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佳 馬 薈
金融業務已經像人體一樣的精密,而支撐銀行高效運轉的IT設備與服務成了金融業的筋骨。
金融企業正在打造IT筋骨。據統計,95%的金融創新實現都來自于信息技術,靈活多變的信息化應用已成為國內金融行業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的主要手段。在金融服務多樣化、便捷化的今天,一直隱藏在金融企業后端的IT設備和管理軟件縱身一躍,成為了盤旋在金融企業眼前的問題——如何利用IT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中國的大門正向全球資本敞開,中國金融業面臨著全球規則和標準化的挑戰。這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適時的給高速發展的中國金融業敲響了警鐘。金融業要良好發展,必須在注重經營效益的同時,提高企業內部透明度,控制成本,增強內部管理能力和風險預測能力,信息化手段已成為金融企業實現現代服務的基礎,針對金融業的IT設施和配套的解決方案像筋脈和骨骼一樣支撐起金融業靈活穩健的向前發展。
骨骼的力量
1979年,IBM 3032大型機拉開了中國金融信息化的序幕。那時候,不論是基本的存取款業務還是儲蓄賬戶管理、會計核算、存貸款、黃金交易和ATM等在內的多種柜臺業務都“跑”在這臺機器上,IT開始成為中國金融業不可或缺的力量,大型機將市內各金融網點連接起來,實現了同城通存通兌。
數據的集中管理讓中國的金融業真正實現了和世界的接軌。數據中心實現了的數據集中,應用的集中和IT基礎架構的集中,使得銀行總行能夠掌握所有賬戶的每一個交易行為,銀行的業務支持、風險控制和業務創新能力顯著升。而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加快了金融創新的步伐,金融業從線下走到線上,電子商務、網上銀行、網上支付、網上理財、手機銀行等一系列創新型應用拓展了金融業務范圍,提高了金融業效益,但同時引發了信息安全等一系列新問題。在金融危機的刺激下,金融系統的風險控制和監管已成為眾銀行面臨的首要問題;另一問題就是在實現業務創新的同時降低銀行運營成本。信息技術已成為金融行業的“救命稻草”,IT作為支撐金融業骨骼的力量逐漸凸顯。
“IT是金融業無痕跡服務基礎。”中國惠普企業客戶及公共事業集團行業售前總監紀越這樣說道。既然IT技術是支持銀行業創新和發展的重要基石,那么標準化的IT架構對于金融業的可持續發展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
虛擬化和模塊化為銀行IT架構的標準化搭建了穩定的平臺。瘦客戶機這個曾淡出人們視野的終端在金融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桌面虛擬化技術使銀行柜臺終端可以實施統一管理,并實現了多個業務的自由切換。經由瘦客戶機的數據將由其背后的服務器或數據中心統一處理,對于數據計算量大、信息安全重要性高的金融業,瘦客戶機在穩定性、安全性和功耗方面有更大的優勢。而模塊化是對后端服務器和數據中心的更高要求,通過EAI(企業應用集成)將進程、軟件、標準和硬件聯合起來,實現數據的及時調用和業務隨需應變。
“開放的、標準化的IT架構有利于金融業采購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企業可以自由組合金融終端,在應用上不僅節省了成本,還減少了設備升級的煩惱”中國惠普信息產品集團商用臺式機業務部總經理周信宏認為,采用標準化的IT架構不失為中國金融業加快和國際接軌的有效途徑。
金融“活性鈣”
骨骼的健康離不開鈣元素的滋養,配合IT設備而生的整體解決方案就好像金融骨骼中的“活性鈣”,有了這種鈣質,骨骼的作用才能更好的發揮,從而時刻保持“年輕態”。
針對金融業的解決方案一度讓IBM迅速讓其占領了全球大部分金融市場,IT基礎架構和配套的解決方案對于金融業務價值的在各大銀行得到了證實。但是,金融業對現有的業務量和新的業務模式還應接不暇,如何去顧及置于銀行“后臺”的IT架構?IT外包市場在金融業和IT業的雙重需要下被激活。
