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凌
[摘要]《阿甘正傳》與《硬漢》兩部影片,雖然產生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由于它們的主角都是智障者,且在它們身上都具備正義、誠信、堅強的性格特征,因而二者的比較也就成為可能。通過比較發現,二者雖有在人物關系設置以及故事架構方式上的相同,但在故事背景、主題表達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有許多明顯的差異。
[關鍵詞]《阿甘正傳》;《硬漢》;同異
對于電影來說,好看就是硬道理。曾有人認為,“電影不是讓人思索的,而是讓人看的。”筆者以為,一部優秀的電影,首先應該是好看,同時還應該能讓人思索。好萊塢電影《阿甘正傳》在1994年上映后,觀眾和傳媒介對其一致好評,可以說,《阿甘正傳》是一部既好看、又讓人思索的影片。因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同樣是以一個智障者為主角的《硬漢》,在2008年上映后,觀眾卻對其不一,沒有獲得預期的成功。而且,很多人還認為,《硬漢》就是一個中國版阿甘的故事。熟悉兩部電影的人都知道,阿甘,是好萊塢電影《阿甘正傳》的主角,老三是中國電影《硬漢》的主角。阿甘與老三雖然有著不同的國籍,不同的歷史時代背景,卻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比如智障,比如勇敢,比如誠信,但反復觀看兩部影片之后,筆者發現,《阿甘正傳》與《硬漢》兩部影片,在某些相似的外衣下,卻有著許多的不同。以下,筆者將對兩部影片展開分析比較,著重指出其不同。
一、同
1主要人物關系設置
影片的主角都是有一定智障的男性,在設置人物關系時,編劇的思路有一致性,那就是在這個主角身邊,都有著兩個女人——母親和女朋友。《阿甘正傳》與《硬漢》中的主角阿甘與老三,其家庭關系都非常簡單,阿甘與老三這兩個家庭中的父親都缺席,只有母親;而且,在阿甘與老三的生活中,都有一個女孩(女朋友)與之相處。值得注意的是,兩部影片中的這兩位女性與主角的愛情對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只不過在《硬漢》這部影片中,老三的女朋友小草對整個故事情節的推動作用不夠明顯。
2故事構思方式相似
《硬漢》與《阿甘正傳》都采用了主人公自述的方式來推動情節,展開故事。兩部影片都反復表達類似的細節,并用此細節來串聯故事、架構故事。只不過,《硬漢》中老三的表達是:
“政委說過…一”比如,政委說過,謊言會止人迷失方向。而《阿甘正傳》中阿甘的表達是:“媽媽說……”比如,媽媽說,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嘗到什么味道。每當故事情節告一小段落時,導演總是采取這種方式來承上啟下、串接故事。《阿甘正傳》與《硬漢》兩部影片,都是使用這種方式來建構故事的。
二、異
1故事背景
《阿甘正傳》的故事背景是在20世紀的美國,有著宏闊的社會歷史背景。影片用細節暗示時空流轉,3K黨、搖滾、越戰、中美建交、肯尼迪、尼克松下臺等等,反映了20世紀后半期美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硬漢》的故事發生是在21世紀的中國,影片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完全可以從影片的細節中找到線索。片中老三臥室的墻壁上,醒目地掛著毛筆寫的“八榮八恥”,而觀眾都知道,在2006年,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榮辱觀。顯然,這一細節就為觀眾暗示了整個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當下;不僅如此,導演還通過這一細節暗示了“八榮八恥”觀念在意識形態領域對今天的中國人產生的影響。但即便如此,影片仍真實地展示了在當下“八榮八恥”觀念在事實上的無力。因為,在從上至下大力倡導以人文本、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仍然存在許多引人關注的社會問題,諸如:強迫小孩盜竊;酒后駕駛、交通肇事逃逸、碰瓷、婚外情、票販子等等。這些社會頑疾對當代社會普通人的生活已經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2主題表達
20世紀90年代,美國社會的反智情緒高漲,好萊塢于是推出了一批崇尚低智商的影片,在當時美國媒體稱之為“反智電影”。《阿甘正傳》就是那一時期反智電影的代表作,它通過對一個智商為75的智障者生活的鋪敘與描述,以獨特的視角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現。它使美國人重新審視自己的國家和個人的過去,重新反省美國人的本質。
《硬漢》本是一部賀歲片,但它卻與以往的賀歲片不同,因為賀歲片在內容上大都具備以下兩個特征:首先是喜劇,追求輕松、愉悅、歡樂、祥和;其次,必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有一個相對圓滿的大團圓結局。但《硬漢》卻一改賀歲片的風格,不是讓人發笑,也沒有大團圓的結局。影片通過一個有著輕微智障的退役海軍士兵的生活經歷,反映了當代中國的社會生活,并引起觀眾的反思,這在影片的細節處理上完全可以看出。比如,片中票販子賣假票,被老三撞見,老三挺身而出,在這場搏斗中,老三處于劣勢,幸虧從天而降的“子弟兵”伸出援手,才幸免于難。而當聞訊而來的警察就此事進行詢問時,那個退縮到人群中。被票販子欺騙的健康的成年男性卻矢口否認。從這個細節中我們便可看出當下某些國民在精神人格上的萎縮。可以說,這個很容易被觀眾忽略但相當典型的細節,使影片的主題觸摸到了人性的層面,使觀眾猛然警覺當下國民現實人格的卑瑣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3人物塑造
《阿甘正傳》中的阿甘形象,既具有歷史感,又具有一定思想深度。而老三的形象卻顯得較為單薄。
