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珊
[摘要]隨著國際商務活動的日益全球化,人們對商貿英語和商貿英語的翻譯的要求與日俱增。關聯理論對商貿英語翻譯實踐具有強大的解釋和指導作用。在關聯理論框架內,商貿英語翻譯是一個涉及兩個明示---推理過程,三個交際者之間的交際行為。要將商貿英語翻譯好,譯者還必須具備三個重要的認知因素,即要具備基礎語言知識、商貿英語專業知識和語境,在商貿英語翻譯過程中,只有具備這三個因素才能將翻譯做好。
[關鍵詞]商貿英語翻譯 關聯理論 明示---推理 最佳關聯
中圖分類號:H0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320119-02
一、引言
在當即這個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商貿英語及其翻譯作為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商務交流的紐帶和橋梁起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商貿英語屬于特殊用途英語,商貿英語的內容和讀者都有其很強的針對性,因此以往普通英語的翻譯方法和指導理論已不再完全適用于商貿英語翻譯,這就迫切需要從一個全新的視角用新的理論來指導商貿英語的翻譯。
近年來,自從Sperber和Wilson在1986年提出關聯理論后,它由于其強大的解釋力,已經被運用到諸多領域中特別是在翻譯實踐中的應用。根據關聯理論,它更強調的是對翻譯過程的研究,以關聯性抓住翻譯問題的本質特征,從而能夠更好地指導商貿英語翻譯實踐。關聯理論是從人大腦機制中的認知上來闡釋翻譯實踐中的復雜過程。關聯理論翻譯觀指出翻譯也是屬于一種交際,跟一般的語內交際所不同的只是翻譯是一種跨文化、跨語言的交際。在這個交際過程中包含了兩個明示---推理過程,三個交際者即原文作者、譯者和譯文讀者。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譯文讀者的認知,對譯文讀者的期待進行正確的評估,這樣,才能將原文作者真正的交際意圖傳達給譯文讀者,才能將商貿英語翻譯做好。
二、從關聯理論角度看商貿英語翻譯的本質
傳統的代碼模式的翻譯理論認為,翻譯是個把一種語言所承載的信息轉碼成另一種語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譯者的首要任務是要將原文中的信息盡可能多地保留在譯文中。在交際理論下,這種代碼模式的翻譯觀就是一種交際的代碼模式翻譯觀,即信息發出者將其欲傳達的意圖進行編碼然后發送給接收者,而接收者在相同的語言規則下將發出者的意圖進行解碼,從而順利完成兩者之間的交際活動。這就是說,信息發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間要有完全相同的語符和認知語境,并且兩者要具有相同的解碼能力,只有這樣,這輪交際活動才能順利完成。但是,由于信息發出者和信息接受之間的教育背景和文化背景等等都不盡相同而導致兩者大腦機制中所存在的認知語境就存在了差異,因此,這就必定會使得兩者的信息解碼能力上有所不平衡。這說明了交際的代碼模式翻譯觀存在著自身的局限性,因為它否定了交際活動中的動態推理作用。
在商貿英語語言環境中,交際者并不都是直接地傳達他們的交際意圖,有時也間接地表達自己的交際意圖,期望信息接收者能夠對他所給的話語中根據上下文語境和語言外語境,并通過付出一定的努力進行推理理解,從而獲取交際者所想傳遞的交際意圖。這就說明了交際的實質其實是一個明示---推理的過程,在該過程中,交際者首先對信息接收者的認知環境進行評估,據此通過話語向接收者傳達自己的交際意圖;其次,信息接收者結合話語提供的信息和相關的語境信息,在關聯原則的指導下進行解碼和推理,從而獲得交際者所要傳達的交際意圖(張新紅、何自然,2001)。以下的例子可以用來說明這一點:
例1.We are sorry to say that your price is out of line with the prevailing market level. We are obtaining the same quality through other channels at a much lower price.
