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四新
文件編號:1003-7586(2006)09-0012-02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物質同化過程。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可供地球上所有異養生物之用。作為人類的糧食、油料、蔬菜、水果等,以及作為家畜飼料的有機物均是植物的光合產物。此外,人類生活所需的木材、纖維、棉、麻、橡膠以及糖等也是植物的光合產物。由此可見,光合作用與人類的生活,特別是與農業生產具有密切的關系。可以說,光合作用是農業生產的基礎,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均取決于光合作用的狀況。下面就光合作用與農業生產的關系,以及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來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作一簡要概述。
1 增加CO2的濃度,保證光合作用原料的供應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參與暗反應階段的生物化學反應。在一定范圍內,隨著CO2含量的提高,光合作用逐漸增強,當CO2含量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隨著CO2含量的提高而增強。然而,農作物周圍空氣中CO2濃度往往比較低,不能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農作物經常處于“CO2饑餓狀態”。因此,經常保證農作物CO2供應,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才能保證農作物CO2的供應呢?主要有三個措施:一是要合理密植,因地制宜選好行向,確保通風良好。我國古代農書《齊民要書》中提到“正其行,通其風”,就是這樣的道理;二是增施有機肥料,使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增多、活動能力加強,分解有機物,放出CO2;三是深施碳酸氫銨肥料,這種肥料含有約50%的CO2。
2 延長光合作用的時間
延長單位土地面積上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項重要措施。延長光合作用時間的措施有:一是提高復種指數,它是指全年內農作物的收獲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提高復種指數就是增加收獲面積,延長單位土地面積上作物的光合時間,提高復種指數的措施有輪作、間作和套種等;二是延長作物的生育期。
3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積
光合作用面積指植物的綠色面積,主要是葉面積。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積的一項重要措施,它能充分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在進行作物栽培時,合理的密度就會有較適合的光合作用面積,充分利用日光能和地力。種植密度過稀,個體發展較好,但群體得不到充分發展,光能就得不到充分利用;種植密度過大,植株相互遮擋,特別是下層葉子得不到充足的陽光,植物也不能夠茁壯地生長。
此外,增加光合作用面積還可以通過改變植物的株型。研究發現,高產優質的品種株型都具有共同特點,即矮桿、葉直而厚小,分蘗密集。
4 合理施肥,保證植物礦質元素的供應
合理施肥就是指根據植物的需肥規律,適時地、適量地施肥,以便使植物體茁壯生長,并且獲得少肥高效的效果。施肥的目的主要是為作物的生長提供必需的礦質元素。現在發現植物生長必需的礦質元素有14種,其中有很多種元素和光合作用都有密切的關系,例如Mg是合成葉綠素的原料,Fe參與葉綠素的合成,N是光合作用酶、ATP、NADP+的成分。由此可見,保證植物礦質元素的供應,是植物光合作用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5 降低光呼吸,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
光呼吸是植物綠色組織在光下吸收氧氣和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其底物是乙醇酸。光呼吸是一個消耗有機物的過程,一般認為光呼吸對作物的生長是不利的。據報道,葡萄的光呼吸幾乎消耗光合產物的40%~50%。尤其在夏季,光呼吸作用因溫度提高而急劇增強,從而嚴重影響光合產物的積累,影響葡萄的品質。降低光呼吸,主要有兩種措施一是利用光呼吸抑制劑抑制光呼吸。例如生產葡萄可用亞硫酸氫鈉,在果實膨大后每隔7~10 d全株噴施亞硫酸氫鈉300 mL/g,連續噴2~3次即可收到明顯的效果。據報道,用一定濃度的亞硫酸氫鈉噴灑大豆,可以使大豆光呼吸的強度下降近三分之一,從而使大豆的產量得到提高。二是通過改變環境成分,尤其是增加CO2的濃度,使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氧化酶的羧化反應占優勢,以減少氧化反應的比例(即減少光呼吸)。C3植物(水稻、小麥、葡萄、大豆等)光呼吸比C4植物明顯,因此,如果能采取適當的措施降低光呼吸,將會大大提高其光合效率。
6 改善光照條件,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光照是影響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是光合作用的原動力。光照對光合作用的影響表現在3個方面:① 光照強度;② 光質;③ 光照時間。光照時間上面已經討論過,這里主要說明光照強度和光質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6.1 光照強度
在其他條件都適宜的情況下,在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提高而加強。當光照強度達到一定數值后,光照強度再提高而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加快,這種現象稱為光飽和現象。開始達到光飽和現象時的光照強度稱為光飽和點。在光飽和點以下,隨著光照強度減弱,光合作用強度也減弱,當光照強度減弱到一定程度時,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與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處于動態平衡,這時的光照強度稱為光補償點,此時,植物制造的有機物量和消耗的有機物量相等,不能積累干物質,而夜間還要消耗干物質。因此,從全天來看,植物所需的最低光照強度,必須高于光補償點,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長。
6.2 光質
光質不同也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一般來說,在紅、橙光下,光合作用強度最大,藍、紫光次之,綠光最差。光質不僅會影響光合作用強度,還影響光合作用的產物,和作物的品質有直接關系。例如,紅光能提高作物的含糖量,藍光能增加作物的蛋白質含量。對于黃瓜來說,藍光下其維生素C的含量會顯著提高。
7 應用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提高光合作用強度
1977年美國農業部水果蔬菜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哈利首先發現并研制了DCPTA,其化學名稱為2-(3,4-二氯苯氧基)-乙基-二乙胺,在我國也稱為增產胺、顆粒豐。據報道,DCPTA可使豆類增產50%,甜菜增產60%,可使人參長得像香蕉一樣粗大,具有很大的增產潛力。其作用機理主要是能提高光合作用強度,增加植物對CO2的吸收和利用,因而,能提高作物的產量和改善作物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