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渡
[摘要]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的任務,同時又指出了“弘揚中華文化”的途徑和方向。從傳統美德中的 “禮”、“忠”、“孝”、“仁”的蘊義里,挖掘其底蘊,利用其精髓,并以其作為現代“四德的承接點,是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現代“四德”傳統美德承接點
[中圖分類號)B82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1539(2009)02—0083—03
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薄爸腥A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p>
所謂傳統美德,是指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存在過的、有影響的、在今天仍有著生命力的優秀道德理論、規范的總和。它是中華民族優秀思想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對中華民族道德實踐經驗的總結,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民族心理有著巨大的影響和作用。這種傳統美德不僅在歷史上為當時的社會發展和進步所需要,成為社會前進的精神動力,在今天,它仍然頑強地存在于人們的意識和潛意識中,成為新時期道德建設的根基,成為現代化建設的一種精神支持。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中國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傳統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的立身之本。這個“根”不能斷,這個“魂”不能丟。今天我們要建設的新道德只有與傳統美德相承接,才有生命,才有活力,才能發展。
一、以“禮”之蘊義。培育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是全體社會成員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也是作為公民應有的品德操守?!豆竦赖陆ㄔO實施綱要》用“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20個字,對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和要求作了明確規定。社會公德是社會生活中最簡單、最起碼、最普通的行為準則,是維持社會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進行的最基本條件。在今天我們靠什么來維持現代社會公德,靠的是“道德”和“法律”。2000年6月,江澤民曾指出:“法律與道德作為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它們互相聯系、互相補充?!眰鹘y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五常”中的“禮”,正好蘊含著“德”和“法”的含義。
在傳統倫理學中,儒家的“禮”是全方位的,上至朝廷的禮儀、宗廟的祭祀、國家的組織與法律,下至社會禮俗乃至鄉規民俗,都灌注著儒家“禮”的精神。作為道德規范的“禮”,是“仁”的道德要求的具體行為模式,顏淵問什么是“仁”時,孔子回答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即要求人們的一切言行都要符合禮,安心、忠實地盡其本分?!胺蚨Y,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禮,包括禮儀、禮貌、禮教、禮法,是對人們行為的外部規范,也就是社會成員應遵循的共同規范,所以,在傳統倫理學中,“禮”包含了公共道德規范的內容和形式,當然,“禮”的范疇也包括家族、家庭等私德規范。古代的“禮”具有政治法律制度的內容,傳統的“禮”在周代“禮外無法”,因此“禮”具有法律的功能,荀子曰:“道之與法也,國家之本作也。”他還認為禮是法之始。在古代,禮法相通,二者都有著規范約束人們行為的作用。“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笨梢?,在禮的規范中的約束性以及禮節儀式的規范性中,存在著不少具有現代價值的東西。因此以傳統“禮”之蘊義,培育現代人的社會公德,提倡人人講禮儀、講禮貌、講文明、遵紀守法、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用“禮”來約束與規范自己的行為,是現代社會公德建設的重要途徑。
二、以“忠”之蘊義,培育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指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相連的,符合特定職業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又是該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F代社會職業道德的內容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幾個方面。關于如何在傳統美德中挖掘這一點,筆者認為應在傳統道德的“忠”和“信”中尋求其承接點,但主要應在“忠”德中挖掘,因為職業道德的核心是忠于本職工作、富有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
何謂“忠”?《說文解字》釋:“忠,敬也,盡心曰忠?!敝祆湓凇端臅ⅰ分薪忉屩业暮x:“盡己之謂忠?!薄豆糯S米肿值洹穼ⅰ爸摇苯忉尀椋罕M心竭力。這些都是對“忠”字的正確理解。在《論語》中“忠”字出現了十八次之多,在《論語·八佾》篇中,“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彪m說“忠”通常更多地用于表示社會關系中君子之間相互誠實和忠貞的含義,我們不可全取,但這里的“忠”也有盡心、盡責的意思。從以上的注解和論述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忠”的基本含義:盡心竭力、盡職盡責、忠于職守、忠厚守信、一心不二、誠實忠貞,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等。今天,在職業道德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吸收其精華,去其糟粕。繼承“忠”德,就是要吸取“忠”字的以上之蘊義,來培養現代公民的盡心竭力、盡職盡責的責任意識和敬業精神。
三、以“孝”之蘊義,培育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它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的安寧與和諧有利于行成安定團結的社會局面?,F代家庭美德的主要內容是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歷來崇尚家庭美德的培育。家庭美德的培育在古代主要靠一個“孝”字,以及由“孝”派生的“仁愛”思想。
“孝”的觀念產生較早??狄笳f:“象‘子用頭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睎|漢許慎則解釋說:“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從以上的注解看,孝的基本含義為“尊老”,對老人要有誠敬之心。孔子認為孝不僅限于對父母的贍養,而且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孝還有愛心之意。孝是人間一種普遍存在的情感,它以愛為基礎,又生博愛,如孟子講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天繼承傳統之“孝”德,就是要培育人們具有這種尊老愛幼的文明風尚。每個人不但要孝敬自己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而且要孝敬天下之老人、愛護天下之幼兒,以構建和諧家庭,促進社會和諧。孝,作為家庭美德培養的基礎和承接點,它與家庭美德各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