姜 艷
在過去5年,谷歌已經將全球尚存有著作權的近千萬種圖書收入它的數字圖書館,而沒通報作者本人。中國有570位作家的17922種作品被非法掃描上網。谷歌表態同意和解賠償每人每本書至少60美元,作家回應,和解條款是霸王條款。
每本書60美元,看起來很不錯,只可惜谷歌買的不僅僅是“閱讀權”,還有“額外使用權”——借“書”來獲取不正當利益。實際效益肯定不止60美元,可谷歌居然能夠厚顏無恥地用其和中國作家和談,真佩服其勇氣。“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連“江湖規矩”都敢熟視無睹,可見有問題的恐怕不僅僅是谷歌“霸道”而已,更折射出當前中國作家的維權困境——維權機制不成熟、維權意識薄弱!
撇開給申請賠償設定期限不說,那60美元賠償金究竟有多低,有人專門做了一番調查后發現,目前,一位80后新銳作家作品數字版權的版稅,大概占網上閱讀收入的70%左右,這樣,一年一本書的數字版稅收入大概有數千元。那些中國一線作家的數字版稅自然更高。60美元只相當于400余元人民幣,自然是賠得太輕了。
谷歌侵權只是一面鏡子,正是當前不少網站以“強取豪奪”的方式公然侵占作家著作權的一個縮影。維權不力更助長了這種非法行為的氣勢,當侵權成為一種利益博弈時,并且穩賺不賠,你說網站能不趨之若鶩呢?筆者在網上“游蕩”過一趟時間,寫過一本小書,本只投給某個網站,可是不少網站轉載,更有甚者,甚至還要收費“閱讀”,連無名小輩如我者都瞄上了,那么大作家暢銷作家呢?答案不言而喻!
侵權如此瘋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作者維權意識薄弱。作者不可能將維權和寫作同時作為自己的職業,就拿谷歌侵權一案來說,如果不是相關媒體報道,很多作者就一直蒙在鼓里。二是維權機制不成熟。據筆者所知,現代作家打官司一般是自己請私人律師,而出版社、維權網維權等幾乎處于“真空地帶”。
谷歌侵權每本書賠償60美元,盡管之后可以收取63%的閱讀費,但之前五年的效益是無法核算的,這明顯是谷歌“得了便宜還賣乖”之舉。筆者期盼這能催熟當前我國維權機制!其一,可以有政府出面建立維權機構。目的是保護中國文化,無論文學還是其他,只要侵權就應該立刻“著手調查”。其二:可以將維權的權益交由出版社承擔。英國便是如此,每年羅琳的《哈利波特》一旦遭遇盜版或者其他形式的侵權,出版社肯定是第一時間做好“維權工作”!其三:可以由作協牽頭成立作協維權律師協會。這點和當前中國許多作家的私人律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可一旦聯合起來,以專業的隊伍整裝待陣,其效果會更加理想!
作家需要一個安靜穩定的環境才能寫出好作品,而不能“上午維權,下午寫作”,故而,期盼谷歌侵權案能夠催生成熟的長效的維權機制,真正為每一個作家的合法權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