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潔
面對金融危機,陜西省衛生廳積極尋找機遇,在抓緊推進民生八大工程中涉及衛生項目進展的同時,充分利用中央十項措施中的有利因素,大力推進陜西農村衛生醫療體系建設。
農村衛生建設扶貧項目效果顯著
近年來,陜西相繼制定了一系列關于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政策措施,基本完成了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衛生監督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早在2006年,陜西省人民政府就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從2006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以鄉鎮衛生院為重點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房屋建設和設備裝備,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建立起以縣為中心、鄉為樞紐、村為基礎,設施齊全、功能完備、服務優良的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基本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解決農民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看得起病的問題,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地方病等疫情在縣級得到及時有效處置的目標。
同時,正式啟動了“陜西農村衛生建設扶貧項目”,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在延安市的延長縣和延川縣、銅川市的耀州區、西安市的藍田縣建設了100所鄉、村衛生機構,其中鄉鎮衛生院42所,村衛生室58所,對于解決當地農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良好效果。
據介紹,這一項目由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李嘉誠基會捐資820萬元,陜西省政府配套800萬元,三方合作實施。不僅如此,陜西省政府還專門成立了“陜西省農村衛生建設扶貧項目辦公室”,延安、西安、銅川等三個相關市也給予大力支持、配合,并在項目定點縣(區)延川、延長、藍田、耀州相應成立了項目辦,具體負責組織實施。
經過三方共同努力,目前陜西已經順利完成了項目計劃的全部內容,大部分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爭取邊建設邊完善、邊開展醫療衛生服務,而通過項目實施,使其項目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達到“一無三配套”(無危房,房屋、設備、衛生技術人員相配套)的標準,綜合服務能力明顯提高。
對此,陜西省衛生廳農衛處處長石崇孝表示,陜西是西部地區農業大省,貧困縣多,革命老區多。因此,保護農民健康就是保護農村生產力,減輕農民醫療費用就是增加農村擴大再生產的能力。
記者了解到,未來三年內,陜西還將投入15億元進一步加強全省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為建設新農村,解決八億農民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
陜西省衛生廳廳長劉少明表示,由政府舉辦的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是農村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的業務指導和人員培訓中心??h級醫療衛生機構要提高服務質量,控制醫藥費用,突出面向農村基層的服務功能,切實發揮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
鄉鎮衛生院則統一由政府舉辦、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管理,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等服務??h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鄉鎮衛生院的管理,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實行全員聘用、競爭上崗、合同制管理,建立按勞取酬、獎懲分明的分配和激勵機制。村衛生室則主要承擔農村預防保健、常見病診治等工作。原則上每個行政村設一個衛生室。
劉少明說,“十一五”期間,陜西基本上完成縣級醫療衛生單位業務用房建設和改造任務。國債項目要求地方配套的鄉鎮衛生院房屋維修改造經費,榆林、延安、西安和楊凌四市區由省級承擔50%,市、縣承擔50%,其他各設區市由省級承擔。而村衛生室建設則納入當地新農村建設規劃統籌安排。
據陜西省衛生廳農衛處處長石崇孝介紹,目前,陜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已經擴大到了60%以上,隨著國家對農民補助標準的逐步提高,省、市、縣財政補助標準和農民的報銷比例也將同步提高。
全力推進民生工程衛生項目實施
2008年以來,陜西省衛生廳便把確?!懊裆舜蠊こ獭毙l生任務落實作為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省衛生工作會議上進行了安排部署,以確保項目進度、工程質量和資金安全,確保民生工程衛生項目順利實施。