金融危機似乎是IT外包的助推器。把金融機構的IT部門整體外包給專職的IT設備和服務提供商不僅有利于削減IT設備的維護成本、集中銀行優勢力量發展尖端業務,還有利于銀行的“后端”給予更快的響應速度,迅速配合銀行新業務的展開,使銀行的IT架構隨業務的變化而變化,增加資金使用率,讓架構完全和業務同步。美國外包協會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IT外包使企業平均節省9%的成本,而能力與質量則上升了15%。
有數據顯示,未來5年,中國金融IT外包服務市場將以超過27%的年度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到2011年其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7億元以上。越來越多的IT廠商在中國的市場看到了新的希望。但在中國金融IT外包市場,從金融咨詢到提供靈活的IT基礎架構,能與藍色巨人IBM一爭高下的似乎只剩下惠普。
但中國的金融市場還沒有和國際全面接軌,金融機構被各式各樣的技術壁壘所封閉,銀行內部的IT設備兼容性不夠高,中國需要的是“彈性”金融。“彈性是建立在標準化基礎上的”周信宏表示,統一標準更有利于解決金融業遺留的不兼容問題,使得金融IT架構可以實現靈活部署、隨需應變。惠普的遠程客戶端管理解決方案(RCS)為金融客戶提供了基礎架構可擴展性,這一架構讓金融業IT架構的標準化又近了一步。
現在的金融業務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紀越給的答案是時間。當市場發生變化時,需要金融業快速部署應用,更換設備顯然會耽誤對市場的響應速度進而帶來業務或效益的損失,針對金融的解決方案立刻走到臺前,給IT架構以“鈣”的力量,加快應用部署,金融業的風險與效益往往就存在于一瞬間。
信息力之韌
強化了銀行內部骨骼,網上銀行、和電子商務等創新推動的金融業務,就像靈活的關節和韌帶,使銀行在信息時代快速響應、穩定部署,把傳統業務的方面拓展到更為靈活的網絡。
2008年10月15日,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與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簽下網上銀行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出大企業網上跨行資金管理和在線財務軟件兩個創新型產品。一個是國內最大的商業銀行,一個是中國最大的管理軟件提供商,IT創新擦出了合作的火花。
其中,大企業網上跨行資金管理產品是工行與用友共同為大型集團客戶提供的管理平臺,可提供資金賬戶管理、資金預算管理、資金結算管理、財務核算管理等服務。通過使用大企業網上跨行資金管理產品,企業可以在統一的平臺上查詢了解其在多家銀行賬戶的資金變動情況,完成對多家銀行賬戶的收付款操作,實現多家銀行賬戶的集中管理。此外,還可完成財務核算、預算管理等相關財務管理工作,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而在線財務軟件采用SaaS模式,客戶只需登錄工行網銀即可享受在線資金管理、財務管理、進銷存管理等一系列服務。對于中小企業客戶來說,在線的I T服務便于使用,企業只需開通工行網上銀行,打開IE瀏覽器即可使用。另外,這種模式技術門檻低,企業不需要配備專門的IT技術人員,即可滿足對財務信息管理的需求;而中小企業資金上限制也因為在線服務的低廉費用使得IT部署成為可能。
“2006年,用友公司在分析國內外客戶應用ERP的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標準行業個性”的ERP應用模式,幫助企業在實施ERP過程中,結合企業自身的規模,管理基礎,信息化水平等不同的成長階段,選擇真正適合企業的ERP系統并成功應用,幫助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用友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文京表示。
盡管成長帶來喜悅的同時也充滿陣痛,從金融電子化、金融信息化、到金融網絡化,每沖破一道蛻變與轉型的大門,銀行迎來的大多是更廣闊的空間。而銀行的成長過程,就在IT的強韌筋骨中,愈發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