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芳
[關鍵詞]初中 數學 學習分化
一、分化原因解析
1.缺乏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內在心理因素。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
學習意志是為了實現學習目標而努力克服困難的心理活動,是學習能動性的重要體現。初中數學難度加深,教學方式的變化也比較大,教師輔導減少,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增強。在中小學銜接過程中有的學生適應性強,有的學生適應性差,表現出學習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強,在學習中,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2.掌握知識、技能不系統,沒有形成較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不能為連續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初中數學教材結構的邏輯性、系統性更強。首先表現在教材知識的銜接上,前面所學的知識往往是后面學習的基礎;其次還表現在掌握數學知識的技能技巧上,形成新的技能技巧都必須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就會出現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學習分化。
3.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數學學習要求。初二階段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獋€重要原因是初中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初二學生正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過渡的又—個關鍵期,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抽象邏輯思維方式,學生個體差異也比較大,表現出數學學習接受能力的差異。除了年齡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師沒有很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要求去組織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適應性。
二、減少學習分化的教學對策
1.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能在學習數學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欲,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途徑很多,如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創設一個適度的學習競賽環境;發揮趣味數學的作用;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等。
2.教會學生學習。有一部分后進生在數學上費了不少工夫,但學習成績總不理想,這是學習不適應性的重要表現之一。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
3.加強抽象邏輯思維的訓練和培養。要針對后進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不適應數學學習的問題,從初一代數教學開始就加強抽象邏輯能力訓練,始終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還學到了數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養了邏輯思維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奠定較好的基礎。
4.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與認識過程是相聯系的,任何認識過程都伴隨著情感產生。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和促進學習的重要因素,特別要對后進生熱情輔導、真誠幫助,從精神上多鼓勵、學法上多指導,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