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彪
日前,國內多個房地產熱點城市官員陸續表態“不托市”,盡管這對現階段購房者是一種“利好”,但是對不購房者卻意味著是一種不公。而且,正如部分專家所指出的,每月繳納個稅特別是1000元以上個稅的群體實際上是富裕階層,購房退個稅政策有“劫貧濟富”的嫌疑,與稅收政策“損有余而補不足”的實施初衷背道而馳。
另外,個人所得稅的地方提留部分屬于地方公共資金,理應由當地民眾或其利益代言人決定其使用用途,但是重慶市等地方政府制訂、實施購房退個稅政策卻撇開當地人大單獨行事,也未廣泛征求民眾與納稅人的意見與建議,購房退個稅政策自然也就難免會受到有關該政策不合法也不合理的質疑。
市場經濟社會中,大凡市場可以自發調節的應當交由市場自發調節,政府應當謹守權力邊界,避免直接干預市場行為。現在房地產市場正在自發進行調整,房屋價格正在逐步向著與市場要求相符合方向回歸,在這種情形下,地方政府制訂、實施包括購房退個稅在內的系列政策,具有明顯的干預房地產市場乃至操縱房屋價格的意圖,這顯然是與市場經濟社會中政府不應直接干預市場、更不可操縱商品價格的原則要求不相符合的。
房地產是國民經濟中的支柱性產業,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對于國民經濟穩定發展至關重要。而要實現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達到通過提高房屋成交量帶動更多領域產業發展的目的,需要將房屋價格調整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程度,因為房屋價格過高,遠遠超出民眾的消費能力,是當前房地產市場步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所以,將房屋價格調整至民眾對其具有消費能力的水平,是促進房地產市場乃至整體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別無他途的選擇。但是,類似重慶這樣制訂與實施購房退個稅及“支持區縣政府集中購買商品房安置拆遷戶”等政策,卻是在行人為推高現有房價之實,各地接連出臺類似“托市”政策,更會助長部分房產開發商的暴利思維,使其產生錯誤的市場與政策預期,從而于實現房屋價格的調整與房地產市場,乃至整體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不利。
中央有關部門在出臺新一輪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之始就明確指出,調控房地產市場不是為了維持高房價;此后部分有關部委負責人也在多個場合提出開發商應主動調整房屋價格、地方政府應督促房地產開發企業調整價格的要求。而此次重慶市購房退個稅政策被緊急叫停,無疑更是對此發出了更為明確的信號。從某種意義上說,重慶市購房退個稅政策被叫停,實際上是警示地方政府應當停止違法違規、無原則助推房價行為,同時也是警示房地產開發商必須摒棄暴利思維,破除期冀通過部分地方政府“托市”維持高房價的幻想。在這種情勢下,房地產開發商顯然應當正確認識形勢,主動順應市場變化,而這不但于房地產開發企業與房地產市場走出當前困境有益,于促進與實現國民經濟平穩快速發展也有益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