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紅
針對小學生畏懼作文、怕寫作文的現狀,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創設一種有利于學生思維、表達和動手寫作的情景,讓學生始終感到習作的輕松愉快。課上我和學生聊天,讓學生熱情參與,盡情表達,有效地激發學生寫好文章的愿望。這樣就消除了學生的畏懼心理,降低了學生由口頭表達到書面表達的坡度,學生說有物、想有境、寫有情。
上課了,我在黑板上寫下一組數字:378283861,請學生猜一猜是什么。學生非常敏捷地說出答案:QQ號碼,還有知道底細的學生直接告訴大家,這是熊老師的號碼。學生一下子興奮了,許多學生拿筆刷刷地將號碼記下。
“既然知道了我的號碼,想不想和我聊天呀?”
“非常想!”……
“聊天一般是在網上進行,可今天咱們來個現場聊天。這樣雖然沒有了你們所說的那種神秘感,可我覺得現場聊天更直觀、更迅捷,參與的人員更多。你們說是嗎?”
“我們贊成!”……
“好吧,我的朋友們,咱們開始聊天咯。”
“老師,聊什么呀?總不能亂說吧。”心直口快的林燁馬上提出最敏感的問題。
“是的,咱們必須確定一個主題,不然的話,那就是熱鍋里炒豌豆——全亂了。能允許我開個頭嗎?”
“OK!”
“謝謝了。主題是兩個字‘發現。著名藝術家羅丹曾經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牛頓因為發現蘋果落地的秘密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因為發現了壺蓋跳動的原因而發明了蒸汽機……有多少發現,就給人帶來多少驚喜。可見,發現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本領,誰掌握了這個本領,誰就可能成為有本事的人!正值童年的你們,一定也有自己獨特的、有趣的發現,想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活躍的學生思路很開闊。有的學生說到日常生活中的發現,如,發現媽媽愛美了,爸爸勤快了;發現馬路邊的路燈按時亮起來,公園里的動物多起來了。有的說發現種子怎樣發芽,向日葵如何轉動了;發現電視里的環保廣告多了。有的說發現戰爭太可怕了,美國太霸道了。還有的學生說到學習生活中的發現,如,發現語文書變了,課文比以前有趣了;發現老師講課的方式變了,學校的活動多了;發現應用題有多種解法,記生字也有許多竅門;發現新老師像朋友一樣。
我根據學生說的作出總結:你們幾位說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發現;你們說的是學習中的發現,你們都是有心人!我這樣來肯定學生的發現,開啟學生的思路——
“我的好友們,謝謝你們說了那么多‘發現。你們已經完成了一項了不起的任務——找‘發現、說‘發現。萬里長征已經走了一半,下一步該怎么走呀?”
“寫出來讓大家分享呀。”
于是,我引導學生想一想:怎樣才能把自己的發現清楚地告訴別人。要求把發現了什么以及發現的過程寫清楚,題目可以用“我發現……”,也可以自擬。學生構思后自主習作。于是有了吳賢杰的《天真的打扮》——
在那童心未泯的時代,我做過不少幼稚而有趣的事情,它們像那曲譜上的音符,歡快地跳躍著。至今想起來,還是那么令人難忘。
記得7歲那年春天,外婆親手栽下的茉莉花開了。那嫩白的花瓣、金黃的花蕊和它那誘人的清香是多么惹人喜愛呀!我不時地在花盆邊轉悠。突然,我的眼光落在了墻角邊那一盆長滿刺的仙人球上。我的腦海中頓時起了個念頭:仙人球上只有那些討厭的刺,多丑!我干嗎不把茉莉花采下來,學著“大風車”節目里風車娃娃的樣子,把花兒編成一個漂亮的小花環,套在仙人球身上,那多美啊!外婆也一定會表揚我的。于是,我迅速把一盆清香的茉莉花摘了個精光,又把花兒串在一起,弄成了一個小花環。
我挺高興地把花環套在仙人球上,還得意地晃了晃腦袋。不知什么時候,外婆發現了,她急匆匆地找到我:“阿杰,這一定是你干的‘好事,那可是我最心愛的茉莉花呀!”
“仙人掌丑死了,套上花環不好看嗎?”我理直氣壯地說。外婆聽了,只得無奈地搖了搖頭,嘆了口氣:“唉,你呀,什么時候才能長大呢!”我向外婆做了個鬼臉,轉身就跑了。
回首往事我發現,我的童年是一首歌,一首快樂有趣的歌,在童年的歌聲中,我慢慢地長大了。
淘氣、頑皮是孩子人性的一面,我小時侯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當大家從他的故事中“蘇醒”過來時,林燁又自告奮勇地念起了他的《絕妙的配方》——
榴蓮是水果之王,它的味道既有人夸,也有人嘆。小時候的我,誤打誤撞,發現了可以去掉榴蓮大部分的臭味、留下清香氣味的方法。
記得大約10歲的時候,我很頑皮,對什么新鮮事都充滿好奇。有一次,是母親的生日,由我親自下廚,我對那次的飯菜下了很大工夫。其中一道菜的主角是榴蓮,煮法相當棘手,最大的難題就是除去它的異味。突然,在我眼前閃現出兩種平凡的水果——檸檬和桔子,我想,它們的味道可能能去掉榴蓮的那種異味。我趕緊將它們去皮,放進裝有四分之一水的榨汁機里。咋、咋、咋,榨汁機開始運作,不到一會工夫,果汁出來了。接著,我把榴蓮肉和面粉放入榨汁機里,打成很有黏性的面團。我一邊拈面團,一邊將剛剛榨成的果汁倒進面團里,動作非常小心翼翼。我繼續拈啊拈,面團的顏色開始均勻了。接著,我再把面團分開,作成餃子皮,包好餃子,把餃子放進鍋里蒸……晚上,爸爸、媽媽回來,開始吃飯。媽媽望著那碟用榴蓮做的菜現出驚訝、好奇的眼神,她嘗一口,問:“這真是你做的嗎?真好吃!”接著爸也嘗了一口,并連聲夸獎。我告訴媽媽:“其實,這是用你最不喜歡吃的榴蓮做的。”
沒想到,在檸檬和桔子汁的調配下,榴蓮的味道會有這般明顯的變化。今天,我發現了一個對各位家庭主婦非常有用的小竅門。
輕松地聊天,讓學生在亢奮的情境中去習作,他們會覺得習作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如此,學生的習作就會言之有物,想之有境,寫之有情。
(作者單位:深圳市寶安區振能小學)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