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31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373-01
摘要:聽力在英語學習和教學中一直占據著核心地位。但費時低效已經成為聽力教學的很難突破的局面。筆者根據對影響學生聽力理解因素的調查,以及對學生聽力策略使用的分析,和學生對聽力課需求的了解,對普通高校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提出一己之見。
關鍵詞:聽力教學;聽力理解;聽力策略
當前,高校聽力教學普遍存在過于注重學生聽力技巧的培養,而忽略了基礎培養的問題。筆者認為 “教好”聽力的前提是了解制約學生“聽好”的原因。為此,筆者對本院2007級所教授的4個自然班進行了調查。調查表包括三部分:一、影響學生聽力理解的因素。二、學生常用的聽力策略。三、學生對開設聽力課必要性的評價。根據Anderson和Lynch(1988)的觀點, 調查表第一部分包括語言因素、文化因素、智力及心理因素,聽力經驗因素。根據OMally&Chamot(1990:24)對學習策略的分類,調查表第二部分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社會/情感策略。此外,筆者還對我院公外第二教研室17名教授聽力課5年以上的教師的教授聽力課主要方法,模式以及經驗也進行了調查。在對師生調查結果的總結分析基礎上,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提出三點建議。
一、加大對英語文化滲透
在日常教學中,多數教師將聽力課的重點放在詞匯,慣用法,句法結構等語言因素上。對學生語言上的難點精講,強化學生精聽。強調語言因素當然很必要,但調查表明文化因素是制約學生聽力理解的首要因素。正如文化在二語習得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文化因素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語言因素成為制約語言水平提高的瓶頸。英漢文化差異大,進而帶來的語言運用、思維方式等多方面的差異也很大。如果沒有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 學生想要聽懂,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聽力教學中應錯誤!鏈接無效。
二、加強元認知策略的培養
調查表明,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積極培養學生使用高效的認知策略,而多數學生在聽力練習中也會有意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認知策略。但對于元認知策略,很少有教師涉及。而學生對此沒有系統的了解,更談不上使用。 其實正是由于該策略的缺失,多數學生仍停留在“被動地聽”的階段,事倍功半。因此只有加強對學生元認知策略的培養,才能使學生進入“積極有效地聽” 的階段。Vandergrift (1996:15) 認為,元認知策略可以使學習者全面了解其學習過程,具備預見能力和監控錯誤能力,并最終完成反思、評估、糾錯、和正確的知識建構。因此,教師首先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元認知策略的使用。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其概念,名稱,還應指導學生將此策略應用到聽力練習中。其次,教師要對學生元認知策略的運用進行評估。也可以組織學生自評、互評。使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到元認知在學習中的重要性,自覺地將元認知運用于學習中并形成適當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果。
三、確保大學英語聽力基本課時
當前大學英語改革的總體趨勢是:削減課時。而聽力課的削減更是首當其沖。以我院為例,經過三次削減課時,目前聽力課已降到每學期16課時。而院方還在商議進一步削減,爭取達到“聽力教學零課時”。這與全國大學英語改革的趨勢是一致的。自2004年以來,很多高校陸續嘗試學生聽力自主學習,且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經驗。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僅自2006年至2009年關于大學英語聽力零課時實踐與探討的論文就有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就有4篇。但是取消聽力課是否真的到了應在所有高校實行的地步是值得商榷的。
筆者認為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最早進入網絡環境下英語聽力試點的院校)等院校的成功改革并不能表明取消聽力課的做法適合在各個層次的院校推廣。學生生源的不同,英語基礎的不同和學校的軟硬條件的不同等等都表明我院以及與我院層次相當的一些普通高校目前尚未達到實現“聽力教學零課時”的時機。此次調查表明:學生對聽力課的必要性是認可的(只有5%學生認為聽力課可有可無)。而我院的期中教學反饋結果是:47%學生(特別是高中從未上過聽力課的大一學生)要求增加聽力課時。而教師也反映有限的課時限制了其教學計劃的完全實施。
在此,提議對于聽力課時的安排各院校應按實際情況而定。目前,普通高等院校在嘗試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應確保大學英語聽力基本課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改革,做到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 Anderson &Lynch. Listen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 OMally&Chamot AU.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Vandergrift L. Th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of Core French High School Students [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