譯文:我們遺憾地告訴您,你方價格與現行市場價格不一致。我們正從其他渠道獲得的貨物質量相同,而價格卻低得多。
從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說話人希望聽話人能從話語中提取的信息是你方價格太高,但是他并沒有直接用你方價格太高這句話來告訴聽話人,而是采用了較為間接、婉轉的方式。這一話語是產生于商貿語境中,因此聽話人知道市場競爭激烈,第二句話中,看似與聽話人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這卻提供了聽話人一個新的信息,引導他結合已有的舊信息,尋找話語與認知語境之間的關聯信息,根據語境假設去處理新信息,因而能夠推理出對方認為價格過高的結論。這例子說明,交際成功的條件不僅僅是看聽話人能否正確解碼,而且還要看說話人是否將自己的信息意圖成功示意給了聽話人并是否選擇了正確的語境信息。
既然翻譯也是一種交際行為,也是研究語言表達和語言理解的過程,那么商貿英語翻譯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明示---推理性質的交際行為,所不同的是它是一種跨文化、跨語言的明示---推理過程。進一步來說,在商貿英語翻譯中包含了兩個明示---推理過程涉及到三個交際者即原文作者、譯者和譯文讀者。在第一個明示---推理過程中,原文作者通過話語向譯者示意其交際意圖,譯者則根據原文的語境信息和原文作者給予的話語在關聯原則的指導下經過推理對原文進行理解從而獲得作者的交際意圖。之后就進入第二個明示---推理過程,譯者根據自己對原文作者的交際意圖的正確理解,對譯文讀者認知環境和期待的評估后再將原文作者的交際意圖用目的語示意給譯文讀者,而譯文讀者根據譯者示意的信息進行推理解釋,從而獲得與原文讀者相同的語用效果。因此,在這輪商貿英語翻譯的過程中既充當了聽話人的身份又充當了說話人的身份。可見,與以往的翻譯論相比,關聯理論翻譯模式還增加了譯文讀者的角色,也就是說,翻譯活動并非止于譯者完成對原文的翻譯,而且還有賴譯文讀者的參與。因此,譯者在正確推理出原文作者的交際意圖后為了能夠確保譯文讀者能夠理解譯文也需要對譯文讀者的知識面、認知環境進行評估,確定示意哪些信息能夠幫助譯文讀者找到最佳關聯,最后使翻譯成功達到目的。
三、商貿英語翻譯中的重要認知因素
在關聯理論的框架內,商貿英語的翻譯包括了三個重要認知因素,即基本語言知識、商貿專業知識和語境信息。
首先,基本的語言知識是一個翻譯人員首先應該具備的必要條件。語言是社會發展的結果,語言的出現和發展使得人類能夠互相順利地交流溝通,而翻譯則也是一種交際活動,跟一般的交際活動所不同的是它要涉及到兩種語言即跨語言交際。商貿英語的翻譯也屬于一種跨語言的交際,是英語和漢語之間的跨語言交際。這兩種語言是完全不同的語言,各自的語言起源不同,這兩種語言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和社會背景信息、語言的語法和語言形式都不盡相同。因此,要掌握好兩種語言的運用是做好商貿英語翻譯的先決條件。如:
例2.Scientific discoveries and inventions do not always influence the language in proportion to their importance.
譯文:科學發現與發明就其重要性的比例而言,并不一定對語言有什么影響。
例3.A translator has to 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譯文:翻譯人員對一些事情要什么都懂,對所有事情又要多少懂一些。
在例2中,譯者就沒有準確理解“in proportion to”和“do not always”兩個詞組,這就是由于缺少基礎語言知識,從而使翻譯中的第一輪明示---推理交際過程無法正常進行,導致譯文失敗。所以較準確的翻譯應該是“科學的發現和發明對語言的影響并不取決與其重要性”或者是“科學的發現和發明并不總是按照其重要性來影響語言的。”在例3中,譯文雖然是正確的但是并不完美,顯然,譯者對漢語的表達并不精通,這就會破壞交際過程中的第二輪明示---推理過程,使得譯文讀者需要花較大的努力才能獲得作者的真正交際意圖。譯文不妨可以改成“翻譯人員既要學問精深又要知識廣博。”總之,在商貿英語翻譯中,譯者必須精通英語和漢語這兩種語言,從而才能在兩個明示---推理交際過程中都找到最佳關聯,準確理解原文作者的交際意圖,將該意圖在譯文中合理的展現給譯文讀者。
其次,擁有商貿英語方面的專業知識是譯者能夠完全理解原文的基礎,也是將商貿翻譯做好的必要條件。在商貿英語中,詞匯使用上最大的特點是對專業詞匯的精確運用,其中包含大量的專業詞匯。所以,想要把商貿英語翻譯做好,就必須掌握商貿專業詞匯的精確意義,其中,在商貿詞匯中,有許多是具商務含義的普通詞或復合詞,這就要求譯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商貿專業知識的認知能力,這樣才能在翻譯中自如地提取有效信息來幫助自己找到最佳關聯。如國際貿易方面的FOB(離岸價),L/C(信用證),counter-offer(還盤),counter-suggestion(反還盤);經濟方面的demand curve(需求曲線),corporate charter(公司章程),economic lot size(經濟批量)等等。
