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忠
對于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的問題,已有相當數量的文獻對此做了較為深入的研究,這些文獻主要闡述了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大意義,界定了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的內涵,提出了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的種種構想。筆者認為確定與實施高校輔導員崗位工作標準是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的基礎和前提。
一、制訂高校輔導員崗位工作標準的重要意義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要大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而輔導員正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所以研究高校輔導員崗位工作標準,對于維護高校穩定、推動高等職業教育事業順利發展,對于推進素質教育、促進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成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促進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化、專業化是指要將輔導員工作作為一種職業來對待。制訂輔導員崗位工作標準的目的在于對輔導員工作的性質、工作范圍和內涵、工作目標和發展前景等進行具體地界定和規劃,形成與輔導員職業相對應的、統一的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實現輔導員角色的科學定位,為輔導員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指出明確的方向。
第二,有利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工作標準的制訂為學校選聘配備輔導員劃定了基本的準入條件,使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朝著科學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的方向發展。
第三,有利于高校建立科學的業績考核體系。輔導員崗位工作標準科學而合理地規范了輔導員的工作內容與質量要求,可操作性強,為主管領導公正、客觀地評定輔導員的任職資格和工作績效提供了客觀標準,有助于建立科學的輔導員業績考核體系,使目前對輔導員的考核評估缺乏定量考察、“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狀況得到改善,也能為輔導員的晉升提供科學依據。
二、制訂高校輔導員工作標準的原則
工作標準是對工作的內容、方法和質量要求所作的規定。其內涵包括:各崗位職責和權限,工作內容與工作方法,每項任務的數量、質量要求及完成期限,完成各項任務的程序和方法,與相關崗位的協調及信息傳遞方式,考核辦法及獎懲要求等。
從工作標準的定義可以看出,高校輔導員崗位工作標準是為了實現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協調,提高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和效率。對輔導員崗位的職責與權限、任職條件、工作內容要求與工作方法工作質量要求、檢查考核等所應達到的規定要求都要用標準的形式確定下來,用以衡量輔導員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
在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指導下,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制訂高校輔導員崗位工作標準應遵循以下原則:
1系統化原則。制訂高校輔導員崗位工作標準應從系統論出發,將崗位工作標準放在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標準化系統之中,使其具有整體性、目的性和相關性;每項工作都應寫明其適應范圍,注意使崗位職責與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檢查考核相對應,標準所規定的內容應系統協調。工作標準的制訂還應體現優化原則,以高校的總體辦學理念為目標,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輔導員工作牽涉面較廣,編寫工作標準時要有意識地突出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文字應簡明扼要,質量要求要具體明晰,這樣才能使工作標準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3全面發展原則。制訂工作標準時要體現德才兼備、樂于奉獻、熱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等各項要求。必須堅持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標準,使輔導員成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學生事務管理等方面的專門人才。
三、輔導員崗位工作標準的構成要素
1崗位描述。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边@是對輔導員崗位的基本描述,高校必須按照這一指導思想,根據各高校的實際對輔導員崗位的性質、意義和工作環境進行描述。
2任職條件。主要是對輔導員的思想品德、學歷狀況和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其中,職業道德和工作能力要求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因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是在校學生,其目的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工作目標決定了對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的高要求,所以在工作標準的制訂中,輔導員自身的職業道德要求居于相當重要的地位。
在工作能力方面,輔導員應具備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事務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應善于做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具備理解他人和與人交往的能力,還要具備較強的教育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調查研究能力以及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
3工作職責與權限。輔導員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在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負有指導學生、關心學生的職責。如果職責與權限界定不清,有職無權或責權脫節都不能有效地發揮輔導員的工作效能。所以在制訂工作標準時,應注意合理界定輔導員崗位的職責與權限,明確與相關崗位的協調配合關系,才能使所編寫的工作標準起到規范輔導員的行為、調動輔導員工作積極性的作用。
4工作內容要求與工作方法。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包括:負責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擔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思想品德、職業指導課程,指導團委、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的工作,評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獎貸助勤工作,對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和發展及心理咨詢等工作。
對于上述每一項工作,若分析總結,就會發現許多重復的特征,要總結出可操作性強的工作方法與流程,制成某項工作的程序文件,通過定期的審核、修改整合、持續改進,使之成為合理規范的工作方法。程序文件編寫應力求簡明,用詞要準確,避免贅述。要清楚地規定整個活動在實施過程中的每一步驟和環節以及相關部門的責任及其義務。程序文件編寫要用“5W1H分析法”來規定該項活動(Why)為什么做、(What)做什么、(Who)誰來做、在何時(When)做、何地(Where)做。如何(How)做,包括采用什么設備、工具、文件以及如何控制、記錄等等。對于某項活動所涉及到的文件應注明文件名稱。
5工作質量要求。這是對輔導員工作程序的每個步驟應達到的質量要求的規定。既要有定性要求,又要有定量指標,能定量的盡量要使之達到數值化,盡量用數據說話,使工作質量指標化、數據化,還應明確時間要求。對于不能量化的內容,也應考慮制訂標準后的可考核性。在標準條文中,要使輔導員明確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才算達到標準。標準內容不能出現空話套話,要使制訂的標準有利于貫徹、執行和考核。
6檢查與考核。及時檢查與考核,有利于調動輔導員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所以應針對標準所規定的條文,制作相應的檢查考核指標。由于輔導員工作的復雜性,其工作業績評價涉及到多種因素,有些方面例如熱愛、關心、幫助學生等方面的評價往往不能用一個具體的數值點來表現,只能用相應的優劣等級來表示。因此定性評價是綜合評價高校輔導員工作業績的重要方法之一。對于一些可以用數據來明確的工作就可以采用定量評價,如學生申請入黨情況、學生日常行為違紀情況、學生考研比率、學生考試平均分、學生獲得各類獎勵的比率、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