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鵬
摘 要 苔蘚植物雖然個體較小,但種類很多,約有23 000多種,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的研究多集中在分類和區系方面,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即生態功能,一直沒有引起足夠的認識。綜述了苔蘚植物生態功能的研究進展,以期促進更加廣泛地開展苔蘚植物生態功能的研究。
關鍵詞 苔蘚植物 生態功能 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Q945.74
文獻標識碼 E
文件編號:1003-7586(2006)09-0006-03
苔蘚植物是一門最簡單最原始的高等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惟一沒有維管束的一類,約有23 000多種,我國已發現有約2 200多種。苔蘚植物體形較小,分類學研究比其他大型植物研究相對滯后,導致以往在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常常被忽略,直至近年來隨著分類學研究的逐步完善和人類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視,有關苔蘚植物物種多樣性的研究逐漸興起,進而苔蘚植物這一類群植物在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也逐漸被生態學家所重視。苔蘚植物能夠適應多種生活環境,裸露的巖石、干熱的沙漠、寒冷的極地、各種類型的森林、沼澤和各種不同的水體都有苔蘚植物的分布。如此廣泛的適應能力,使苔蘚植物成為演替過程中的先鋒植物,是許多極端環境的開拓者;更兼之墊狀叢生的特性,使其具有強大的吸水和保水功能。因此,苔蘚植物在土壤結皮的形成、生物防沙、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以及生態小環境的改善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有必要認識和加強苔蘚植物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的功能。
1 苔蘚植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苔蘚植物雖然個體較小、結構簡單,但卻有廣泛的適應能力和頑強的生命力。暖濕的熱帶雨林、干旱的沙漠、寒冷的南北極、風大雪多的高山地區都能發現苔蘚植物的存在,幾乎所有的陸地生態系統都有苔蘚植物分布。作為從水生群落向旱生群落過渡的類群,苔蘚植物能適應多種生境,能在巖石、土壤、腐木、活立木及樹葉等多種基質上著生,特別在許多極端環境下,苔蘚植物作為開拓者占據優勢地位。有研究表明,在北美的干熱沙漠地區至少有18種蘚類植物,在以色列的納格夫沙漠有更多的苔蘚植物。而在南極菲爾德斯半島地區的陸地生態系統中,苔蘚和地衣組成的群落在植被中占據主導地位。盡管目前還沒有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發現有苔蘚植物存在,但有些苔蘚種類屬于鹽生植物,能生活在周期性被海水浸沒的海濱巖石上,如日本小曲尾蘚,即使被淡水沖洗后體內的含鹽量仍可達20%。
2 苔蘚植物對環境的影響
苔蘚植物在適應所生存的環境的同時還在不斷地改造環境。有人在研究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中苔蘚植物時發現有4種苔蘚植物參與了土壤結皮過程,認為苔蘚植物雖然不是最初的沙丘定居者,但卻是固沙的主要貢獻者,因而把著生苔蘚作為沙土固定的首要標志。研究還發現苔蘚植物不僅是裸巖的開拓者,而且也在改變著巖石的理化性質。一方面生長在巖石表面的苔蘚能分泌一些酸性物質,逐步溶解巖面;另一方面巖石上的苔蘚植物吸收并且保存來自雨水的碳酸氫鈣于表面,致使碳酸氫鈣更加有效的揮發,進而加劇了碳酸鈣的沉淀,使周圍的苔蘚層逐漸膠結而變硬,最終形成鈣化石。將沙礫等固定在群落內是生長在巖石上苔蘚植物的重要作用之一,同時苔蘚植物群落作為中小型土壤動物的棲息地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促進生態系統功能的逐步完善。近年來隨著苔蘚植物分類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的不斷深入,為進一步研究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苔蘚植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在不斷改變環境,在許多極端環境下常作為先鋒種而存在,通過對生境基質等方面的改善,有助于其他物種的進入。
3 苔蘚植物的水文功能
苔蘚植物雖然個體較小,但常形成大片叢生或墊狀群落,枝葉交錯形成大量毛細孔隙,具有吸水快、蓄水量大的特點。近年來有關這方面的報道很多,如對我國東北長白山森林生態系統中苔蘚植物的飽和蓄水量的測定結果表明,云冷杉林的苔蘚飽和蓄水能力非常巨大,是其干重的3~5倍,飽和蓄水量達24 156~28 156 t/hm2。尤其是熱帶雨林的樹附生苔蘚植物對降雨的截留能力非常強,科學家在對坦桑尼亞的一片高海拔灌叢林的研究發現,樹附生苔蘚植物在一次降雨中可以吸收30 m3/hm2的水分,超過了該群落其他植物吸水的總和。苔蘚植物的最大持水率不但與林分、林下環境密切相關,與其組成成分和生長狀況亦有直接聯系。此外,由于苔蘚植物的覆蓋,阻斷了降雨對地面土壤的直接沖擊,特別是暴雨的影響,有效地減少了沖蝕、濺蝕。同時苔蘚層的毛細吸管作用,有利于對降雨的快速吸收和緩慢的釋放,尤其是在干旱期保持環境的濕潤,有效地調節了地表徑流和涵養了水源。