要將專業詞匯翻譯準確就必須遵循關聯原則,在明示---推理過程中,譯者必須根據他的認知環境通過分析明示信息后推理出其真正含義。在上述專業術語中,一看見這些由普通詞組成的不平常詞組后,就應該引起譯者的注意,這是使得交際活動能夠繼續進行下去的重要提示信息。專業詞匯量、邏輯思維能力和百科知識面構成了譯者的認知環境,由于人與人之間的認知環境有所不同,因此,同樣的原文也可以譯成完全不同的譯文。這就要求譯者具有良好的商貿英語方面專業知識,這樣就能夠較容易得推理出原文作者的交際意圖了。例如FOB,如果譯者了解FOB該術語是國際商務中的一個價格術語的話,那么他就能認知到上下文是有關于國際商貿方面的,這就又能激起譯者大腦中的更多關于國際商貿方面的專業知識,直至找到最佳關聯,結合新信息能夠產生最佳的語境效果,那么,第一輪明示---推理過程就能順利完成。反之,如果譯者對國際貿易方面并不了解,那他就無法找到關聯,更不用說是最佳關聯了,這樣交際活動和翻譯過程就無法正常進行下去了。
最后,語境信息的作用是能夠使譯文更加完善。具有良好的語言基礎和商貿專業知識并不代表譯者能夠將商貿英語翻譯做到很好,除了這兩個因素以外,還有一個完善性的因素就是語境信息。人類在理解話語時有這樣一個趨勢,就是希望用盡量小的努力能夠獲得最大的語用效果。因此,聽話人在推理過程中,在他們大腦語境假設中最容易提取的信息會最先被意識到,那就是說明,大腦中的記憶組成對關聯性的尋找有著約束作用。在商貿英語語篇中,譯者大腦中最容易被提取的信息一定是關于商貿方面的知識,這樣,他就自然而然地會選取商貿知識作為此次交際活動的語境。所以,作為一個商貿英語翻譯者,必須不斷攝取大量的知識來擴充他的認知環境從而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如以下一個例子:
例4.Multinational bank's services include issuing letter of credit, buying and selling foreign exchange, issuing banker's acceptances, accepting Eurocurrency deposits, making Eurocurrency loans, and assisting in the marketing of Eurobonds.
在這個例子中,如果譯者無法提取到關于商貿方面知識的語境信息的話,他就會把“issuing banker's acceptances”譯成“開立銀行的認可”,因為譯者大腦中最容易被激活的就是“issuing banker's acceptances”的普通意義,正確的翻譯應是“開證行承兌”。再如“assisting in the marketing of Eurobonds”亦不能譯作“發行歐洲貨幣債券”,因為如果譯者有此方面知識的話就知道跨國銀行在發行歐洲貨幣債券同時還充當了中間人及銷售債券的事實,所以較好的翻譯宜改成“發行及推銷歐洲貨幣債券”為妥。整句話就可以譯成“跨國銀行提供的服務包括開立信用證、買賣外匯、開證行承兌、接受歐洲貨幣儲存、提供歐洲貨幣貸款以及發行推銷歐洲貨幣債券。”
可見,譯者對原文的推理和理解對翻譯過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必要的語言基礎、商貿英語知識和語境信息能夠幫助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節省時間、減少困難、防止不必要的曲解從而準確獲得原文作者的交際意圖,因此,這三個認知因素在商貿英語翻譯中是必不可缺的。
四、結語
關聯理論從語用的角度給商貿英語翻譯帶來了很大的啟示,從翻譯過程的本質上解釋了商貿英語的翻譯現象。商貿英語的翻譯是一種明示---推理性的交際過程和交際行為,只不過這中明示---推理過程要比語內交際要復雜得多,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三個交際者,即原文作者、譯者和譯文讀者。此外,要使兩個明示---推理過程順利進行的話,譯者充當了很重要的橋梁作用,這就要求譯者有非常全面的認知環境,即要有扎實的語言基礎、豐富的商貿英語專業知識和有足夠的語境信息提取能力,這樣,商貿英語翻譯才能做好。
參考文獻:
[1]黃曉雄(2008),從關聯理論的視角探討商務英語語用翻譯的等效,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8(2),70-73.
[2]張新紅、何自然(2001),語用翻譯:語用學理論在翻譯中的應用,現代外語,24(3),286-294.
[3]趙彥春(1999),關聯理論對翻譯的解釋力,現代外語,3,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