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歧 陳國梁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意識形態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領域,盡管它本身不過是經濟基礎的反映,處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支配之下,但它又對經濟基礎即物質生產方式發生反作用,并能在某種限度內改變經濟基礎,影響全部社會發展。任何一個社會都需要也必然有其主流意識形態。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它是以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為根本出發點,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基礎,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政治目標和社會理想,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話語構建指南,由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經過國家程序確立起來的思想觀念體系。高等院校作為傳播知識、傳承文化、研究學問、追求真理、創造思想、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是建設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同時也是國內外各種意識形態相互交鋒、相互爭奪的主戰場,意識形態領域的復雜性給高等院校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高等院校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干擾因素分析
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是系統地、自覺地反映社會主義經濟形態和政治制度的思想體系,對維護社會穩定、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激發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正面臨著社會轉型、體制創新、社會成員思想觀念變化及經濟全球化等帶來的諸多沖擊與挑戰,大學生群體中存在著心理認同的缺失,出現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影響和干擾高校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因素,使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功能和作用受到削弱,嚴重影響了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1拜金主義的影響
拜金主義價值觀認為金錢是萬能的,它把人的價值與商品的價值混為一談,以擁有金錢、財富的多少來衡量和評價人的價值高低,把人創造的金錢、財富當作獨立于人并支配人的力量來頂禮膜拜,把人與人的關系看成是純粹的金錢關系和買賣關系,進而要求用貨幣的個性取代人的個性,具有這種價值取向的人為了獲取金錢和財富會不惜采用一切手段,敢于踐踏人類一切道德。經濟轉型以來拜金主義的滋生和蔓延,必然會使學生的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發生傾斜,使大學生的行為趨向功利化、庸俗化,一切向“錢”看,以金錢的多少作為衡量自己行為取向的標準,從而對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十分明顯的不良影響。
2享樂主義的影響
享樂主義就是把快樂尤其是感官快樂和物質需要的滿足視為人生最高價值的一種人生觀。它往往超越個體真實的現實需要、超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超越特定社會評價標準,對整個社會的共同價值理想起到直接消解作用。受當前社會由生產社會向消費社會轉型的影響,大學校園出現了以炫耀消費、超前消費、時尚消費為生活主要方式的一個群體。這種享樂主義在大學校園的滋生蔓延,腐蝕了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致使其理想信念淡薄、道德素質下降,成為影響大學校園社會主義主流意識的一個重要因素。
3極端個人主義的影響
個人主義就是一種以個人為出發點看待社會和他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當代大學生由于所處的社會大環境以及現代社會過多的就業壓力、學業壓力和人際交往壓力,導致部分大學生感到“相對利益總是受損”,對生活學習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難以正確理解和對待,對社會充滿不平和焦慮,總是在尋找增加個人利益的機會。因此,出現了一些大學生群體過分注重自身利益的實現,尤其渴望自我發展、自我實現,渴望一夜成名。應該說,這種對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正常選擇,但是在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中對自身利益的過分關注導致部分大學生不遵守道德規范,陷入極端個人主義的泥潭,只強調自己應得到的權利、榮譽和金錢,而很少考慮到自己對社會、國家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只考慮個人的才能和個性的發展而不愿考慮國家、集體以及社會的需要。這種極端個人主義的存在,是當今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大學校園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存在,使大學生失去了正確的榮辱觀念,失去了正確的價值判斷,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是極為不利的。因此,高等院校應加強對校園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培養大學生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使其成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有用之才。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等院校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體系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論述“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時,首次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命題,并指出了這個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價值體系是一個社會意識形態的核心,而高校又是各種意識形態的匯聚之地,因此,作為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培養合格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體系。
1積極推進理論創新,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理論體系的創新發展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首要問題。高等院校理論工作者要從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個方面出發,研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改革的新情況、新經驗、新問題,同時研究當代世界的新變化和各種思潮,批判地吸取和概括各門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著力回答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不斷增強黨的思想理論工作的創造力、說服力、感召力。另一方面,只有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深入人心,為廣大學生所接受和認同,才能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因此,高等院校理論工作者必須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通俗化。把理論、觀念變成通俗易懂的、朗朗上口的語言形式,使其具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這就需要理論工作者對抽象的理論進行再創造,創作更多反映人民現實生活、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展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豐富內涵,使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成為大學生堅定的政治信念。
2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先進的文化氛圍
高等院校應當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通過文化藝術節、學術科技節、青年志愿者活動、人文論壇、學術講座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喚起大學生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激勵大學生奮發成才、獻身祖國,樹立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開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華教育,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培養審美情趣和人格素養,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通過一系列校園文化的建設,營造先進的文化氛圍,使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成為大學生樂于接受的文化產品。
3積極搶占網絡陣地,加強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
網絡作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進步成果,帶來了文化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已成為意識形態宣傳的重要陣地。高等院校應當根據網絡時代的特點,建設高質量、大容量、有吸引力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和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主流網站,加大正面宣傳力度,搶占網絡制高點,大力發展先進健康的網絡文化,牢牢把握網絡輿論導向的主動權,防止庸俗腐朽思想文化的滲透,形成良好的網絡文明環境,把發展中國特色網絡文化作為推動文化建設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新陣地。
總之,高等院校只有堅持與時俱進,以時代的要求全面審視當前高校意識形態建設所面臨的新的情況與挑戰,以發展的眼光科學地把握主流意識形態的本質內涵和發展規律,以創新的精神積極推動主流意識形態的理論完善與實踐創新,才能使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始終保持蓬勃的生機和旺盛的活力,使高等教育更加符合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