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霞
近幾年來,豐城的住宅建設已蓬勃發展,而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健康住宅”、“綠色住宅”、“生態住宅”理念的興起。但由于住宅小區在豐城只是剛剛起步,一些開發商盲目跟風,追求標新立異,以致整體布局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此將 “以人為本”的問題強調出來,目的就是要讓大家認識到小區建設必須圍繞“人”這個主體,一切以人的健康、舒適著想,以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著想。特別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小區的環境已不再只是人們茶余飯后的簡單處所,更是一種童心釋放、休閑放松、怡情養性、盡享天倫之樂的享受空間。在此,我個人認為,在住宅小區一塊,我們不僅要改善住宅小區環境,營造出一種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融,還要本著節約經濟的原則。而要將兩者很好地結合,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 住宅小區應把握整體規劃設計
整個小區應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特別要強調園林景觀與生活、文化的緊密聯接,在空間組織上達到一步一景,景隨步移的效果。住宅園林景觀環境必須同時兼備觀賞性和實用性,在綠地系統中形成開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娛樂設施,使休閑、運動、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間與設施融合在園林景觀中,營造有利于發展人際關系的公共空間。需要注意的是,住宅園林景觀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歐式風格的大門和護欄以及雕塑等。要尊重生態,盡量合理地利用地形地貌,減少土方工程量,合理設置各種場地的適合坡度,滿足排水要求,又要有利于建筑布置與空間環境的設計。在綠化方面,既要顧及小區景觀的經濟性,更要顧及長期的養護成本。在景觀方面,人居環境最根本的要求是生態結構健全,適宜于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小區景觀的規劃設計,應首先著眼于滿足生態平衡的要求,為營造良好的小區生態系統服務。
2 充分利用本土植物,降低綠化成本
本土植物適應性強,成活率高,尤其豐城作為目前經濟還欠發達的城市,在選擇園林植物時,更要以適宜本地生長的鄉土樹種為主,避免盲目引進外地的園林植物品種。因為不管什么名貴的樹種,到了本地不能適應本地環境,其結果不是病態就是生長不良,甚至死亡,根本談不上美觀可言,而且造成很大的浪費。另外在配置植物材料時,應按照自然、生態原則進行設計,通過明顯的季相變化讓人們感受到四季交替,合理搭配喬木、灌木、花草地被植物。像我們豐城在這一點上就做得較好,我們在設計初期就盡量考慮了本土的香樟、杜英、楊梅、杜鵑、桂花、樂昌含笑等。目前來看,成活率除人為破壞外,都達到了近100%,而且還可大量節約運輸成本。
3 景觀設計要突出特色
小區景觀絕非是草樹花石、亭臺樓閣的簡單堆砌。雖無定式,但有其高超的藝術法則。在景觀設計方面要達到化景物為情思,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要增添人文色彩,體現文化底韻,使小區居民達到放松心情、緩減緊張情緒,調節和減輕疲勞,從而陶冶情操,得到休閑和愉悅。園林建筑采用回環曲折,層次錯落,創造園林環境的無限變化,創造千姿百態、生動活潑的外觀形象。園林小品要簡遠、疏朗、雅致,突出特色,使其景象簡約而意境深遠,給人無限遐想。很多地方的住宅小區常采用雕塑與園林環境相融合,周圍布置相吻合的園林環境,能更加烘托主題,增加情趣,渲染氣氛。作為一個住宅小區就是要使創造的環境氛圍充滿生活氣息,做到景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們能在樹蔭下乘涼、在亭子內聊天、在園路上散步,天真活潑的孩子們能在游樂設施中找到嬉鬧的快樂,老人們買菜回來能有個歇腳的地方。因此,住宅小區除需合理的大量綠化,使人們盡量多接觸綠色外,還要讓人們能多看到園林景觀,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到新鮮空氣、陽光雨露、鳥語花香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
4 在施工過程中,要保證操作與技術的規范性
在工程施工過程當中,有些開發商將工程隨意轉包,或由于工期原因導致經常存在隨意操作、省略操作等違背綠化施工技術規范的行為,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園林綠化的質量。比如:下雨搶栽,導致苗木根部被糊狀泥土埋壓,通透性極差,不利于苗木的成活生長;帶袋栽植,將苗木連同營養袋一同埋入土中,使苗木形成“老小樹”苗;忽視苗木土球的大小和苗木根系的深淺而將苗木放入穴中覆土而成,導致苗木栽植過深因根部積水過多而窒息;或栽植過淺,受凍害和日灼傷,風吹易倒伏等;忽視了栽后澆水的環節,苗木缺水而死亡。
綜上所述,作為一個住宅小區的建設其園林綠化及景觀設計要充分利用城市大環境資源,使小區與城市空間有良好的過渡與協調,為人們的休閑及生活創造一個綠色、健康、舒適的居住空間。
(收稿:200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