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勇
[摘要]在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利用優秀紅色電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很好的形式。本文從紅色電影進校園的現狀談起,分析紅色電影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優勢,指出紅色電影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作用,并就如何運用紅色電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開展主題課例研究、組織好影評視評活動、加強校園文化的熏陶、成立紅色社團。
[關鍵詞]紅色電影;大學生;愛國主義
電影是一門融文學、戲劇、音樂、繪畫、攝影等多種藝術門類與高科技于一體的產物,優秀的電影以其生動、直觀、感染力強等特點,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運用優秀紅色影片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素質教育和語言學習,幫助學生吸取中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遺產的精髓,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豐富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紅色電影進校園的現狀
近日,筆者對大學生觀看紅色電影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問卷調查的對象為某校在校大學生,人數為600名,其中,男生300名,女生300名。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600名大學生中,有60%的大學生坦言沒有觀看過紅色電影,有30%的學生在無意間看過一兩部紅色電影,只有10%大學生認真觀看過幾部紅色電影,并從中受到啟發。同時我們還發現,大學生們的電影欣賞水平普遍處于“看”的低層次,遠未達到“欣賞”的高度。
二、紅色電影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優勢
1紅色電影對象的優勢
作為審美欣賞對象,電影藝術運用聲音、色彩、畫面、蒙太奇等表現手段,通過視覺造型將藝術還原為真實,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具有極強的視聽性和逼真性。這樣的藝術形式對青年學生來說獨具魅力,能使他們在愉快的情境中受到教育,而不會產生逆反心理和排斥感,因此電影藝術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一種好形式。
2紅色電影娛樂功能的優勢
電影欣賞作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種文化享受,帶有較強的娛樂性和情感色彩,能使觀眾在輕松愉快的審美氛圍中達到心靈的共鳴與震撼、情感的宣泄與交流。在這一點上,電影藝術比其他藝術更易受到大眾的青睞。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學習、就業等各方面的沉重壓力,更需要像電影藝術這種為他們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來提供情感宣泄的空間。大學生是電影最具影響力的觀眾層,大學生電影節的巨大影響足以證明這一點。正因為電影藝術受到大學生如此的熱愛與歡迎,所以它就更容易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價值取向、理想追求等產生深遠的影響。
3電影課程的優勢
作為新興的人文學科課程,電影課突出了對電影作品進行欣賞的實踐性教學。要求師生共同參與,學生是欣賞的主體,教師結合欣賞理論與具體作品對學生的加以積極引導,使其對作品從形式到內容都能有深入的理解與把握。同時,這一實踐過程也能讓學生加深審美感性認識和審美體驗,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隨著審美欣賞能力的提高,他們判斷選擇能力也會隨之增強,從而自覺地選擇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影片,并且在欣賞中不斷提高審美欣賞水平。
三、紅色電影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作用
大學教育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大學生必將擔負起國家未來的發展重任,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是最為重要的,他們不僅要有聰明的頭腦,還要有豐富、健康的精神生活。電影是多種藝術門類與高科技結合的產物,在幫助大學生改善思想觀念、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心理性格和審美趣味以及培養大學生的素質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1有助于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
優秀電影作品寓教于樂、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們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賦予思想品德教育以生動形象的內容與形式,使大學生在高尚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下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自覺培養善良友愛、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質。
2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創新能力
不同的時代、國家、社會和民族的生活面貌、性格特征、社會關系等,都可以從電影藝術作品中得到認識。通過電影藝術欣賞活動,大學生可以拓寬視野并加深對自然、社會、歷史、人生的認識。電影藝術欣賞在培養大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方面也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為其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心理動力和廣闊的空間。“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也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它需要欣賞主體透過有限的形式去捕捉無限的內容,從視聽信息中進一步解讀作品更豐富的內涵,通過視聽信息之間的聯系,乃至象征和隱喻的理解,去破譯更深刻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這種主動參與和理性探索的過程有助于大學生人格和精神的塑造,也有助于大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電影藝術兼具藝術性和娛樂性。