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
清華大學校園網采用胡道元教授從加拿大UBC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引進的采用X400協議的電子郵件軟件包,通過X.25網與加拿大UBC大學相連,開通了電子郵件應用。
1992年12月底
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中國第一個采用TCP/IP體系結構的校園網,主干網首次成功采用FDDI技術。
1993年12月10日
國務院批準成立國家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任主席。
1993年12月
NCFC主干網工程完工,采用高速光纜和路由器將三個院校網互連。
1995年12月
中科院百所聯網工程完成。
1995年12月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示范工程”建設完成。
1996年12月
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169網)開始全面啟動,廣東視聆通、四川天府熱線、上海熱線作為首批站點正式開通。
1997年12月30日
公安部發布了由國務院批準的《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1999年12月23日
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任組長。
2000年12月12日
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央視國際網、國際在線網、中國日報網、中青網等獲得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批準進行登載新聞業務,率先成為獲得登載新聞許可的重點新聞網站。
2000年12月28日
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2001年12月3日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一次發布《中國互聯網絡帶寬調查報告》。2001年12月20日由信息產業部、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科技部、文化部主辦的“家庭上網工程”正式啟動。
2001年12月20日
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發布《國家互聯網交換中心結算業務規程》。
2001年12月20日
中國十大骨干互聯網簽署了互聯互通協議,這意味著中國網民今后可以更方便、通暢地進行跨地區訪問了。
2001年12月22日
中國聯通CDMA移動通信網一期工程如期建成,并于2001年12月31日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通運營。
2001年12月底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高速主干網建設項目(1999-2001)通過國家驗收。
2001年12月31日
上海、廣東國家級互聯網交換中心正式運行。
2002年12月16日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作為域名注冊管理機構不再面向用戶受理域名注冊申請,該服務改由域名注冊服務機構承擔。
2004年12月23日
我國國家頂級域名.CN服務器的[Pv6地址成功登錄到全球域名根服務器,標志著CN域名服務器接入1Pv6網絡,支持IPv6網絡用戶的CN域名解析,這表明我國國家域名系統進入下一代互聯網。
2004年12月25日
中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核心網之一CERNET2主干網正式開通。
2005年12月31日我國CN國家域名注冊量首次突破百萬大關,達到1096924個。
2006年12月15日
國家版權局與美國電影協會、商業軟件聯盟、美國出版商協會、英國出版商協會等在北京簽署《關于建立網絡版權保護協作機制的備忘錄》。
2007年12月18日
央視網獲北京奧運會新媒體轉播權
2008年12月
截止2008年12月3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網民數達到2.9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22.6%。寬帶網民規模達到2.7億人,占網民總體的90.6%。我國域名總數達到16,826,198個,其中CN域名數量達到13,572,326個,網站數約2,878,000個,國際出口帶寬約640,286.67M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