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編讀往來
不冒沒有把握的“險”
編輯部:
看了貴刊上期的《牛年牛頭》后,我的經歷和那位“炒股把一年工資都賺了回來”的劉小姐還真有點像。過年的時候,大家為討個好彩頭而說的“恭喜發財”這樣的漂亮話,沒想到在牛年的頭一個月里居然就成真了。不過因為感受過去年刺骨的寒冷,所以我覺得對待目前的市場還是謹慎小心一點的好。雖然牛年中國的股市悄悄露出個“牛頭”,但誰都不敢保證它不會變成一個“牛頭熊屁股”的怪物。
后市究竟會如何變化,恐怕是現在所有基民都最想知道的一件事情。回顧過去一年多的時間,當人們都在紛紛熱議股市瘋狂上漲的時候,牛市卻在瘋狂中結束;而當人們又在恐懼美國金融危機的時候,經濟海嘯又在風暴中退潮。接下來的股市究竟是“震蕩調整”還是“悄然反轉”,誰都不能下一個定論。但大家在做短線賺錢的時候,保持一種謹慎、理性的態度絕對是沒有錯的,就像巴菲特曾經說過的那樣,安全邊際才是投資成功的基石。
其實無論市場是繁榮還是低迷。有兩條投資原則永遠不會過時,第一就是要記住永遠不要虧損,第二就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原則。在面對迷局而不知所措的時候,干脆堅持一條:不去冒沒有把握的“險”。
山西讀者:鄭雪原
基金發行回暖投資布道混基
伴隨著股市的強力反彈,牛年偏股型基金發行逐步回暖。天相投顧最新的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月份基金開戶數達14.47萬戶,創下自2008年3月以來的新高。相較于去年年底勉強達到成立上限的尷尬局面,近期偏股型基金平均募集規模明顯提升。不僅有易方達這樣的“老十家”首周認購便超過7億元,作為主力軍團的中型基金公司的新品也備受青睞,在3月2日發行的泰達荷銀品質生活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一經發售募集規模就逾2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投資者選擇在此時投資偏股型基金,從側面反映了大眾投資理念的成熟。盡管短期市場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從長期來看,我國股市的估值水平已處在相對較低的位置,投資者在選擇偏股型基金不僅風險較低,而且也更容易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
在偏股型基金中,資產配置靈活、投研實力較強的混合型基金因為能很好地適應當前的震蕩市場,而受到了投資者的追捧。近期發售逾2億元的泰達荷銀品質生活基金,就將基金資產的30%-80%用于投資股票,靈活的股債設置,既能保證該基金在弱市下通過債券防守,又能保證其在牛市中積極進取,真正做到攻守兼備。
近期市場震蕩加劇,結構性投資機會出現,基金投資管理能力也愈發受到考驗,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已經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天相2月份的基金業績榜顯示,由泰達荷銀品質生活擬任基金經理史博管理的泰達荷銀市值優選基金,以6.60%的收益率高居股票型基金業績榜前十。而在最新的天相基金評級中,泰達荷銀旗下多只基金同時榮膺五星基金稱號。突出的投研管理實力,讓泰達荷銀有望在震蕩市中為投資人帶來更好的回報。
財訊動態
無償劃轉提速,央企并購重組
國資委發布《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工作指引》,對國有產權的無償劃轉工作做出更具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指導。業內人士指出,《工作指引》的發布實施,使得大規模的國有產權轉移具備了條件,或預示著國有企業集中并購重組大潮即將到來。
南方滬深300指數基金發行
南方基金旗下首只指數化產品滬深300指數基金3月4日起正式發行。業內人士指出,滬深300指數基金儼然成為不少大型基金公司產品線上的必備品種。據統計,2008年底管理規模前10名的基金公司中已有6家已成立、或已獲批滬深300指數基金,其中3只是在近3個月中獲得批準的。
中小保險公司將可直投股市
中國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孫建勇在上海財富與資產管理論壇上表示,保監會將允許一些具備條件的中小保險公司直接投資股票。新的政策組合包括擴大保險公司基礎設施的投資、提高投資比例等,而保險公司股權投資試點也將開展。
券商備戰偏股產品
在大盤回暖的刺激下,券商近日開始重新積極備戰股票型集合理財產品。銀河證券“銀河星一號”、東方證券“東方紅4號”、宏源證券“內需成長”等3只股票型集合理財產品獲準發行。同時,“申萬二號”等多只股票型產品正在積極準備中。根據近期募集的情況估計,今年3月至4月中旬,券商集合理財與基金產品有望陸續帶來新增資金共434億元左右。
全球再掀降息潮
中國兩會保增長
降息再掀高潮歐洲利率創歷史新低
新一輪的全球降息在近日掀起高潮。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均在3月5日宣布降息50基點,分別降至0.5%和1.5%,雙雙創出歷史新低。早前澳大利亞也宣布過降息100基點,創45年新低。亞洲經濟體本周亦紛紛降息,菲律賓、印度和印尼等均宣布大幅削減利率。
不過,這些預期之中的降息并未對股市帶來支撐。歐洲股市當天紛紛創下6年低點,近日的亞太股市也多數收跌。與此同時,美國股市也跌勢洶涌,道指已跌破6600點。新年以來的這一波下跌,讓全球股市市值在短短兩個月里蒸發了4.56萬億美元。
兩會開幕熱議保增長A股借“春風”大漲
全國政協和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分別于3月2日及5日在北京召開,兩會重點圍繞金融危機之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這兩個方面,熱點包括全球金融危機將怎樣演變,4萬億投資能否促進科學發展,股市如何在金融危機中走向成熟等。
