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 渠
作為一個銀行,如果抓不住代表未來的東西,永遠只能是個二流銀行。——馬蔚華
1998年4月16日,深圳南山區的彭先生足不出戶,通過招商銀行“一網通”網上支付系統,在網上購買了一批價值300元的VCD光碟,這是國內的第一筆成功的網上交易支付,招商銀行開創了國內網上銀行服務的先河。
其實,在那個時候,“網上銀行”對于大多數中國人還是個陌生的詞匯。而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博士卻已構畫出“爭做國內最好的網絡銀行,鑄造民族銀行之精品”的藍圖。
十一年前,招商銀行還是個很小的銀行,正面臨著互聯網的沖擊,馬蔚華敏銳的感覺到,這對于招商銀行是個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因為銀行有兩大功能,一個是社會融資的中介。提供存款、貸款,第二個就是社會支付的平臺,這個社會支付的平臺過去是銀行獨家完成的。歷史上每一次IT變革都會帶來銀行的變革。喬家大院是通過馬車清算,后來電報電話,一直到今天的互聯網,互聯網時代實現了零時差。”他說。
于是,在馬蔚華的主導下,1998年招商銀行推動“一網通”業務,成為國內首家在互聯網上提供支付服務的銀行。1999年9月招商銀行率先在國內全面啟動網上銀行,致力于通過網絡的渠道,為客戶提供銀行的服務。
為了滿足互聯網商家網絡化、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需求,招商銀行又實時整合電子商務的支付資源,推出了“一網通四加三”。目前一網通已經構建由網上企業銀行、網上個人銀行、網上商城,網上證券等組成的完善的網上資金服務體系。
“過去十年,招商銀行網上銀行已經相當于再造了一個招商銀行。這些經驗對于傳統行業有相當的借鑒意義。”馬蔚華2008年總結招行的成功經驗時說到。
但是,招商銀行盡管在國內銀行業互聯網化中起步最早,但隨后,隨著電子商務和信息技術的爆炸性發展,其他銀行紛紛進軍網上銀行,可謂千樹萬樹梨花開。當顧客的選擇越來越趨向于豐富和多元化的時候,招商銀行的決勝之道又是什么?
馬蔚華認為,招商銀行從來就沒有忘記過顧客。當顧客有了更高層次的需求,光是微笑、送貨上門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客戶了。“客戶要滿足不斷發展的、最新的需求,這就是不斷創新——最新的技術和需求的結合,這就是銀行的營銷創新;把新的技術和新的需求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服務的產品和方式,這就是金融營銷創新。”
事實上,招商銀行內部員工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業務部的要從技術角度多考慮些,信息技術部的要從業務角度多考慮些。”為了讓信息技術更深入的融合到業務中去,同時業務更好的與技術結合,在招商銀行總行,業務部和信息技術部被特意安排在一起,互相緊鄰著。員工戲稱招商銀行的信息技術部是“一等公民,說話算數”,因為和那些被動的“按單定制”的銀行信息技術部相比,招商銀行的信息技術部的確有更多的話語權。
2009年3月,馬蔚華表示,招商銀行會繼續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業信貸。如何做到既有效解決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又可以較好地控制風險以拓展市場,信息技術將在這起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