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赴日本特約記者 戴 錚
近來的日本暢銷書,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書的炒作成分越來越濃重,書的形式則越來越輕松活潑,暢銷的數理化圖書甚至變臉為漫畫書。如今人們的生活壓力日益增大,理應想通過讀書來放松。但也有觀點對這種趨勢不以為然,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就指責眼下的暢銷書是在迎合日本社會的“低IQ化”(低智商化)。
“炒”出來的超級暢銷書
剛揭曉的第6屆日本書店圖書大獎,頗能體現當下出版界對于暢銷書的炒作之風。摘得大獎的推理小說《告白》講的是一名女生在小學校內溺水而死,身為母親的女教師對事件真相展開調查,由此揭開了當事人邪惡的內心世界。《告白》是此前默默無聞的女作家湊金枝的處女作,出版方雙葉社對該小說的宣傳攻勢卻著實有功。《告白》上市前3個星期,雙葉社不惜工本,精心制作了2.5萬本樣品冊,上面醒目地印著“不可思議的大型新人登場!”的字樣,發往日本全國各大書店,成為書架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從去年8月至今,《告白》的累計銷量已達48.5萬冊,成為出版社與書店聯手炮制的又一超級暢銷書。
名列本屆書店圖書大獎第二位的是日本文壇新人和田龍的歷史小說《傀儡之城》,描寫豐臣秀吉進攻北條氏之際,石田三成率兩萬人的大軍包圍忍城,守城的成田長親雖被視為傀儡,卻率領兩千名族人殊死戰斗,最終以少勝多,成為受人尊敬的名將。為了讓這部充滿“痛快的躍動感”的戰國武將小說能被歷史小說以外的讀者所接受,出版方小學館采用女漫畫家小野夏芽的作品作為《傀儡之城》的封面。正式發售后,小學館還請時尚雜志的人氣模特兒發表讀后感,并破天荒地在電視上做廣告。于是,《傀儡之城》被打造成時下最熱門的歷史小說,銷量突破30萬冊。
談到炒作新人作品的理由,雙葉社營業局次長川莊篤史表示,日本每年新出圖書超過7.5萬種,在書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的狀態下,新人的作品即便趣味盎然,也往往在成為話題之前就遭退貨。為了讓這些作品能到讀者手中,就不得不借助大力度的宣傳。
“大人涂繪”與“理科漫畫”
記者最近在東京的書店里看到,林林總總的日本生活類暢銷書中,有一套《“大人涂繪”明信片書》頗為搶眼。出版方河出書房新社的菊池彩乃小姐告訴記者,該系列圖書是專門為成年人設計的“描紅本”,內容非常簡單,每本書均由16幅經典繪畫和16幅原畫的線條圖左右并列,背面則設計成了明信片。讀者可以參照酒井抱一等日本國寶級畫家的原畫,在線條圖上涂描出春夏秋冬四季花卉,并將自己的“作品”作為明信片寄贈給親朋好友。
這套看似簡單的書,能讓整天忙忙碌碌的白領們靜下心來,通過涂繪緩解精神壓力。日本作家野村正樹認為,要在當今的老齡化社會中生存,就需要防止思維出現障礙以及防止記憶力下降,這幾乎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通過涂繪不僅能夠提高大腦的活力,還具有預防老年癡呆癥的作用。在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的日本,這套書的暢銷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一方面,向來給人古板印象的日本數理化圖書突然變臉,封面上可愛的卡通女孩,加之動漫風格的插圖,令讀者以為手中拿的是本漫畫書。隨著銷量的攀升,日本教育界和評論界普遍期待此類圖書能起到防止年輕人遠離理科的作用。
記者在大型連鎖書店丸善東京丸之內總店三樓采訪時發現,一長排粒子和量子力學的專業圖書中,用少女形象做封面的理科暢銷書格外引人注目。以出版商務類圖書著稱的日本PHP研究所去年10月推出的《元素周期———可愛又好記的化學基礎》,就堪稱此類理科漫畫的代表。書中將化學的118種元素,全部以擬人化的方式描繪成美少女,而各個角色也因為元素的特性不同擁有不同的外觀及設定,其中不乏雙子姐妹、蘿莉、妖精、貴族千金等不同個性的角色。此外,該書還包含元素名稱、符號、原子量、生活中的使用實例等,詳盡地記錄了工具書應該有的元素數據,并以擬人化的臺詞以及標語對各種符號進行了簡明、生動的解說。
與普通的理科圖書相比,《元素周期———可愛又好記的化學基礎》市場反應不俗,至今已加印10次,累計銷量達3.5萬冊。主編該書的日本武藏工業大學講師滿田深雪表示,只要看一眼插圖,就能想象出元素的性質,所以這本書在學生中間頗為搶手。
PHP研究所最近又推出了《貓耳少女的量子論》一書,這本“理科漫畫”講的是遭受失戀痛苦的少年勇希如何遇見滿口量子理論的靈異美少女愛里。廣島某專科學校化學講師松井坦分析認為,學生們過去是以教科書為中心來應付考試,因而無法切實感受到理科的魅力,眼下帶有漫畫性質的理科圖書,對他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原日本文部大臣、現任日本科學技術振興財團會長有馬朗人說:“如果疏遠理科的人想要學習一些概念性的入門知識,我非常贊成使用這種實用性的圖書。但如果想認認真真地學習,接下來還是得挑戰專業理科圖書。”
大前研一批評暢銷書簡單化
針對近來日本暢銷書炒作之風日盛、內容則趨向簡單化、漫畫化的現狀,經常語出驚人的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其新作《如何擺脫“智力衰退”?》中,批評此類暢銷書是在迎合日本社會的“低IQ化”。
大前研一指出,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手機和網絡的依存度越來越高,而思考能力與溝通能力則日漸低下,年輕人更是“只關心自己身邊半徑3米以內的事情”,由此造成的智力衰退已使日本進入“低IQ社會”。與電視臺整天播放搞笑類節目和讓人一看就懂的所謂智力競賽節目一樣,近年日本圖書市場也充斥著內容簡單、似乎能夠立刻見效的暢銷書,這明顯是在迎合日本社會的“低IQ化”。長此以往,日本人將陷入停止思考與智力大幅衰退的境地。
大前研一舉例說,書店里有關“腦科學”的書俯拾皆是,都聲稱能夠立刻提高大腦的活力,而日本人又特別喜歡跟風,于是通過簡單的游戲、學習來“練腦”的健腦書暢銷一時,如何有效地提升大腦的思考能力卻被拋到了九霄云外。
他還拿銷量近300萬冊的超級暢銷書《國家的品格》開涮,稱這是一本規勸日本人停止思考、小富即安、閉關鎖國的書。該書作者藤原正彥倡導用武士道精神來解決日本的閉塞狀態,“這是無論如何不能令人信服的。就像前首相安倍晉三高唱‘美麗的國家一樣,書中沒有開出任何具體的處方,只不過是空虛的語言游戲。”大前研一說。▲
環球時報200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