溫家寶表示,今年全面實施促經濟一攬子計劃,兩會委員和代表也紛紛表示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對股市有信心。受此激勵,5日A股大漲,金融、地產板塊領漲,一舉收復2200點,市值也較上一周大漲近6%。
財訊數字
上綜指創
6.12%
年內最大
單日漲幅
3月4日滬深股市強勁反彈。上證綜指收盤上漲6.12%,創出2009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滬深兩市分別成交了1304.7億元和652.1億元,成交金額較前一交易日急劇放大5成多。
3月限售股
解禁額達
2000
億元
數據顯示,2009年3月份股改限售股的解禁額度為2117億元。首發、增發配售、定向增發等部分的解禁額度為71億元,合計限售股解禁額度2188億元,環比增加32.45%,為2008年9月份以來單月解禁額度首次回升至2000億元以上,也是2008年4月份以來單月解禁額度最大的一個月。
中小板公司去年凈利潤增長8.6%
截至3月3日,273家中小板公司2008年的經營業績
已全部亮相,全年平均凈利潤達到9163.3萬元,同比增長8.6%,再創歷史新高。
杭州為市民發放1億元消費券
杭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從財政拿出1億元向社會發放消費券,春節前后到位,用于保障困難人群的基本生活,拉動社會消費。
社保基金
8年來
首度虧損390億元
去年A股市場出現罕見下跌,參與其中的機構投資者或多或少都遭遇虧損,一向穩健運營的全國社保基金此次亦無法幸免。據透露,全國社保基金去年由于權益投資虧損約390億元,從而出現成立8年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馬明哲作秀
從60,000,000到0
平安董事長兼CEO馬明哲去年因6000萬元的“高薪門”陷入輿論漩渦,而今年他因薪酬欄里赫然寫著“0”而再次陷入了零年薪“走秀門”中。從6000萬到0,馬明哲力圖以此證明自己與全體員工共渡時艱,謀求業績增長的決心,但是輿論似乎并不買賬,紛紛質疑此舉作秀意味濃重,同時也是他為自己投資富通的虧損而避重就輕的脫殼之計。高管薪酬也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熱點。
楊惠妍縮水
120,000,000,000
26歲因持有碧桂園96億股股份,在2007年身家超過1349億元的楊惠妍今年身家財富縮水1200億。碧桂園在香港上市時,曾創下內地房企在港融資的最高紀錄148.49億港元,股價一度攀升至14.18港元。但如今,股價狂瀉9成,市值大幅回落,楊惠妍的身價也因此大幅縮水近9成,從1349億跌至145億元左右,一年狂降1200多億元。
財訊聲音
預測大師
再發悲論
麥嘉華:
亞洲最壞時刻未降臨近期以日本為首的亞太地區公布的經濟數據足可用“恐怖”二字來形容。不過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麥嘉華(Marc Faber)警告,這些負面消息只是“前菜”而已,亞洲經濟最壞時刻尚未降臨。為證明他看空金融的證據,他日前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說,硬資產,尤其是貴重金屬類,被列為他2009年買入名單的榜首。
宋鴻兵:第二輪金融危機要來了
在2009年年度投資策略會上,宏源證券首席國際金融分析師宋鴻兵表示,繼波及外資投行和兩房等大型投資機構之后,金融海嘯還將發生第二波。在宋鴻兵看來,第二波金融海嘯已經拉開帷幕,并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深化。
李揚:全球經濟衰退時間不會很短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在“2009中國財富與資產管理論壇”上表示,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進行金融“去杠桿化”的過程,這使得全球經濟陷入衰退,而且衰退的時間不會很短。
謝國忠:中國股市高出低點40%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表示,從去年開始的金融危機從來沒有停止。至于近期股市變化,他表示,中國股市的市凈率是美國股市的兩倍左右,大部分國家的股市已經調整到了去年11月份金融危機集中爆發時的低點,而中國股市則比當時低點仍高出40%左右。
中國聲音力挺信心
范福春:總理有信心我們當然更有信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在回答記者關于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問題時,笑著說:“總理有信心,我們當然更有信心!”
周小川:應對金融危機出手要快、出拳要重
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應對金融危機“寧可出手快一點,出拳重一點”。如果出手慢了、如果出拳不夠重,信心下滑了以后,就遏制不住。如果信心再恢復起來,則需要花較長的時間。
謝旭人: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安全可控
國家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表示,2009年全國財政預算赤字將達到9500億元,中央財政國債余額限額將是62708億元。雖然今年赤字增加多一些,但是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預計還是控制在3%之內,這是我國綜合國力可以承受的,總體上也是安全的。
尚福林:
證券市場基本面向好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對整個股市很有信心。他說,我們的宏觀經濟基本面是好的。有一些上市公司確實是有問題,但是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它們會很快克服眼前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