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8日,第三屆渭河論壇在陜西省西安市開幕。本次渭河論壇在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共青團陜西省委、陜西省水利廳、陜西省環保廳、陜西省水土保持局、陜西省婦聯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由陜西省水利學會、陜西省水伙伴協會、陜西省環境科學學會、陜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主辦,陜西省水利學會江河局分會承辦。
論壇的主題是“渭河水環境”。旨在深入探討解決渭河水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以改善渭河流域水環境,造就人水和諧、綠色健康的渭河。主要內容為:渭河水環境演變及現狀、渭河水環境承載能力與流域可持續發展、渭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框架體系構建、生態文明及現代流域管理、流域生態建設、渭河流域水環境監測與水環境信息化、渭河水環境預警機制、渭河流域水環境管理體制與機制,為強化渭河水環境管理,維護渭河健康生命及渭河治理提供良策。
保護渭河水環境四點建議
專家學者就渭河水環境管理體制與機制、水污染、水生態、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及維護渭河健康生命等內容進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討,形成了基本共識,并對渭河水環境問題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加快實施《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及《渭河流域綜合治理五年規劃》,促進流域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于2005年12月已經國務院正式批復,規劃包括了防洪、節水、水土保持、污染治理、水資源配置、基礎技術研究等多項內容,是一個綜合性的解決渭河問題的重要規劃。2008年4月,陜西省政府又進一步制定了《渭河流域綜合治理五年規劃》(簡稱“五年規劃”),加快實施這兩項規劃,對改善水生態、優化水環境、促進流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施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和五年規劃,要堅持節流與開源并舉,加大節水和治污的力度,把解決渭河流域水資源不足和水污染問題放到突出位置。切實加強以多沙粗沙區治理為重點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南山支流治理和水源保護,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有效改善渭河水環境。
二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快生態渭河建設。以水質、水量和生態保護目標為控制依據,以市界水質監控和水污染責任確定為關鍵,控制人河污染物總量。引入市場機制,加大違規成本和懲治力度,以經濟手段推動水污染治理;緊密結合渭河沿岸各大中城市的城市規劃,推動綠色生態渭河建設,構筑關中綠色生態走廊,抓緊編制渭河流域水生態建設規劃,并力促盡快實施,以此支撐“關中一天水經濟帶”建設。
三是加快調水工程建設,提升水資源承載能力。著眼長遠發展,改善渭河水環境還需要進一步采取一些重大的工程措施。引漢濟渭工程是經國務院批準的《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和《關中—天水經濟開發區發展規劃》確定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是陜西省的一項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工程,也是促進關中地區乃至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的戰略措施之一,將極大提高渭河納污和沖沙能力,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減輕環境地質災害,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近期應加快引漢濟渭和引紅濟石等調水工程建設,開展小江調水等跨流域調水工程研究,力爭盡快增加流域水量,增強水體稀釋自凈能力。
四是多種措施并舉。減輕河道淤積,提高防洪能力。流域水土保持建設和東莊水庫建設是減輕渭河淤積的重要措施。要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預防監督體系。鑒于當前渭河下游嚴峻的防洪形勢,應將渭河下游防洪減淤作為重點,盡快開工建設涇河河道治理工程和以防洪減淤為主要目標的東莊水庫,并進一步加強潼關高程問題研究,千方百計控制并降低潼關高程,采取多種措施減輕洪澇災害,改善流域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