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王成科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等方法對衡陽市中學足球運動開展現狀進行研究,發現衡陽市中學足球運動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為衡陽市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和足球運動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衡陽市;中學;足球運動
地處湘南的衡陽市經濟較為發達,有著較為深厚的群眾足球運動基礎。然而,衡陽市在競技足球領域難以取得質的突破,并且很少為我國高水平足球隊輸送人才,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不足是其重要原因。因此,本文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等方法對衡陽市城區中學足球運動發展狀況進行一次全面的、深入細致的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為體育職能部門提出更適合衡陽市城區中學足球運動發展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以衡陽市城區中學足球運動發展的現狀為研究對象, 對衡陽市一中、二中、三中,五中、六中、鐵一中等中學學生進行了隨機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共回收問卷472份,回收率為94.4%,其中有效問卷為443份,有效率為88.6%。
二、結果與分析
(一)衡陽市足球運動開展現狀
1.衡陽市城區中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認知
1)衡陽市城區中學生對足球信息的了解情況

從圖表可以看出,在中學生自身對足球信息的關注程度上,21.35%很關注,40.44%關注,24.72%的一般,不關注和很不關注兩項不足15%。總體看來多數學生對足球信息還是給予足夠關注的。在對足球信息了解途徑方面,93.23%的學生通過電視獲取足球信息,有45.74%的學生是通過報紙雜志獲得足球信息,23.81%的學生通過親戚朋友介紹獲取足球信息,只有2.33%的學生認為自己是通過中學教師的課上傳授或課外介紹獲取足球信息的。由此可見,電視和報紙雜志是中學生獲取足球信息的最常用途徑,而中學教師在這方面所起的作用非常之小,這一問題值得深省。在對一些中學生的訪談中獲悉,目前中學生的學習任務較重,每天雖然有一定的閑暇時間,但回到家中不被允許有太多的時間去收看足球比賽、關注足球信息。這種情況下,每天與學生接觸很長時間的教師應當在這方面起到很大程度的傳播作用,但這卻與衡陽市現狀大相徑庭。
2)衡陽市城區中學生參加足球的主觀愿望
從調查看出25.84%的學生非常贊成參加足球運動是一種愉快的活動,42.71%的學生持贊成態度,25.84%的學生沒有明確態度,5.62%的學生持反對態度。這些對足球運動無興趣而不愿意參加的中學生雖然只占一小部分,但其原因卻較為復雜。其中不乏從小就欠缺足球方面的了解,缺乏起碼的感性認識;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其他體育項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籃球、游泳情有獨鐘;一部分學生由于身體原因對足球淡漠,過于瘦弱、肥胖,認為自己不適合參加足球運動;部分學生認為自己運動能力差,怕參加足球運動會丟面子;還有部分學生天生喜靜怕動,寧愿業余時間看電視、上網、打電腦游戲也不愿意參加包括足球在內的任何體育運動。但是,凡此種種,這類學生只是占所有學生的5.62%,可見大多數中學生還是樂于參加足球的相關活動。
3)衡陽市城區中學生參加足球運動的動機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中學生參加足球運動的動機集中在個人愛好上。調查學生參加足球運動原因認同程度中顯示,增強體制,保持旺盛精力、增進友誼,提高社交能力、緩解學習壓力、鍛煉意志品質分別排在前四位,而分別只有3.47%和2.71%的學生的參與動機是應付體育考試和消磨時間。這表明從總體上講衡陽市城區中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動機是較為積極、理性化的,素質教育的改革在中學生群體中初見成效。
2.衡陽市中學生開展足球運動的情況
1)衡陽市中學生開展足球競賽情況
目前,只有湖南省年度中學足球賽開展的較為系統,調查中顯示,衡陽市中學足球競賽現狀較為落后,多數學校很少開展班級或年級聯賽,即使校級足球隊每年也并非有正規比賽的鍛煉機會,甚至多數學校并沒有校足球隊,學校足球競賽開展的問題突出。
2)衡陽市中學足球課開設情況
所調查的學校中,開設足球專項課程的中學幾乎沒有。其中場地器材的短缺是導致中學不開設足球課程的最主要原因。其他原因還包括足球運動容易產生傷病學校怕承擔責任,學校不重視足球運動等。在開設足球課程的學校中,多數不夠正規,他們或是一上課就組織學生比賽;或是過多的偏重于知識技術的傳授。只著重于學生基本技能戰術的掌握,忽視了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和必要的考核,造成大部分學生雖然考試達到標準,但實踐中綜合能力差距較大,與其他學科一樣,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還有些中學在某一階段開設足球課,但可能隨時取消這一課程,延續性不夠。另外發現,在所有的開設足球課程的學校中,足球理論課程所占比例偏低,導致學生對足球運動缺乏理性的認識。當代中學生思維活躍,知識面逐漸廣泛且求知欲強,他們關注足球相關信息,渴望在思想上對足球運動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欣賞能力,但衡陽市城區中學對這方面的需求重視不夠,沒有提供有效的途徑和渠道滿足中學生的欲望。
