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品陽
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企業創新的實質是通過對關鍵技術的掌握和控制,在市場上實現壟斷競爭。
企業創新的整個過程都與情報工作密切關聯,對情報具有很強的依賴性,企業創新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前期的情報工作掌握的準確與否。
什么叫企業競爭情報?競爭情報是指一個企業或地區為了取得市場競爭優勢,對競爭環境、競爭對手進行合法的情報研究,結合本企業或地區進行分析對比,由此得出提高競爭力的策略和方法的過程。
西部企業是西部開發的主體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西部大開發的主要推動力量將由市場機制來調節,即國家通過宏觀調控,發展基礎設施,制定投資誘導政策,培育資本市場等方式,吸引各種社會尤其是東部和外商來西部投資,推動西部地區的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發展,這種投資最終要落實到企業。從這層意義上來說,企業是西部開發的主要推動力量。任何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是由其具有優勢的產業推動所決定的。而地區優勢產業的形成取決于地區比較優勢和企業競爭優勢的大小。宏觀層次的比較優勢僅僅是地區優勢產業發展的必要前提,而微觀層次的企業競爭優勢決定地區優勢產業發展的充分條件。因此,西部開發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是否改變傳統的發展戰略思想,從過去注重地區轉變為強調培育企業競爭優勢。
利用競爭情報為西部企業服務
在市場的環境下,資本是相對永恒,人才是流動的,技術更是可以學習和趕超的,唯有競爭情報是必須通過企業自身來運作的,所以企業應該積極開展企業的競爭情報活動,以此來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企業競爭情報工作的內容:
1.調研本企業:建立競爭力指標體系及調查有關數據、確定決定競爭力的關鍵主導產品、篩選主要競爭對手。
2.調研競爭對手:利用各種合法途徑檢索、收集各種資料或出版物、數據庫,參加展覽(銷)會、發布會、交流會等,及時了解并全面掌握競爭對手的動態信息。
3.調研競爭環境:國內外市場、技術發展水平、國家、地區、行業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了解企業發展的機遇和受到的威脅。
4.量化對比分析:本企業與競爭對手在各項指標上的定性對比和定量對比,涉及數據的統計、歸納、甄別、處理、綜合分析等。
5.制定競爭策略:在對比分析基礎上制定本企業的發展戰略、產品與價格定位、營銷策略、管理改進方案、結構調整建議等。
6.建立組織體系:在企業內部建立相應的競爭情報體系,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主要領導牽頭,這些是企業競爭情報的主要內容。充分利用企業競爭情報工作,為西部企業的科技創新服務,增強企業的造血功能。
企業競爭情報的主要作用:
企業決策的支持作用。企業的決策者在制定重大決策時,往往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情報信息的收集、分析并做出實施方案的過程。決策者通過對競爭情報的收集、分析、處理,減少或排除對客觀環境認識上的不定度、未知度、疑義度、混雜度,進而對客觀環境獲得正確認識,把握時機,看清形勢,做出正確的決策判斷。
預警作用。競爭情報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在對競爭環境、競爭對手和自身調研的基礎上,分析并識別未來的機遇與威脅,分析和識別自身的優勢與劣勢,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從而獲得競爭優勢。
學習作用。在經濟發展中,國內外都有一批能夠支撐和帶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大企業,特別是有自主知識產權、產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公司和企業集團,競爭情報可以幫助企業學習、比較、借鑒更科學的經營思想,選擇更先進的管理辦法。
競爭環境的監視作用。現代市場日益走向多元化與全球化,市場影響因素變得越來越復雜。企業要想在如此復雜與動蕩的環境中立穩腳跟,就必須全面準確地了解與本企業、本行業有關的信息。
企業開展競爭情報的策略和方法:
1.樹立企業競爭情報意識。建立競爭情報運行機制。企業經營者和決策者應加深對競爭情報的重要性的認識,樹立企業競爭情報意識。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企業競爭情報對提升企業競爭力、創新能力的重要作用。但要盡快建立高度正規化、制度化的競爭情報工作流程和情報網絡,將情報活動直接應與戰略決策相結合。
2.建立企業競爭情報系統。和國外相比,我國競爭情報工作落后發達國家10~20年,競爭情報的推廣和發展比較緩慢,未能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起到應有的作用。建立競爭情報系統是開展競爭情報研究工作的關鍵環節。
3.建立反競爭情報機制。隨著競爭的加劇,開展競爭情報活動的企業迅速增多,企業自身的活動逐漸成為對手競爭情報活動的焦點。如何在獲取競爭對手情報的同時,又保護企業的核心信息,便成為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的關鍵,反競爭情報便應運而生。因此,反競爭情報是針對競爭情報而言的,是在對手的競爭情報活動中保護本企業的核心信息,它可以抵御競爭對手針對本企業的合法的競爭情報活動,從而贏得競爭。
企業競爭情報需求類型:
自主創新的主體是企業,企業通過深入挖掘市場需求情報,為技術創新把握方向,使創新不脫離市場;企業結合得到的情報,對技術創新進行可行性論證并制定實施計劃;有了技術情報作保障,企業可以進行技術改進和產品研發;企業必須注意搜集科技成果轉化情報,包括最新科技成果報告及其轉化條件、方法和經驗等,將自己的科技成果盡早轉化為生產力,通過科技進步實現企業發展。由此可見,情報工作貫穿企業創新的整個過程(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在企業自主創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企業自主創新因目的、要求、環境的不同,其信息(情報)需求也有較大的差異,根據對企業技術創新信息需求的問卷調查顯示,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需要的情報信息經過統計其需求由高至低依次為科技信息、專利信息、市場信息、行業信息、技術經濟指標、標準信息、生產成本信息、政策法規、企業信息、展會信息、統計信息等。我們對陜西省90%的企業過去3年內進行調查,在新產品和新工藝的開發過程中,其中37%為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37%為原始創新,21%為集成創新,其他為3%;創新水平國內領先為45%,國際先進28%,國內先進23%。
綜上所述,各類型企業都認為科技情報最重要,其次是市場情報等。對于給定的幾種情報獲取方法,可以明顯看出,對不同情報的搜集,企業會選擇不同的渠道。企業在獲取各種情報時,一般都采用獨自調查研究。另外在獲取市場信息時強調用戶或顧客的反饋信息,在獲取技術情報時重視利用科技文獻、專利文獻,在獲取金融和人才情報時企業會關注政府有關部門的資料或領導層通過社交活動收集。
西部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情報需求量很大。企業的管理者應該清楚地看到自身所處的環境,認識到競爭情報是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前提,需要轉變企業競爭情報工作是可有可無的觀念,樹立起強烈的競爭情報與信息意識,加強競爭情報研究,重視情報研究的成果,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