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國
中圖分類號:G8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277-01
摘要:田徑訓練工作是我市開展體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運用文獻資料及邏輯歸納等方法,針對河南信陽市田徑訓練中出現的學訓矛盾和出路等問題,同時提出幾點建設性的構想,希望對提高我市青少年的田徑訓練工作起一點積極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青少年;田徑訓練;對策
眾所周知,河南信陽青少年業余體育訓練目前處于一個結構轉型的階段,田徑訓練形式由單一向多元發展,由封閉型向開放型發展,不同業余體育訓練形式之間的地位、比重正在調整和轉換[1]。學校學訓矛盾突出,難以妥善解決,可持續發展困難,所以,必須積極促進體教融合,以人為本,加強田徑訓練運動員的文化學習,促進運動員的全面發展以及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促進我省田徑訓練工作走上良性發展之路,繼續保持體育大省的地位。因此,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一、加強業余運動員的文化學習,促進其全面發展
要切實重視運動員文化素質的培養,以促進運動員的全面發展,制定和完善有關法律和規章制度,保護運動員接受基礎教育的權利,為田徑訓練運動員提供繼續學習和接受教育的機會,增強青少年田徑訓練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縣市級業余體校要逐漸移植到教育系統中來,并向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試點學校轉變,以加強文化教育為重點,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發現和培養有潛力的運動人才[2]。體育運動學校的辦學方向和目的做出調整,從以往那種為競技體育培養優秀后備人才的辦學思路變為既重視為競技體育培養優秀后備人才,又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以提高人的素質,增強吸引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為目標,通過拓寬渠道,調整專業方向,加強基礎,滿足社會需求為導向[3]。
1.加強對教練員的培訓
體育教練員作為一種社會職業的存在已得到社會的共識和肯定。教練員是運動訓練的直接組織者,承擔著培養運動員的重要任務,對促進運動員的全面發展,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技術水平,實現運動隊的目標起著主導作用。 同時,教練員是運動訓練過程的主要監控者,教練員隊伍的建設直接影響到競技體育的成敗,只有高水平、高素質的教練員才能培養出我省一流的運動員。隨著競技體育的發展,現代運動訓練對教練員自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田徑教練員也必須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較強的專業工作能力、良好的文化修養、敬業精神和團隊意識。實踐證明,教練員崗位培訓是提高教練員素質的重要舉措之一,是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的主要途徑之舉。國內外青少年運動員訓練的成功經驗,更能說明對教練員培訓的重要性。[4]
2.對青少年田徑訓練的目標進行重新定位
從重視青少年田徑訓練運動成績到重視增強青少年田徑訓練學生體質、促進其健康。培養其體育的興趣和終身體育意識,并在此基礎全面上發展,使運動技能不斷提高,由強烈的競技體育價值取向轉變到學校體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的價值取向。由單一的功能出發到重視整體功能的發揮,以培養競技專才為目的到以培養全面發展的運動人才為目的,這應該是青少年田徑訓練今后目標轉變的方向。發掘青少年田徑訓練的多重功能,發揮青少年田徑訓練的整體效應,對青少年田徑訓練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從以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為中心轉變為以促進青少年田徑訓練運動員的全面發展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3.建設和完善青少年業余體育訓練網絡
結構重視不同田徑訓練主體的多種利益,促進青少年田徑訓練多元化,以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來發展青少年田徑訓練,打破條塊分割和森嚴的青少年田徑訓練等級結構,促進各青少年田徑訓練主體之間合理有序的流動與交流,促進和加強橫向競爭,完善縱向層次的銜接和暢通輸送渠道[5]。在橫軸上,以加強和完善競爭為導向,積極支持和鼓勵社會和個人等力量加入到青少年田徑訓練中,促進和完善教育系統青少年田徑訓練工作的開展,徹底改變體育系統一家辦青少年田徑訓練模式單一的局面,并加強各青少年田徑訓練主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促進正常合理和有序的流動。在縱軸上,把業余體校移植到教育系統中,并向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試點學校轉變;壓縮中專層次的體育運動中學的規模,促使其向體育院校和訓練基地方向靠攏;完善教育系統中青少年田徑訓練的訓練和輸送體系。
二、學習國外以賽養賽的模式
在競賽項目設置上可以學習國外以賽養賽的模式,也可引進和創新比賽形式,如系列賽,精英賽等。增加比賽次數,允許更多的人參加比賽,完善推薦制度和獎勵制度,以便真實地檢驗訓練效果,發現體育新秀和淡化青少年比賽的金牌意識[6]。建立和完善控制,檢舉,監督以及獎懲制度,加強對運動員的資格管理,建立數據中心,爭取杜絕雇傭軍和其它不正當行為。依據我市的實際情況,在可能情況下進行商業開發,和企業拉關系搞贊助,達到減輕經費壓力,甚至以賽養賽的目的。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化,要依托社會,以多元化模式為發展方向,才是我省青少年田徑訓練發展的真正出路。
三、結語
調整體育運動學校的辦學方向和目的,增強吸引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為目標,通過調整專業方向,滿足社會需求為導向。要依托社會,以多元化模式為發展方向。切實重視運動員文化素質的培養,促進運動員的全面發展。
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要走系統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教練員自身素質也非常重要,應該建立起我省田徑教練員繼續再教育制度,并將教育系統的從事體育訓練的教師也納入到培養體系之中,可以依托我省高校的體育學院育院,通過暑假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
參考文獻
[1]郭敏.把青少年體育工作推向新階段[[J].少年體育訓練.2003. 3
[2]左琳,培養體育后備人才試點中學教練員現狀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05, 8
[3]邱愛華.教體結合是必由之路—看課余訓練發展[J].中國學校體育2002 ,8
[4]陳顯,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文化的特征及構建,南京體育學院學報[J ]2004, 6
[5]張祖平,少年男運動員在基層的選材與培養,武漢體育學院學報[J ]2006 ,9
[6]葉明非,體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的地位探討,北京體育大學學報[J ]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