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來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一個最重要的超越產業本身意義的事情,就是它使每一個中國人變成了一個
“知道”的中國人(an infOrmedperson),這個“知道”實際上是翻譯過來的,一個“知道”的人每天準確及時的知道天下大事、小事,知道自己的權利、責任、義務,知道解決各種沖突的合法途徑。中國人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公民全社會處在一種和平的博弈狀態,大大小小的問題都在接近公平、公正的,情況下產生和解決。而對于社會公共話題,都是在質疑和討論聲中趨向平息,整個社會充滿了智慧和靈性:這就是現代文明。”
——搜狐公司CEO張朝陽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互聯網對中國整個社會能貢獻,遠遠超出其產業本身。它每日每時,靜悄悄地改變著社會,改變著我們,推動著中國民主的車輪一步一步艱難地前行。
“互聯網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影響非常大,我們接觸到的所有設備、業務模式、軟件、未來的服務等等,都會不斷地快速變化。這個產業唯一不能做的就是‘跟,而是要‘引領。所以技術部門要創造新的技術,敢于向未來投資,同時要去創新一些新的產品,業務模式。要深入了解互聯網的特征和未來發展的模式,不同的企業應該有不同的策略去面對。創新是互聯網產業最明顯的特征,如果沒有新的業務模式可能就會錯過這個機會。網絡最大的特征就是持續創新能力的體現,”
——因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華區總裁楊敘
未來互聯網無處不在,全世界所有的設備都可能會和互聯網聯系上,“三網合一”已經迫在眉睫啦。
“相對于今天的互聯網,在引入IPv6后,我堅信它未來的規模還將不斷擴大。我們有時也在談論,IPv4有可能將于2011年枯竭。我們希望不僅要實現IPv6的部署,還要實現IPv6網絡在全球的互聯,就像現在的IPv4網絡一樣,這就需要各個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學術界等多方面的共同合作。”
——互聯網之父Victon Ceft
中國的學術界率先進行了IPv6的探索和部署,已建成一個IPv6主干網絡,覆蓋了大約200萬人群。希望在[Pv6的創新中,中國能做到“引領”,而不是“跟風”。
“早期的互聯網真像是一片沃土荒原。這技術好是好,可是除了電子郵件以外,對我們中國人還有什么用處?如何發掘出這荒原下的沃土?種什么莊稼?這些早期的拓荒者們跋涉長途,走過各自不同的道路,以他們的智慧和創造力,以他們的個人魅力和領軍才能,建立創業的團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過五關、斬六將,對這些使人感到迷惑的問題作出7響亮的回答。”
——中國互聯網}辦會理事長胡啟恒
互聯網的創業者們沒有任何世襲的資源和準人的限制,是勇敢、勤奮、管理和創新構成了成功的要素,是激烈的市場競爭選出了最優秀的人物和組織,數千家企業中由市場選擇出的幾十家企業,占據了最后的市場。這給中國各行各業的改革一個啟示,只有堅定不移的走市場化道路,才能夠創造出最優秀的企業、形成最優秀的品牌、創造出最多的就業機會,使中國真正的崛起。
“大家終于開始關注、重視數字出版的版權問題了,我們堅持了這么多年,經歷了許多痛苦的過程,現在終于看到了希望。”
——方正集團高級副總裁方中華
要不是“谷歌數字圖書館”對中國作家侵權一事“驚醒”了中國有關部門,否則“知識產權”這個詞在中國總是靜靜地躺在犄角旮旯里,引不起人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