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軼群 裴海洋
1月20日,2009春節前一星期,因一偶然機遇,在一遠房表哥引薦下,我來到了四川德陽漢旺。這里,是去年“5·12”地震的重災區,同時還是表哥的家,他們全家三代皆是東汽職工,“5·12”地震后,表哥將家中老小送回母親老家山東,和表嫂及所有幸存東汽職工,留在了漢旺抗災自救。
去往災區的路上
這一次,他從廣漢接我去漢旺。路況比想象中好很多,如果不是道路兩邊成排白墻藍頂的板房,我幾乎就忘記了曾經的劫難。這里,青山綿延,藍天白云,德陽,其實是個美麗的地方。
而漢旺,這座川西重鎮,“依龍山作枕,據綿水為襟”,更是歷史悠久,它因東漢光武帝劉秀駐軍于此軍力大張而名,更因全國三大汽輪機生產企業之一的東方汽輪機廠而人口旺盛。
震后漢旺,一座悲愴小鎮
除了廢墟還是廢墟。鎮上,到處殘垣斷壁。張口瞪眼搖搖欲墜的破敗大樓,成堆堆放路面的石板碎瓦,和裸露的鋼筋一起,在天空下張牙舞爪。除了幾個武警在路口戒嚴,空曠的街道上,滿地黃葉在風中打著旋轉。一排排的店鋪,招牌依在,人卻遠離。
新建的漢旺公安分局辦公樓尚未啟用便成棄樓,經過重慶劉一手飯店時,表哥指點,那是我和你姨夫喝酒的地方,店外大樹枝斷干折,大堂桌椅狼藉一片,一樓未碎的店門玻璃上用紅筆刷著“危險,勿靠近”字樣,那些老板老主顧們是否安康。我們開車在冷清的街道上靜靜轉著,心中哽咽,對我而言,那是比電視畫面更震撼的凄慘。
愈向前,愈近龍山,便愈接近震中,因為道路兩邊,損毀更為嚴重。在一片水泥磚瓦中,表哥指點,那有著國徽的瓦堆,是曾經的鎮政府辦公樓,幾近夷為平地。道路左側一堆堆的瓦礫,不是堆積的廢墟,是分辨不出的樓房,幾乎震成粉碎。一樓沒了,二樓變為一樓,路面隆起1米多,又突兀下降,漢旺中學、東汽技校……有多少如花的生命陡然離去。磚石瓦礫下,至今仍掩埋著幾百人的尸體,已無從挖掘。如今,這一個個凸起的廢墟“墳墓”,在路邊,無言控訴著地震的慘痛。
車子走到鎮子盡頭的官宋硼堰取水樞紐。抬望眼,遠處青山沙石裸露,一道道、一塊塊灼眼的黃痕是地震留下的疤痕,綿河大橋橋面徹底斷裂,只留三個橋墩孤苦滯留河中,山上滾落的泥石淤積住部分河道,有兩臺挖掘機在河底緊張清理著。在一片蕭瑟的瘡痍中,只有河水不動聲色,依然向前。
我們折回鎮上。漢旺廣場上,矗立著的鐘樓因為指針永久定格在5月12日下午2時28分,成為歷史的永久見證。有游客在此拍照紀念,他們身后,便是幸免于難的東汽主辦公樓。我們有證件,得以進入戒嚴的東汽廠區。廠子門口,大紅條幅寫著東汽歡迎你的字樣,紅色寓意著希望和鼓勵。除測試樓、資料樓等3棟抗震級別很高的辦公樓未倒外,東汽整個廠區都坍塌嚴重。汽車被砸在水泥板塊下,墻倒屋塌,生產設備散落,無法用言語表述的凌亂與沖擊。當時,地震來臨時,表哥從辦公大樓沖了出來,毫發無損。更幸運的是,70多歲的奶奶正在東汽職工宿舍樓外和鄰居聊天,在鄰人協助下逃到了菜地,家中小女在逃脫時,被樓板砸傷腿部,爬了出來,也無大礙,全家連同綿陽的大姐一家老少平安。只是他在給我敘述指點時,仍會眼紅傷懷。他說,每次回到漢旺,進入廠區,心里都會難過一次,會流淚,會想念那些曾經的同事和朋友。此次地震,造成東汽轄區遇難人員612人,重傷205人,廠區房屋損壞97萬平方米,經濟損失24.77億元(東汽廠區宣傳板宣)。很多老職工在劫難中都曾失聲痛哭。
有愛就有希望
表哥告訴我,此前媒體曾報道的那只堪比豬堅強的小狗,就是他家的小虎,在漢旺被封鎖三月后,他回家,竟在家門口廢墟前發現了毛發蓬亂的小虎,在沒有主人喂養自力更生的三個月后,小虎同災區的很多小生靈們,依然堅強活著,哪怕只有三條腿,哪怕肚子被砸凹下去,卻依然在春天里恢復,時間在幫它們慢慢療傷。地震發生后,所有東汽職工包括表哥,全都留下展開了生產自救。
漢旺,這個冬天比以往都冷,可是廢墟中的人們,已然站起。整潔的板房前,人們已掛起成串的紅燈籠迎接春節,我在里面繞了一圈,有人友好的沖我微笑,大家洗衣、做飯,簡陋的板房生活,看上去有條不紊。鎮上,有店鋪的門口,在搭起帳篷進行自救整理,不斷有人陸續來到鐘樓前紀念,鐘樓下面,自強的漢旺人擺起攤點,向游客兜售“5·12”地震紀實的碟片,漢旺,不再孤寂一片。
表哥還告訴我,以后,漢旺將被建成震后工業地震遺址博物館,目前,東汽的一個廠房已恢復生產,將來他們的東汽將選擇在德陽加速重建,很多職工在德陽購買的宿舍樓,或許明年就能拿到鑰匙。江蘇援建漢旺的項目亦在競相上馬,這個春天里,漢旺的希望在積蓄。這,不僅是漢旺人、東汽人的,也是你的,我的,整個民族的。讓我們的力量,在震后的第一個春天里,同漢旺,同北川,同四川,一同迸發。
衷心地期盼著災區早日重現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