3.衡陽市中學生開展足球運動的次數及持續時間
從調查可以看出,在每一周中,25.84%的學生幾乎不參加足球運動,39.33%的學生偶爾參加一次足球活動,每周參加2~5次足球活動的占到19.11%,只有15.73%的學生每周參加5次或5次以上的足球活動。在參加足球活動的學生中,34.83%的學生每次活動的持續時間在30分鐘以下,43.82%的學生活動時間介于30分鐘到60分鐘之間,每次活動時間在60分鐘以上的僅占21.35%。而對學生的余暇時間的調查中顯示,余暇時間在1小時以下的和3小時以上的共17.76%,38.26%的學生每天有1~3小時的余暇時間,而余暇時間在2~3小時的學生比例占到43.98%。這說明學生每天不是沒有足夠時間參加足球活動,而是并沒有選擇足球活動。這些學生中對足球運動缺乏興趣,足球運動過于激烈,怕受累受傷。另外,場地器材的缺乏、沒有專門教師的正確組織指導、學習壓力過大等客觀條件也是影響這些學生遠離足球活動的重要因素。
(二)影響衡陽市城區中學足球運動發展的因素
1.缺乏系統的足球技戰術教學內容
教學大綱上足球的內容并沒有被突出,從調查結果看,幾乎所有中學都存在同樣問題,即中學體育教學中缺乏系統的足球技能、戰術教學。原因是中學體育教學大綱中沒有對足球教學作較具體的規定,主要是對中學生的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作系統的規定,因此,一般中學的體育教學也主要集中于田徑等與學生基本活動能力相關的體育項目的教學上。
2.衡陽市城區中學足球教學條件普遍不足
從教學條件上看,目前衡陽市城區中學一般都有田徑場,跑道中間場地可作為足球場地使用,但是由于上課的班級較多,一般中間場地的使用必須事先進行計劃方能使用;其次,從軟件角度看,目前衡陽市城區中學體育教師一般畢業于相關的高等師范院校,其在校期間一般要求其具備常規普通教學的教育技能,其個人足球技術與教學能力往往取決于自身對足球的喜好。足球教學的能力普遍較低,難以承擔系統足球教學的重任。
3.升學壓力大、學習任務重
中學生因升學壓力大、學習任務重、業余時間少,而影響了自身參與足球活動。因此許多中學生只能遠離足球場,成為關心足球、熱愛足球,卻從不參與足球的矛盾體。另一方面,目前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標準是學生參加全市、全區統考,或參加全國升學考試的成績,為了讓本校本班學生在激烈的學習競爭中處于優勢,各科教師不約而同地都采取布置大量課外作業的方法,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這樣,中學生自己可機動支配的業余時間就極為有限。
4.班主任、家長限制學生參加足球活動
調查發現,大多數中學班主任和家長對本班學生參與足球活動持保留態度,原因主要有:足球容易使學生著迷,耽誤其學業;足球運動過于激烈,容易使學生疲勞,甚至傷病。中學班主任是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負責人,也是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教導者和組織者,其在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近一半學生認為自己參加體育活動與班主任和家長的態度有關。班主任和家長對學生參與足球活動的態度往往會成為學生參加與否的直接原因。而班主任一般比較青睞文化成績突出的學生,足球運動成績好壞一般與班級榮辱無關,相反,學生過多投入足球活動會影響其文化課學習,這與班主任的工作目標不相吻合。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中學生自身對足球信息能夠給予足夠關注,多數學生主觀上愿意參與足球運動,在參與足球運動的動機選擇上較為理性化。
(2)衡陽市城區中學足球運動組織不系統,專項足球課不正規,影響教學效果,學校業余足球訓練不系統,普遍缺乏科學性指導,競賽制度不夠完善,比賽機制短缺,互相交流不夠。
(3)家庭、學校、文化課教師都受到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而過于重視文化課的學習,學校足球運動得不到足夠重視,嚴重影響足球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學校足球運動基礎設施條件差,影響學校足球運動的正常開展,經費投入不夠成為制約中學足球運動發展的主要因素。
2.建議
(1)切實把中學足球工作納入到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中,提高中學足球的社會關注程度。
(2)改變傳統觀念,提高對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加大對中學足球的資金投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
(3)優化隊伍建設,要通過各種途徑轉變學校領導的辦學觀念。
(4)深化“體教結合”的業余訓練模式,加強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的協作,優化資源配置,發揮各自優勢,完善足球競賽制度。
參考文獻:
[1]吳磊,崔智勇.我國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與現存問題的調查分析.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6(3).
[2] 趙珂剛.山東省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
[3] 吳中琦.江蘇省足球后備人才重點學校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中國體育科技,2006(1).
[4] 關莉,張宏家.影響青少年足球運動普及的家庭因素的調查與分析.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