灃河是“長安八水”之一,發源于秦嶺北側,是渭河水系的一級支流,全長82公里,自灃峪口至西成交界處37公里。隨著城市的發展,全面治理灃河的需求日漸迫切。灃河生態治理對于恢復灃河自然生態特色,挖掘沿線歷史文化資源,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高綜合防洪能力,發展休閑旅游產業等都具有重要意義。按照設想,三年后灃河沿岸將以河堤沿線周邊為軸,從北到南分為若干景區,全面展示灃河沿線的自然生態。
灃河岸邊重現垂釣人
11月初,在灃河流經的西安市長安區高橋鄉韓南村,記者看到了不少垂釣者,清清的河水和他們悠閑的姿態形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不遠處還有幾位洗衣服的婦女,她們在河邊一邊擰著剛從河水中撈起的衣服一邊有說有笑。“魚、魚、魚”一個上了年紀的釣魚者手臂一抖,魚鉤上掛著一條鯉魚,小孩子興奮地跑了過去。
正在釣魚的市民王曉昕告訴記者:“以前的灃河水臟得很,根本就沒有魚,現在灃河水清了,我們都從西安城里趕到這里來釣魚了,這在以前是根本不能想的事。你看現在的水清吧。”
西安境內的灃河發源于終南山,經戶縣、長安區,至咸陽市境流入渭河,是八水繞長安之一的河流。古代灃河沿岸物產豐富,景色秀麗。就是這樣的一條河經歷過污染的“苦痛”之后,隨著水質的改變,灃河兩岸終于又出現了人們的歡聲笑語。
近日,西安市市長陳寶根在調研,灃河干流生態治理時強調,水資源事關城市發展大計,在西安發展關鍵階段,一定要將水資源規劃好、利用好。津河生態治理事關西安長遠發展,要及早啟動,將這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實事辦好。
下一步,西安市針對灃河生態治理還將開展三項工作:一是整治提升堤防工程,完善提升灃河渠系防洪保安能力,確保河岸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二是自西安灃峪口發端,凡灃河流經的村莊都要進行污水治理,確保灃河水質。三是著手編制西安灃河沿線9個節點的綜合利用規劃,將梁家灘、昆明池、太平河入灃口、高冠河入灃口作為治污減排重中之重。
西安市市長陳寶根在調研中強調,在西安發展的關鍵階段,將水資源規劃好、利用好是城市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責任,西安市各級政府將用戰略的眼光審視和對待水資源。灃河生態治理事關西安的長遠發展,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實事、好事。陳寶根指出,隨著治污力度的加大和人們生態意識的增強,灃河的水清了,有魚了,現在對灃河加以利用,正當其時。
六年關閉252家造紙廠
對GDP貢獻不到4%,卻是工業污染的七成以上。曾經風光的小造紙廠,是灃河的主要污染源。為此,西安市果斷出手,短短六年時間,就關閉了252家造紙廠。
西安麥草資源豐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造紙行業成為一些區縣的支柱產業時,也讓一條條河流失去往日的清澈,甚至可以說,一個造紙廠就能污染一條河。西安市市長陳寶根當年在一次環保會議上指出,“造紙企業屬于典型的高耗能、重污染的行業,必須以關為主,逐步淘汰,不關就沒有出路!”
一個年產萬噸以上成品紙的化學制漿造紙廠,投資至少千萬元以上。想要關停,無疑是場硬仗。“攻心”、“促退”、“逼退”,西安環保部門有禮有節地與造紙企業展開了較量。為了讓企業明了污染的危害,西安市副市長楊廣信曾親自帶領造紙廠的老板,前往灃河岸邊的戶縣五竹鄉韓東村,親口品嘗被造紙廠污染的飲用水。為了讓企業知道自己的污染有多大,西安市環保局長一次次與造紙廠老板們面對面,算起了讓他們臉紅的“污染賬”。
與此同時,西安市環保局會同市財政局聯合制定了《關閉造紙企業專項獎勵資金使用辦法》。對列入西安市政府關閉名單的造紙企業,按期完成關閉任務和提前完成關閉任務者,分別予以50萬~150萬元的獎勵;對主動提前轉產的造紙企業,則增加獎金額度,最高獎勵200萬元。
此外,對于保留的造紙企業實施排污指標監控。其中對化學制漿造紙企業強制其建設正規的黑液堿回收裝置,對廢紙造紙企業實施“節水減排”和零排放工程。凡是在年底前未達標的一律關閉。到2010年,西安市只保留20家造紙企業,其中17家都是零排放企業,其余3家也要采用最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除整治造紙廠外,西安市對農業灌溉,工業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都進行了嚴格控制。
今年5月起,西安市現存的20家造紙廠開始接受更加嚴格的“考試”,新的造紙企業污水排放標準正式實施,新標準將“考試科目”從原來的6項,增加到10項,增長了近一倍。而且考核內容也更加嚴格。
灃河也是西咸兩市的“母親河”,伴隨著造紙廠治理、電鍍廢水治理、醫療廢水治理等一系列水污染的治理,西安境內140.6公里的渭河水正在重新煥發生機。如今,在西安段匯入渭河的7條支流日益清澈,其中黑河、滓河、澇河的COD(化學需氧量)已達標,灞河持平,新河、臨河河流COD降幅均較為明顯,新河降幅達到88%,臨河降幅33%。灃河治理的成功也讓人們看到渭河治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