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出現“小陽春”,但開發商心緒萬千
拿地怕跌價。樓市遭遇寒冬,土地市場“冰凍三尺”。2008年全國土地出讓總收入9600多億元,與2007年的近13000萬億元相比減少26%。今年以來的土地市場依然表現出供應放緩、成交回落的低迷狀態。原因是:無錢的開發商只能“望地興嘆”,有錢的開發商想抄底又害怕地價繼續下跌。
漲價怕滯銷。節后以來,全國樓市出現了交易量普遍上升的“小陽春”狀況。按照過去的經驗,人們習慣“追漲殺跌”。然而,此一時彼一時,配合市場“小陽春”的是“量升價跌”,習慣了“量價齊飛”的開發商,在經歷了2008的打擊之后頗為苦惱:漲價或帶來銷售停滯,不漲價又浪費“小陽春”賺錢機會。
快銷怕回暖。“小陽春”使開發商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微笑,笑得最開心的是那些資金鏈到了懸崖邊緣的開發商。經歷過死里逃生的人最懂得“幸福”的含義,快速銷售并不斷回籠資金是他們最快樂的事情,萬一目前的“小陽春”持續下去并變成“大陽春”、“真回暖”,那快速出貨的開發商損失就大了。是快速銷售還是邊走邊看,開發商拿不準了,他們一陣子猛打廣告、一陣子又停止打廣告。

動工怕寒冬。樓市寒冬使開發商放棄了“坐地生財”的傳統模式。但“小陽春”能持續多久?是曇花一現?還是樓市的“回光返照”?專家不知道,開發商也不知道。若項目現在開始動工,“小陽春”迅速結束而寒冬立即到來怎么辦?專家不知道,開發商仍然不知道。
坐等怕耽誤。動工怕寒冬,不如靜等,一位開發商說:“只要不動工,就相當于賺錢”。但有專家說,今年9月樓市將全面回暖。如果結果是這樣,豈不是讓土地變成荒草園而錯失了賺錢良機,讓白花花的銀子化成了水?
張揚怕招風。人怕出名豬怕壯,樹大則招風。那些已經有了商會會長、政協委員或人大代表等“名號”的開發商,現在最怕政府發出各種節日“邀請函”及各種政治性經濟指標(如不準裁員、不得出現員工上訪和民工鬧事等)。但人在江湖恐怕身不由己。
低調怕寂寞。“名利”是有些人一生的唯一追求,就像是人的本能一樣。特別是那些已腰纏萬貫的開發商,他們更有追求“名號”的需求。似乎這也無可厚非,若把錢埋進地里,直到霉爛也不會肥土,豈不“傻冒”。因此,許多開發商大肆捐資“建廟造佛”,借以在頂禮膜拜中打發默默無聞的寂寞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