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發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 發展進程
農業機械化是發展農業生產力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現代化農業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農業機械化發展正處于新的戰略機遇期,農機化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又好又快發展的新階段。但在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中還存在一些主要的問題。
一、優化農業機械化區域布局,促進農業機械裝備結構優化
根據農業生產實際情況,以地貌形態、農業氣候、土地利用結構、區域生產專業化為主要指標,依據發展農業的自然經濟條件的相對類似性、現代化農業發展方向的相對一致性,堅持農業區劃原則,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經濟有效、保護環境的原則,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進一步優化農機裝備結構,積極轉變農業機械增長方式,堅持農機裝備結構調整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以增量調整帶動存量優化,以存量優化促進結構升級,走數量、質量和效益并重、協調發展的道路。堅持在發展中調整優化結構,在結構調整中保持快速發展。在確保農業機械總量穩步增長的前提下,著力調整大中型機械與小型機械、動力機械與配套機械、種植業機械與農村其他各業所需機械的比例。
二、加快農機科技研究的步伐,促進新機具研發和推廣,提高農機科技貢獻率
根據不同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需求,研究開發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采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和先進材料,提高農業機械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供系列化、標準化、多功能和質量優良、節約能源、價格合理的農業機械產品;要積極支持引進、利用先進的農業機械、關鍵零配件和技術;引導、支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選擇具有先進性和地區適用性的農業機械,提高農機科技貢獻率。
三、依法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機制
隨著2004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進入法制化軌道,其核心是依法加大投入,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政府應協調有關部門認真貫徹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加強農機化的組織領導和宏觀管理,加大執法力度,落實法定的各項制度和措施。市縣兩級財政都要不斷加大對農業機械化基礎建設的投入,逐步改善市級農機科研、基層農機推廣、農機培訓和安全監理的基礎條件;像農業發展資金、扶貧和其他農業扶持資金一樣,也應設立農機專項資金以扶持和鼓勵發展農機科技示范大戶、農機股份合作社等多種形式的農業機械服務組織。
四、實施農民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群體科技素質
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必須提高農民群體科技素質。實施農民培訓工程是新技術、新機具推廣的重要基礎。政府職能部門要為農業提供公益性服務,通過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群體科技素質,使他們能夠盡快掌握新技術、新裝備,為推進本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提供智力與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