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立中
【摘 要】思想路線正確與否,是能否認識真理的前提和基礎。文章闡述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探索真理的根本路線。
【關鍵詞】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真理 根本路線
思想路線正確與否,是能否認識真理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思想路線不正確,迷信權威,固守本本,思想僵化,那就堵塞了認識真理的道路。民主革命時期,王明等人把蘇聯經驗和共產國際的指示教條化、神圣化,不從中國實際出發去探索中國革命的規律,結果導致了中國革命的慘重失敗。新中國建立后,由于照搬蘇聯社會主義的模式,片面理解階級斗爭理論,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教條化、神圣化,不是從實際出發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結果導致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嚴重失誤。粉碎“四人幫”后,“兩個凡是”的“左”的觀念仍然禁錮著人們的思想,致使撥亂反正不能進行,“左”的錯誤不能糾正,新的路線和政策無法提出,黨和國家的工作處于停滯和徘徊狀態。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鄧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領導和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倡導思想解放,重新確立并發展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而為重新認識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奠定了思想基礎。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真理觀的重大發展。鄧小平創造性地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概括為“實事求是”,并把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統一起來。他指出;“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并強調:“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只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順利進行,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也才能順利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論,的確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這就為我們在實踐中探索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真理指明了方向。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首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包含著真理的客觀性原則,即要求人們無條件地全面地遵循客觀規律,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認識世界,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依據真理的客觀性原則,鄧小平提出了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論斷。其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包含著真理的具體性、全面性原則。因為客觀世界是普遍聯系、錯綜復雜的,因此要獲得真理,就必須具體分析具體情況。只有具體分析具體情況,才能具體掌握事物的各種規定和關系的辯證統一及其發展規律,從而獲得真理。因此在考慮問題、解決問題時,就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根據,不能“把毛澤東同志在這個問題上講的移到另外的問題上,在這個地點講的移到另外的地點,在這個時間講的移到另外的時間,在這個條件下講的移到另外的條件下”應該“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要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進行具體的準確的如實的分析。真理是具體的,也是全面的。正如列寧所說:“要真正地認識事物,就必須把握、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系和‘中介。我們永遠也不會完全做到這一點,但是,全面性這一要求可以使我們防止犯錯誤和防止僵化”。鄧小平依據真理的全面性要求,強調要準確地完整地理解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他指出:“我們不能夠只從個別詞句來理解毛澤東思想,而必須從毛澤東思想的整個體系去獲得正確的理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包含著正確把握真理與謬誤的辯證關系的原則要求。”依據這一原則要求,鄧小平強調要把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同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作為科學體系的毛澤東思想區別開來。毛澤東思想是毛澤東一生中正確的思想,它不僅過去引導我們取得革命的勝利,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對于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批評一定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既要反對企圖繼續堅持毛澤東晚年錯誤的“左”的傾向,又要反對企圖全盤否定毛澤東思想指導作用的右的傾向。
正是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引下,我們黨實現了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正確評價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提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指引我們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作者單位:河北廊坊武警學院印刷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