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24日公布了其對19家美國大型銀行進行評估所用的框架,不過并未提供在壓力測試中運用的具體虧損估算額,但暗示監管部門已經采取積極行動要求各金融機構提供詳盡信息。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25日報道,通過美聯儲公布的報告,外界可初步了解政府官員是如何判定大型銀行是否需要額外資金的。美國政府已經根據其估算結果通知受測試銀行所需籌集額外資金的規模。銀行業管理人士和政府官員預計會在本周商議最終數額。美國政府隨后會在5月4日公布壓力測試結果,其中包括一些關于具體金融機構的特別信息。壓力測試旨在用來判定每家銀行所需要的額外資金的規模。美聯儲稱,最終目標是讓這些金融機構在未來2年繼續持有充足資本,同時仍能夠提供消費信貸。報告稱,考慮到美國經濟未來不斷增加的不確定性及銀行系統的潛在損失,監管人員認為大型銀行控股公司為穩妥起見還是應該準備額外資金,以便為高于普遍預期的信貸損失提供緩沖。
美國《紐約時報》認為,銀行今年第一季度的盈利可能會被更大的損失所侵蝕。壓力測試的結果將可能是,眾多銀行仍需要額外資金。根據Keefe, Bruyette & Woods投資銀行的計算,美國銀行業可能還需要1萬億美元資金。據悉,19家接受壓力測試的銀行分為三種類型:能夠挺過風暴的較強銀行,仍需要新資金的較弱銀行以及處于崩潰邊緣、等待管理機構最終裁決的銀行。能夠抵御風暴的銀行可能會包括高盛、摩根斯坦利、紐約梅隆銀行和道富銀行等。摩根大通等一系列運營良好的商業銀行也可能挺過危機。而對于另外一些表現較弱的銀行而言,迅速攀升的損失可能會侵蝕掉所有利潤。分析師說,這些銀行可能會包括美國銀行、花旗銀行等,它們將需要額外的救助資金。另外,一些地區性銀行由于大量商業貸款無法收回,也將需要額外資金支持。其余銀行可能將面臨不確定未來,它們對于資金的需求將取決于聯邦政府的決定。▲(伊 文)
環球時報200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