《阿甘正傳》通過大跨度的歷史事件,以有輕微智障的阿甘的經歷來透視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影片通過插播幾段關于美國總統命運的歷史畫面以及阿甘參與越戰,見證中美乒乓外交等事件的描述,不僅展示了作為平凡人的阿甘的不平凡的生活,也使阿甘形象有了一定的歷史感。與此同時,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勇敢、豁達、坦蕩。因為忠勇,所以在越戰中他脫離了危險后。仍然跑回叢林中去找他的戰友。因為守信,在戰友死后,他為了實現戰友遺愿買了一艘捕蝦船,不想也為自己贏得了巨大的財富。因為執著,所以他會在珍妮離開后一跑三年,穿越了整個美國,一直不停。而且,阿甘用自己的執著告訴觀眾,他只是想跑,他是用跑步來丈量人生,這不需要以和平自由或任何冠冕堂皇的東西為理由。這個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的阿甘,一直在不停地奔跑,他跑過了玩伴的歧視、跑過了越戰的泥潭、跑遍了美國,并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因而,阿甘形象又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而《硬漢》中的老三形象卻略顯單薄。
老三是一名軍人。在一次訓練中,戰友溺水,為救戰友,老三第一個跳進水里,因為溺水時間過長,雖然保住了生命,但長時間的缺氧導致老三智障。因為智障,老三退役回家,老三的命運從此發生了改變。老三雖然是一個智障者,但在心里,有一種信念是始終都沒有改變的,那就是:做堅強的人,做高尚的人,做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老三的所有行為,都是受這種觀念支撐的,比如勇斗偷包賊,痛打教唆小孩盜竊的
人,教訓票販子等。
老三從出場到片終,其性格一成不變,盡管在他身邊有愛情、友情、親情,但對于老三性格的形成來說,不過是一種裝飾和附麗,老三依然是老三。換句話說,不管老三說什么,做什么,老三的性格是孤立的。黑格爾曾在歸納荷馬史詩中的人物性格特點時說:
“每個人都是一個整體,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滿的有生氣的人,而不是某種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硬漢》中的老三的性格是單純的,一往無前的,因為他堅信: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力量是專為消滅邪惡而存在的,那就是我。在影片結尾,老三和笑笑被劫匪挾持,在與劫匪的對持中,劫匪阿龍妄圖說服老三:“你在警察眼里是壞人,成不了英雄”時,他面對阿龍,憤怒地說:“你把我變成壞人了。”這就讓觀眾想起在影片的開始,老三制服偷包賊時說的一句話:“我是好人,你是壞人,所以我打你。”在老三的思維中,只有“好人”和“壞人”的區別,非好即壞。對于一個輕微智障者來說,這些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仔細考察我們就會覺得,老三形象,實際上一開始就是編導的某種思想的抽象替代品。老三的生活是平面的,他的信念只有一個,打倒“壞人”。其性格從頭到尾缺乏一種必要的生長,老三在不經意間便成了編導表達自己思想的傳聲筒。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老三形象塑造是單薄的。
不過,值得觀眾注意的是,影片對劫匪阿龍的塑造卻有著相當的思想深度。阿龍可謂“大隱隱于市”,他雖是一個長期從事不法活動的犯罪分子,但他卻一改以往警匪電影中匪徒窮兇極惡的表象,處事相當低調。在他的身上,我們除了看到人性惡的層面,還能欣喜地看到阿龍性格中仍存的未泯良知。我們可以從以下對話中窺見一斑:其一,當阿龍遭遇“碰瓷”,老三恰好路過,老三痛打“碰瓷”者。老三與阿龍被警察一并抓到看守所關押,老三自言自語:“我變成壞人了。”阿龍說:“你是壞人中的好人,我是好人中的壞人。”這說明,在阿龍心中,他對自己是有一個清晰的身份定位的。他運用老三思考問題的簡單方式,卻深刻地道出了現實生活中,人的性格的復雜性和多面性。有時候,那些表面上冠冕堂皇、文質彬彬的好人,卻恰恰是真正的壞人,這不得不讓人警醒與深思;其二,影片結尾部分,警察與阿龍皆受傷,劫匪阿蘭挾持女醫生想先救治阿龍,被阿龍阻止,阿龍說:“先救警察,他比我傷得重。”由此可見,阿龍既是讓人痛恨的劫匪,同時,在他內心的某個柔軟處,人性善的東西還是被保留了的。筆者以為,正是這些很容易被觀眾忽視的對話,豐滿了阿龍的性格。因此,在老三與阿龍形象的塑造上,導演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劫匪阿龍的形象塑造無疑成了影片《硬漢》的一大亮點。
三、結語
《阿甘正傳》與《硬漢》兩部影片,一個誕生于1994年,一個誕生于2008年,時間雖然相距14年之久,但兩部影片卻有著某些驚人的相似。筆者雖不敢斷言《硬漢》的編導一定受到《阿甘正傳》的影響,但《阿甘正傳》作為一部優秀的好萊塢影片,對后來電影的影響無疑是不能忽視的。就阿甘形象與老三形象的塑造而言,阿甘與老三都是一個智障者,并且,在這兩個“傻子”的身上,都具備了正直、誠信、為理想而執著的特性。而這些性格特征。恰恰是現代社會文明人所缺失的。一前一后兩個導演,雖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但都獨獨都選擇一個智障者作為自己影片的主人公,其用意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在阿甘與老三身上,都有著我們正常人難以媲美的精神財富。惟一不同的是,阿甘是一個有著歷史感和思想深度的人物形象,而老三形象卻顯得較為單薄,也許這恰好就是《硬漢》這部影片上映之后反響平平的原因之一。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應該肯定導演的努力,老三是值得我們尊重的,因為“在這個一切神圣性都已破碎的時代,受人敬重是一種絕響,而有人值得自己敬重就是一種福祉。”因而,我們必須肯定老三形象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