4 苔蘚植物在養分循環中的作用
苔蘚植物大部分屬于外吸水型的,雖然只有假根,但由于其很強的體表吸水能力,加之較大的表面積與體積的比,大量的陽離子交換點和由于不發達的角質層而產生的對離子吸收很低的阻力,使苔蘚能吸收大量的溶解于體表水中的礦質元素,在N、P、K、Ca、Mg等養分元素的循環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Na、K主要呈溶解狀態分布在細胞內,但Ca主要以可交換的形式存在于細胞外。養分元素在配子體中的分布隨年齡和植物體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自然條件下,P可能是限制許多苔蘚物種生長的主要元素,已有研究表明石灰蘚群落的生物量與土壤有效P含量呈正相關。苔蘚植物常常和固氮菌共生,除了泥炭蘚和真菌以外,有研究發現在尖葉走燈蘚上也發現了固氮菌并具有很強的固氮能力。在那些苔蘚植物較豐富的地區或群落,苔蘚植物所積累養分元素的歸還對于維持系統的穩定、其他生物的正常生長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5 苔蘚植物生物量的研究
苔蘚植物是重要的初級生產者之一,特別是在一些極端環境下,苔蘚植物作為優勢種群是最大的生產者。在南極的植被幾乎全是隱花植物,苔蘚類為主要的生產者,在沿海地區年凈生產量達200~900g/m2。許多寒溫帶針葉林林下幾乎完全被苔蘚植物覆蓋,在一些研究中估計苔蘚植物的年凈生產量超過100 g/m2,而針葉林的全年凈生產量為200~1500 g/m2,可見苔蘚植物是寒溫帶重要的生產者之一。苔蘚植物不僅生產量大而且分解緩慢,因此積累了巨大的生物量。如對我國長白山暗針葉林苔蘚植物在暗針葉林生態系統中生物量的測定結果顯示,其生物量達5~6 t/hm2,為植物總生物量的118%~211%,是草本植物生物量的416~513倍。苔蘚植物如此大的年凈生產量和生物量,有可能作為常被忽略而又非常重要的碳源之一,尤其是泥炭蘚在碳循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泥炭沼澤的面積約115~108 hm2,幾乎覆蓋地球表面積的1%~2%,其中大多數以泥炭蘚作為主要的組成部分,加之泥炭蘚分解速率緩慢,活體和死的有機體生物量巨大,可以看出泥炭蘚在碳循環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尤其是近20年來,CO2濃度升高、全球變暖等一系列環境問題的出現,迫使人類去深入探討全球變化的內在機理,這樣研究苔蘚植物在全球變化中的作用,特別是碳循環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6 苔蘚植物的生物指示作用
苔蘚植物的葉片一般只有單層細胞,沒有保護層,外界氣體可以輕易侵入葉片,對大氣及重金屬的污染反應非常敏感,是種子植物的10倍,因此是一類良好的生物指示劑,被世界各國廣泛地應用為環境變化的指示物。苔蘚植物能夠指示的污染物,主要是SO2、氯化物、O3及一些重金屬離子。SO2易溶于水,植物體表面水膜中的SO2濃度遠高于大氣,苔蘚由于具有外吸水性,特別是原絲體對SO2尤為敏感,因此對SO2濃度的變化有良好的監測作用。較高濃度的O3會影響苔蘚植物的光合作用,導致生長下降。不同濃度的不同金屬離子對苔蘚植物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經試驗證明金屬離子對角齒蘚圓葉變種的毒性強度為:Hg>Pb>Ca>Cd>Cr>Ni>Zn。
隨著許多苔蘚種類經濟價值的開發,苔蘚植物群落的破壞日趨嚴重。而現在對苔蘚植物在生態系統中的具體作用還不是很了解,加之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勢必將造成大量稀有苔蘚物種的滅絕和生物多樣性的降低,進而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因此,應該大力加強苔蘚植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深入研究苔蘚植物在生態系統中的生態功能。
參考文獻:
[1] 曹同,高謙,付星等.苔蘚植物的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生態學雜志,1997,16(2):47~52,72.
[2] 曹同,高謙,付星等.長白山森林生態系統中苔蘚植物蓄水及其在水分循環中的作用量.森林生態系統研究,1994,7:74~79.
[3] 劉應迪,朱杰英,陳軍等.3種蘚類植物水分含量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水勢的關系.武漢植物學研究,2001,19(2):135~142.
[4] 高謙,曹同.苔蘚植物對西南部分地區大氣污染(包括酸雨)的指示意義的初步研究.應用生態學報,1992,3(1):81~90.
[5] 朱瑞良,胡人亮,馬益杰等.浙江百山祖常綠闊葉林內苔蘚植物的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3:95~104.
[6] 朱瑞良,王幼芳,熊李虎.苔蘚植物研究進展-我國苔蘚植物研究現狀與展望.西北植物學報,2002,22(2):44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