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艷

一直在海外忙碌的鄧中翰,提前一周回國,為參加今年的全國人代會做準備。此前,鄧中翰經過一年的準備已擬就“關于制定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法”的建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創新法》議案。當問及今年相比去年的兩會有何不同感受時,鄧中翰回答:“今年與以往不同,經濟危機正在考驗全球各國的御寒能力。目前中央政府、各行各業最關心的就是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以及我們的應對措施。作為人大代表,我感覺今年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致力于創新立法
年初,本來就處于行業周期性低谷的集成電路行業再受沖擊——全球電子產品市場總體需求低迷、產業競爭加劇、行業增速急劇下滑、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外資利用率大幅走低、骨干企業困難重重……
2月14日,國務院出臺了十大產業振興計劃之《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從政策扶持的角度肯定了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對于拉動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這使鄧中翰備受鼓舞。事實上,中星微之所以能逐步發展壯大,就是因企業內部有完整的技術創新體系,其中包括企業研發人員占到企業總人數的60%以上。而國家加大對創新的支持,正是抓準了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問題。
很多人都認為,當前應將主要精力放在御寒過冬,運用經濟刺激方案快速帶動經濟復蘇,而創新則屬于“遠水”,難以解經濟危機之“近渴”,應適當放緩。“這種看法一度讓我很擔憂,但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國家仍舊高調強調自主創新,加大科技投入。今年財政的科技投入將增長25.6%,達到1461億。”鄧中翰在接受《中國新時代》專訪時說,“面對危機,減薪裁員、削減支出、推遲采購等圍繞運營成本的工作,無法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商業競爭力。無論從國家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的角度,還是站在以科技和技術發展來推動國家進步的高度,2009年都是推動國家創新,打造全球競爭力的絕佳時機。”
鄧中翰的建議和議案,均從中星微電子多年積累經驗出發,圍繞技術創新、立法保護,旨在促進我國知識產權與技術創新方面法律的建立健全。他表示,“持續的創新能力是集成電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保障持續創新能力需要國家對集成電路領域自主創新知識產權的支持并將相關的政策通過立法固定下來。”
“關于制定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法”的建議是鄧中翰經過一年多的認真研究提出的。在這種專業性立法方面,中國一直落后于發達國家,鄧中翰介紹,“一般開發一種普通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至少需要投入數百萬美元,花兩三年的時間;而非法仿制則只需花兩三萬美元,不到半年的時間,不法廠商便可以低價傾銷其產品。這種情況致使研發企業血本無歸,嚴重打擊了企業自主研發的積極性。只有建立健全自主創新的法律保護體系,才能保護企業自主創新的成果,確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關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創新法”議案的提出,得到了眾多代表的認可,共有數十位代表簽字支持。“自國家制定《科學技術進步法》后,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投入在國家戰略的基本層面上已得到廣泛認可。但我們還沒有一整套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相適應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因此我們建議盡快制訂《技術創新法》,為技術創新體系的有效運行創造必要而規范的環境條件。
伺“機”崛起
半導體行業深受危機重創,行業巨頭連連虧損。鄧中翰坦言:“我們出口方面已有所感覺,金融危機正在慢慢升級,一些客戶今年都做了調整,因而影響到我們的出口業務。”
對此,中星微積極調整戰略方向,將一部分精力轉移到國內市場,內銷需求相對穩定并有進一步開發的潛力。“此前,我們國外銷售占的比例較大,如今我們開始在擴大國內市場上下工夫,我們今年在國內監控市場的發展就很好。”在鄧中翰看來,抓住三星、飛利浦、惠普等國際大品牌對企業的穩定發展很重要,而尋求地區性的多元化、客戶的多元化和產品的多元化同樣很重要。而國內市場正是他們現在攻關的重點之一。
去年底,中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這是天津開發區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和北京中星微共同出資組建的合資企業,雙方各注資人民幣2.5億,主攻安全監控市場。這意味著中星微在PC多媒體芯片、移動多媒體芯片取得成功后,正式開辟了第三戰場。
鄧中翰表示,“歷史上每一次經濟危機往往都會跟隨著一場大規模的工業技術革命,很多大型企業,如Intel,IBM等都是在經濟大蕭條時期采用創新技術,推出新的產品,正是因為采用這種戰略,才會在經濟復蘇時一舉抓住機會,成長為叱詫風云的大型企業。中星微希望更好地抓住這一機遇,在產品與技術創新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做到技術領先,產品多元化,能夠滿足不同客戶不同需求,從而帶動市場需求的快速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