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哲
【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辦學思想日益明確,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形式日趨多樣化。健康、和諧、快速發展是當前高職教育的主流,高職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與發展的機遇。因此,高職體育教育的發展必須反映時代的特征,必須立足素質教育,突出自身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為原則。
【關鍵詞】素質教育 高職體育教育 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經濟增長方式逐步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日益加快,社會需求大量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特別是第二﹑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高職教育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我國將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基本定位在“技術應用型人才”。“技術應用型人才”也被稱作“做體力工作”的知識工作者。“應用型”與“體力”在這里充分說明了高職體育教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石,是提高技術應用型人才素質的重要手段。
一、高職教育的特點
研究高職體育教育就要對高職教育進行準確定位,這是一個根本問題,也是準確把握高職體育教學特點的前提和基礎。高職教育是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指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專科教育。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之路。這是高職教學的獨特性。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去認識和把握高職教學的特點。高職教育的教學特點正是在與其它類型、層次教育的比較研究中表現出來的,也是高職教育規律的反應和教學的必然要求。要正確認識高職體育教育的發展趨勢,我們就應明確高職教育的以下特點:
1.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2.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3.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并在教學計劃中占有較大比重;4.“雙師型”(既是教師,又是工程師、會計師等)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5.學校與社會用人部門結合、師生與實際勞動者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是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
二、高職體育的發展必須立足素質教育
我國高職院校都在全方位強化素質教育,一方面為了構筑新世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藍圖,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從業人員的知識、能力、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教育始終把傳授知識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體育教學則過多的注重向學生傳授體育運動的技術、技能、知識和提高運動成績,忽視了對學生素質的全面教育。要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毅力,就必須從體育教學模式入手,改變體育教學僅僅將學生的發展局限在生理學的范疇之內的模式,把出發點轉移到提高學生的身心潛力和智能水平上。新課程標準著重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將以往教學中教師單純的“教”“灌”以及膚淺的引導等教學手段,轉化為學生的“樂”“思”“會”過程。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興趣、動機,讓學生以“發現者”“探索者”的身份積極投身于練習活動中,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親身探索體驗,培養創作的熱情,獲得成功的喜悅,不再把體育課認為是一種負擔。高職的體育教育要發展,要立足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改變體育學習的被動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教學實踐同學生的個性發展相結合,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高職體育的發展必須明確教學目的(或學習目的)做到理論結合實際
確定高職體育教學目的要根據社會需要、學科特點和學生發展的“三個基本要素”:第一,高職體育教學目的要根據社會需要,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所做的要求是完成或達到一定標準,它不同于競技運動訓練對運動員的要求。不論從教育方針的角度,還是作為一個學科出發,其教育教學目的一定要根據社會的需要。第二,高職體育教學目的要根據學科特點。體育作為一門學科教育,他同其他學科教育一樣具有自己獨特的學科特點,比如:對完成動作質量目的的表述,既不可能像科學類課程那樣追求公式化的規整與數字的準確,也不可能像人文類課程那樣要求論述的嚴密與概念的準確界定,而且它還可以是因人而異的。第三,高職體育教學目的要根據學生發展,在體育教學中應抓住育人的總目標,分階段 、分層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體育教學方法、手段的特殊性,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別是在身體的活動和鍛煉的過程,達到改進學生健康狀況(包括心理健康)、增強體質的目的。體育教學不僅重視在校使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而且還重視培養學生終身參加體育活動。通過體育活動對學生自身的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
四、課外體育活動是實現高職體育發展的重要途徑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相輔相成,共同完成學校體育的目的任務。高職院校的體育課,其影響不言而喻,但體育課有明顯的法定性和強制性。所以只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才能使學生自覺的、主動的、積極的參與體育活動,享受體育活動帶來的生活樂趣,從而使學生終身受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否使學生經常地自覺地從事體育活動,乃至終生堅持鍛煉,其關鍵是能否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與愛好,養成鍛煉的習慣,并使之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通過長期的體育教學可以逐步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引導學生從被動到主動、從不自覺到自覺地進行體育鍛煉。但是,要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不僅要靠體育教師的教導,還要靠廣泛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才能逐漸實現。由上可見,僅僅把課外體育活動作為“消化課”(指復習體育課的內容)、體育課的繼續與延伸是很不夠的。盡管在工作中有的學校尚面臨著諸如缺乏場地器材,師資力量不足等急待解決的實際問題。但加強課外體育活動,把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實際工作中發揮各自的特點與作用,是實現高職體育發展的重要途徑。
五、結論
1.高職體育工作的發展趨勢應當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
2.高職體育工作的發展必須立足素質教育。
3.高職體育的發展必須明確教學目的(或學習目的)做到理論結合實際。
4.課外體育活動是實現高職體育發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官世焜,陳重,肖毅志.高職體育教程[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陳捷,邱新宇.高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探討[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1.
[3]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3.
(作者單位:山西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