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梅
[摘要]從分析文物對我國發展旅游業的重要意義入手,認為發展旅游有利于對文物的保護,但同時也給文物保護工作帶來一些不可忽視的負作用。認為,我們應該在保護好文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來推動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同時,以發展旅游來促進文物保護工作,做到保和用的完美統一。
[關鍵詞]保護文物 發展旅游業 和諧完美統一
中圖分類號:F5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320197-01
文物是人類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跡,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寶貴的文化財富。如何保護好文物,是世界各國、各民族共同關心的課題。然而,現代群眾性旅游活動的興起和生機勃勃的旅游業的發展,又為文物保護工作增添了新的難題。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物大國,文物保護的任務非常艱巨;而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異常迅猛,正在快速向世界級旅游大國進軍,因而,旅游發展與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顯得更為突出,如何看待和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使二者相互促進,對我們這個文物大國和未來的旅游大國來說,具有豐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充分利用我國文物優勢,以文物古跡為主題,著重發展文物古跡旅游,推動我國旅游事業發展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連綿不斷的文明史,文物古跡比比皆是,如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世界上古今體量最大的封土陵墓秦始皇陵,世界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宮(北京故宮),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的敦煌莫高窟等等。這種文物豐富、文化古老的特點,決定了我國要重點開發以歷史文化為主體的旅游資源,旅游產品始終以觀光型文化旅游為主。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是旅游業的靈魂,中國旅游業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即體現于東方特色的文物古跡。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文物優勢,以文物古跡為主題,開發系列產品,著重發展文物古跡旅游,以推動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
二、文物保護促進旅游業發展,旅游業的經濟效益使人們重視保護文物
由于探古求知是人們共同的心理需要,而文物古跡可滿足這一需求,文物古跡遂成為一項重要的旅游資源,充分利用它,可推動旅游事業的發展。旅游界人士認識到文物古跡在旅游中的這一重要作用后,為了吸引旅游者,必然會注意保護文物,以便使其盡量完好地展現在旅游者面前,從而獲取最大限度的經濟效益。
為使文物這項旅游資源的永久利用,旅游部門必然會重視文物保護。文物是不可再生性旅游資源,一旦受損,很難恢復原樣。文物被破壞后,必然降低文物所在旅游點的吸引力,影響其經濟效益。為了使文物能永久保存下來,長期為旅游所用,旅游部門必然會重視管轄范圍內的文物保護。
同時,發展旅游可以部分解決文物保護經費不足的問題。我國文物古跡眾多,而國家財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護的費用相對眾多的文物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許多文物因無經費來進行維修與保護而遭毀滅。發展旅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文物保護經費不足的問題。
文物得到保護,使大量的文物古跡總是直接面對旅游者,使人們獲得豐富的知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既弘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提高了人們的文化素質。文物的這些社會效益可使人們懂得文物的重要價值,認識到文物對社會的重要意義,增強保護文物意識,使全社會都重視文物保護工作。
三、消除旅游業對文物保護的負作用,使文物保護與旅游業的發展達到和諧完美
1.對旅游區進行開發,從某種角度來說,本身就是一種破壞行為。開發旅游區,就要在旅游區內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可能就要破壞文物原有的保存環境。
2.短視行為導致文物被破壞的惡果。某些旅游部門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刮益,為了在短期內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對文物古跡進行掠奪性的開發利用,超負荷地接待旅游者,結果加快了文物古跡的老化、破壞乃至毀滅,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3.任意改造文物,造成文物被破壞的悲劇。某些旅游部門為了提高文物古跡對旅游者的吸引力,使其長期為旅游服務,在發展旅游的同時.確實對文物采取了一系列維修與保護措施。但由于有關人員文物專業素質差,不懂得文物的維修與保護應盡量使其維持原樣、符合其歷史時代特點,而是對文物古跡進行隨心所欲的“改造”,將其弄成一個大怪物,名為保護,實為破壞。
4.旅游業對環境的污染,使文物遭到破壞。車、船等交通工具排出大量的廢氣,嚴重污染了旅游區的空氣。旅游基礎設施中排出的廢水、廢渣以及船舶泄出的油污等嚴重污染了旅游區的水源。這些被嚴重污染的水和空氣對文物古跡有著強烈的腐蝕作用。
5.游客對文物的破壞,眾多的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大量的水份,使文物古跡受到侵蝕,特別是在洞窟、古墓、地下室等古跡中表現得非常明顯,游客的踩踏、攀登、撫摸等行為可嚴重損壞文物,例如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由于長時期中大量游人的攀登,已經受到嚴重損害。北京八達嶺長城的城磚連遭高密度游人的腳踏手推,出現了嚴重的凹陷松動。凡游客所到之處,都存在著在文物古跡上亂刻亂涂的現象,更有甚者,人為破壞,嚴重地危害著文物古跡的保護。
鑒于此,筆者認為:忽視負作用,對文物只用不保,既不利于文物保護,又會損害旅游景觀,從而降低經濟效益。一味地夸大負作用,只保不用,既違背了我們保護文物的根本目的,又無視人民群眾的普遍心理需求。正確的策略應是:在保護好文物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文物為旅游服務,邊用邊保,采取各種政策和措施,盡量消除對文物保護的負面影響,使文物保護與旅游業的發展達到和諧完美的境界。要達到如此境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將文物保護工作納入本地區旅游業的長遠規劃。各地政府部門和各旅游主管部門應認識到文物對發展旅游的重要作用,深刻認識到保護文物的重要意義,在制定本地區旅游事業發展規劃時,應對旅游區內的文物保護工作有明確的規劃,以指導旅游區內文物保護工作。
2.建立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如重點文物應派專人負責;對文物古跡要經常或定期檢查;從旅游經濟收入中提出相當部分,專用于文物保護工作;對有破壞行為并引起不良后果者,應采取法律、經濟等手段予以制裁等。
3.文物部門與旅游部門密切配合。在文物保護工作方面應建立兄弟般的合作關系,相互配合。
4.加強對游客的宣傳教育工作。在文物旁設置宣傳標語,及時提醒游客愛護文物;增設監督員,嚴防游客有意破壞;同時嚴格控制客流量,防止超負荷地接待,使文物受損。
文物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寶貴的文化財富。同時,文物又是一項重要的旅游資源,既可吸引游客,獲得經濟效益,又可通過旅游活動起到對人們的宣傳教育作用,弘揚傳統文化,并可使文物本身得到一定的保護。保護文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利用文物,發揮其作用,實現其價值。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過程中加強保護,從而使文物保護與旅游業的發展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