目前,陜西省衛生廳已經先后完成了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標準項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經辦能力建設項目、農村孕產婦免費住院分娩補助項目、農村三級衛生網建設鄉村衛生機構設備配置、提高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標準項目和農村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等實施規劃或指導意見,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展開,而且未來5年的規劃也已初步形成。
為保證項目資金落實,陜西省衛生廳正在積極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整合現有的衛生項目資源,一方面加大爭取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支持力度,爭取更多的項目立項,一方面主動與省級有關部門聯系,協商落實省級投資。
記者從陜西省衛生廳規劃財務處獲悉,2008年民生八大工程中涉及衛生系統的項目總預算31.7億元,其中:中央投入13.41億元,陜西省安排10.28億元,市縣及其他安排8.01億元。截至目前項目實施方案和資金安排意見已全部確定。
農村衛生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
陜西省衛生廳廳長劉少明介紹,陜西對農村衛生工作歷來非常重視,早在2005年,就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立農村服務體制,具體到村級衛生組織來講,已經提供了對村級醫生的補助,每個村衛生室每人有120塊錢的公共衛生補助,用于鄉村醫生從事用于婦幼保健、康復指導等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而且對一些非貧困縣的衛生室還下發了每月每人60塊錢的補助。
在村衛生室的建設上,陜西省衛生廳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目前已在陜南的南鄭縣開展了村級衛生室建設的試點工作,陜西省政府和國家紅十字會給每個衛生室補助2萬塊錢。在新農村建設上,陜西省政府還批了建筑20平米作為村級的衛生服務用房。可以說,這是目前陜西在鄉村衛生室建設和鄉村醫生方面,實施的兩項重要的成果。
隨著合作醫療制度的推進,全省農民的門診統籌工作將全面展開,門診統籌就除了住院的時候可以獲得補助外,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在門診就診的時候,就可以得到補助,全省的村級衛生組織將為農民提供有效的門診服務,在村級衛生組織就診的時候可以獲得補助。
當然,陜西的村級衛生組織的建設和鄉村醫生隊伍的建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制約我們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具體的講,我們的農村衛生組織建設目前還沒有引起我們行政村的重視,村級衛生組織作為行政村一個有效、不可缺少的管理衛生組織的機構。目前全省仍然有15%到18%的行政村沒有村級衛生組織,這是一個問題。
另外,鄉村醫生的待遇得不到合理的解決,鄉村醫生承擔了大量的公共衛生服務,承擔了門診治療服務,但是政府補助的數量有些小。而且,當前最大的問題是鄉村醫生年齡偏大,年輕人偏少,數量偏少,不能滿足人們門診的需求。我們希望廣大的有志青年,可以通過自己的所學,把自己的才能和知識用在農村醫療服務上。
劉少明表示,盡管當前陜西的衛生工作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與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相比,還存在著一些差距。一是衛生資源配置不太合理,城鄉的服務水平差距也比較大,陜西全省3700萬人口,70%以上的人口在農村,也就是說2739萬人口在農村。而陜西70%以上的醫療資源卻集中在城市和城市的大醫院,農村的群眾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的農民患病,很難在當地得到較高質量和水平的醫療服務。二是醫療資源的供給總量嚴重的不足,質量也不高,特別是農村的衛生基礎仍然十分薄弱。三是管理機制、運行機制不合,由于現行的條塊分割的機制,陜西省公立醫院都隸屬于政府各級部門和行業,政府直接管的這些醫院只占全省醫院總數的51.3%,分散的管理體制不利于衛生的規劃,也不利于統籌衛生資源,不利于落實屬地化的管理。四是政府對醫院的投入嚴重不足,從機制上逐步的把公立醫療機構推向了市場。
黨的十七大提出,衛生要堅持公立性,要體現政府的指導,政府來怎么樣指導醫院呢?所以,我們還要加大對公立醫院的投入。而當前陜西實施的民生八大工程就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和諧陜西,建設西部強省,造福全省人民的戰略舉措。
記者還了解到,由陜西省政府和中國紅十字會2008年8月初在漢中市南鄭縣進行的以村級衛生室建設為重點的綜合試點工作也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據悉,到2009年3月底,陜西將形成一套符合當地農村實際、科學管用,能夠在全省推廣的具體標準和辦法,基本上實現“疫情有人報、防病有人管、小病有人治、大病有人送”,為陜西農村衛生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重大戰略部署,基層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則被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建設列為新增1000億元中央投資安排的重要領域,安排專項投資48億元。作為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的陜西也正在積極運作,希望爭取更多的資金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