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有波
[摘要]網絡課堂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有著無可以擬的優勢,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然而,它卻缺少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間、師生間濃烈的情感交流氛圍,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部分,因此,主要探討如何在網絡課堂教學中實現情感教育。
[關鍵詞]網絡課堂教學 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320158-01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網絡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有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它極大地增強了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互,而這種交互幾乎是實時的,并且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實現,如BBS、E-mail等。素質教育的核心即是情感教育。所謂情感教育,也就是通過各種情感培育手段,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與個性,形成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與道德觀。這種“技能”是學生日后走上社會獨立生活與交往的必要條件。隨著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的要求越來越全面,學校也越來越注重對人的品格與情操的培養。情感不是天生的,學生的情感是需要教師、同學的情感熏陶教育的。特別是網絡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所面對的是冷冰冰的教學機器,它們缺乏生命機體所特有的情感,因而也就不能夠有目的、有計劃、豐富而生動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在網絡課堂教學中,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學生情感交流的培養。
一、融入科學人文主義的教育思想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人文教育和人文關懷理應成為各類教育的中心內容,網絡教學也不例外。并且由于網絡教學中師生之間復雜的精神交往被簡化為“機”和“機”的無情冷交往,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人文關懷被淡忘。因此它更加強調及時、完善、全方位的服務,更加強調“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更加重視人的發展和生命質量的提高。因此在網絡教學中樹立全面發展的人文理念是不可或缺的。
二、加強網絡課堂情感因素的教學設計
在傳統教學中,老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會感染學生,使學生情感愉悅,精神振奮。每一位優秀的老師,無論是年過九旬的教育家斯霞,還是嘗試教育法創始人邱學華,抑或是東北大漢魏書生,他們無不是微笑的天使。熱情的微笑雖展現于臉頰,蘊含的卻是崇高的人格,對學生濃濃的師愛。而在網絡課堂教學中,學生用來學習的網絡課程往往缺乏情感交流,如何賦予這些客觀物質以情感交流能力,對網絡課程建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加強網絡課堂情感教育,網絡課程在設計上應體現如下的教學策略:突破簡單的演示型模式,體現意義建構過程;重視問題與回答方式的設計,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程度;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幫助,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提供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創設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實現軟件的超鏈接結構,啟發學生的聯想思維。
另外,靈活的課程結構,快速和頻繁的反饋,包含圖像的版面設計、多元化的內容知識以及彩參與性的課程結構等有利于學習者情感交流的培養。
三、網絡課堂教學與傳統教學的良好結合
網絡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積極參與的相對寬松的環境,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交流,把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可以發揮教師的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可以調協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進行良好的結合,發揮各自優勢才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教師在上課時微小的動作也能消除與學生間的距離。如布置學生分組討論后,老師不要站在講臺冷眼旁觀,而是來到他們各小組,認真聽,參與其中,有必要時可以在組內發言。要讓學生知道老師是真心真意地對待他們,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這就是所謂混合學習。混合學習既可能為學習提供自主、相對寬松的氛圍,又可彌補學生間、師生間的感情交流的不足,使課堂教學氣氛、富有吸引力。
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情境是情感教育的基石。具體情境中的具體知識與活動在人類的學習與智力活動中扮演著核心作用。學習應該在豐富的、復雜的、真實的情境中進行,而不應只是面對情境化的技能培訓材料;而且,學習要通過學習者與其同伴及特定情境的積極互動來進行,而不是只對各種抽象化的技能進行訓練。在網絡教學中,要利用多媒體技術恰當的情境,以教學游戲、問題解決、積極反饋等形式使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勇敢、自信、自尊、自強、正直、誠實、刻苦、責任感、榮譽感等積極的情感和健康人格。充分利用多媒體的交互功能,在教材處理時采取角色扮演,巧妙提問、設置表達情感的環節等形式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五、開展基于網絡探究、發現、協作式學習
時代要求學生具備為促進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多種多樣的能力和見識,學生必須有機會參與到與他們興趣相關的、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的、以問題為導向的活動中,他們的學習不能局限于學習運用、概括性的學習、純粹個體的認知,應該是在促進合作的學習環境中,通過真實性的活動獲得能力。網絡為教師和設計人員提供了很多機會,使他們能夠開發融入了情境學習因素的學習環境,如基于問題的學習、協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所以網絡課程的設計應從關注知識和技能轉向注重在真實情境中的問題解決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所設計的學習環境應能促進教師、學生和計算機三方面的互動,支持合作學習。教師和學生要加強網絡教學中的協作和交互,多開展協作學習和集體活動。通過協作學習,可能充分發揮各自的潛力,培養學生的組織交往能力和獨立學習的能力,促進自我概念的發展和集體主義觀念的形成。
六、教師批改作業要及時多樣
教師反饋的延時也是學生情感衰減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師在網絡課堂教學批改作業時一定要及時。這就要求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打字的速度一定要快,在第一時間給學生以及時的、準確的答復。在批改學生作業時,不單單給學生打一個成績了事,而且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短語、表情、可愛的小動畫等給學生以具有一定情感的回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的流露。網絡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充分利用感情符號、有情感的短語和教師制作的表達不同情感的有趣的小動畫,給學生以及時的回復,克服了沉悶的氛圍,彌補了網絡課堂教學中情感交流的不足。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提高,網絡教育必將蓬勃發展。其作為一種師生遠離的教學方式,教學中的情感互動對于激發和保持學習者積極、肯定的學習情感,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促進學習者人格的健康發展將產生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網絡教學中不僅直觀、形象、生動,更要有“感情”。
參考文獻:
[1]劉景福、鐘志賢,網絡教育的情感缺失現狀及其對策,中國遠程教育,2001,(6).
[2]陳麗,遠程教學中交互規律的研究現狀述評,中國遠程教育,2004,(1).
[3]翁文艷,情境教育中情感要素的心理學分析,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專輯,1998.
[4]潘菽,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8.
[5]李勤實,關于網絡教育的焦點問題分析,教育探索,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