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雙華
亞洲的原始叢林,古木參天,陽光斑駁。在林中的灌木叢中,生長著一種聞名遐邇但又很少見的食肉植物——豬籠草。豬籠草長得非常漂亮,而許多小昆蟲天生就喜歡美艷的花朵,它們見到豬籠草的美貌,就不假思索地自投羅網。這種“吃肉”的豬籠草長了一個如同花朵一樣的器官,但這并不是真正的花,而是豬籠草用來引誘昆蟲的一種類似“嘴”的東西。豬籠草就是靠那些冒冒失失飛進美艷“花朵”的小昆蟲過活的,因而,只要有小昆蟲來拜訪它,豬籠草統統是來者不拒,一概吞掉。
豬籠草的體壁上有許多感覺細胞,只要它感覺到有東西落進“嘴巴”里,就會馬上收攏這朵大“喇叭花”,將昆蟲吞進“肚里”。雖然豬籠草沒有牙齒,但它的身體內有一種強消化液,能夠將昆蟲消化掉。并且,它那美麗的“大花朵”是一年四季都“盡情開放”的。
豬籠草雖然聰明,但還有比它更聰明的,那就是蜘蛛。
在豬籠草生長的地方,通常還生活著一種蜘蛛。這種蜘蛛非但不怕豬籠草吃掉自己,反而喜歡整天在豬籠草身邊轉來轉去。原來,這種蜘蛛會巧使詭計,它發現有許多昆蟲會飛向豬籠草,因此就因地制宜地在豬籠草的“花朵”上方織個大網,把“花朵”的上方空間都包圍起來。然后,這種狡猾的蜘蛛就會蹲守在一個隱蔽的地方,守株待兔,等待昆蟲自投羅網。
一些昆蟲不明真相,它們并不知道蜘蛛已經在豬籠草上方布下了迷陣,仍然紛紛前來觀賞“奇花”,但卻不小心落入了蜘蛛布下的陷阱里。一旦蜘蛛覺察出有昆蟲上當,就會撲上去,美餐一頓。
許多飛來的昆蟲落入蜘蛛的網中,豬籠草的食物就這樣被蜘蛛掠走了。時間一長,豬籠草吃不到食物,就開始枯萎,直至死亡。這時,蜘蛛便會換一棵豬籠草,再繼續它的詭計。
利用環境,因勢利導,我們不能不感嘆這種小動物充分利用環境的能力。事實上,這也是動植物協同進化的一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