因此,電影藝術欣賞活動也成為大學生進行自我調節與控制、走出情感困惑、回歸正常心境的良好渠道。由于愛國主義教育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薄弱環節,再加上社會競爭的加劇和就業壓力的增大,相當一部分當代大學生對困難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缺乏在逆境中積極進取的精神,極易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甚至導致暴力行為的發生。近幾年在我國部分高校發生的惡性案件、自殺事件以及其他的不道德行為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電影藝術的審美娛樂功能,使大學生在電影的音畫世界里受到良好的啟發與教育,保持健康的心理并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4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
在我國現階段,很多大學生是家里的獨子。獨生子女具有優越的學習條件和生活條件,但也帶來了家庭對孩子的嬌慣和放縱,從而形成性格上的普遍共性,如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缺少關愛,團結協作能力差等。在電影《上甘嶺》中,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坑道里堅持戰斗了一個月。由于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后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水,并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干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戰士們在那樣饑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么高尚。他們真正做到了一切集體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對突變的生活境遇頑強適應的精神。在這里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對待同學與老師,怎樣對待逆境、怎樣學習,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轉化為日常的生活理念來教育學生。
5有助于德育水平的提高
影片《上甘嶺》生動地描繪了中國人民志愿軍誠摯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非凡的戰斗才能,再現了志愿軍的頑強戰斗與愛國主義的精神風范,讓人民重溫了革命年代激情澎湃的歲月。校園再次掀起了“志愿軍熱”。觀看影片《上
甘嶺》,深深激勵著廣大師生堅定不移地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的決心。同時也讓大學生感受志愿軍的犧牲與堅韌、崇高的品行和情感天地,他們的人格和風范,令人深思,催人向上。
6有助于政治思想的升華
《上甘嶺》選取英雄八連的視點去表現上甘嶺這場戰爭史上重要的戰役。在本片中,戰爭場面處理上對視覺奇觀的營造帶給了觀眾全新的感覺,這部影片先后動用了11萬人參加拍攝。單場最多達到了4000人次。大規模的軍隊營造出氣勢磅礴的場面效果,震耳欲聾的爆炸場面也沖擊著觀眾的視覺感官。這部影片突出表現了死亡隨時來臨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八連在最后只剩下了8個人,這種死亡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既讓觀眾感受到他們面對死亡的無所畏懼的高尚品格,也深化了劇情的緊張感,讓觀眾在觀影時始終存在著緊扣心弦的擔心和繼續觀看的潛在心理渴求。以平視的眼光去觀察其作為普通人的一面,去表現他們為了集體而犧牲個體、為了大家舍棄小家的艱難又堅毅的抉擇。這種敘事方法縮短了觀眾與英雄八連之間的心理距離,其感染力也是更為強烈和質樸的。
四、紅色電影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運用
1開展主題課例研究
“主題課例”是以一部電影為中心,圍繞該部電影的背景、人物、制作、主題思想和相關內容等方面專門進行的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我們可以開展導看、賞析、主題會等活動,同學們可以從以上活動的實施中、從影片本身中悟出了“愛國主義”的可貴。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組織開展《我的祖國》演唱比賽、電影知識競賽、電影經典對白表演比賽等豐富多彩的主題班隊會活動,評出班級“五大員”:電影故事演講員、片題介紹員、電影歌曲演唱員、觀后感評論員、學英雄樹典型先進事跡報道員。并使他們充分發揮帶頭作用,達到寓教于樂的良好效果。
2組織好影評視評活動
影評視評是深化影視放映效果的一條根本途徑,是提高大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大學文化建設的具體要求。在學生觀看電影后,可以有組織地進行影評視評活動。主要采取召開影視評論研討會,搞好影視知識智力競賽,開辦電影影視評論園地,組織撰寫影視評論文章和觀后感等,要選擇好的影評文章進行評比。這樣一來,思想教育變得更加具體,藝術性更為增強,學生受到了平時難以接受到的思想教育。
3加強校園文化的熏陶
校園是大學生生活學習的地方,學校要注意充分利用校園環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針對一些傳統的德育教育,如愛國主義、感恩、尊師等教育,我們可以把電影畫面做成宣傳畫懸掛在校園內,還定期搞一些主題性展板,把師生的作品在校園內展示。
4成立紅色社團
成立紅色社團,使他們更了解我黨的光榮歷史,更深刻地懂得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黨的優秀理論成果的精髓。事實證明,學校紅色社團結合重特大節日、社會熱點等所舉行的諸多主題活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紅色社團的“紅”這一特色,對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行打上了鮮明的“紅色”烙印,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愛國主義的發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為學校和諧校園建設和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綜上所述,高校應當加強對紅色電影課程的建設,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紅色電影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優勢與作用,對大學生的紅色電影活動加以積極的引導,使大學生不斷提高審美修養和審美欣賞能力,從優秀的電影作品中汲取營養、獲得啟迪、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