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宮宇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同時也是全黨上下深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之年。新中國成立60年來,黨領導人民不畏艱難,銳意進取,改革創新,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巨大成就。與此同時,伴隨著社會經濟成分多元化,社會生活的快節奏和東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各種體制改革相對滯后及個人社會需求的不斷膨脹,干群關系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群體上訪及各種危及社會安定的事件屢有發生。針對新時期干群關系的新變化和突出問題,應該引起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干部認真深思:如何改善干群關系,提高執政能力,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是一個必須面對和加以解決的重大問題。
一、新時期干群關系緊張的原因
(一)黨員干部成分日益多樣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黨員干部隊伍的吐故納新不只局限于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解放軍、武警戰士,同時也吸納了社會其他階層的優秀分子。另一方面不少黨員干部因為機構改革和人員調整,成為“下海”一族。黨員干部隊伍與社會交流增多,這既促成了黨員干部隊伍成分的多元化,同時也對強化黨員干部隊伍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黨員干部自身需求和部門需求的膨脹。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不斷提高,社會物質、文化產品的日益豐富,灰色消費日益增多,享受欲望日益膨脹。洋房別墅、高級轎車、三陪小姐,大吃大喝,豪賭狂嫖等一系列腐朽生活的代名詞逐漸步入了一些思想腐朽墮落官員的生活。隨之而來的“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權交易”屢見不鮮。這一切既敗壞了黨員干部在群眾心中的形象,又引起了廣大群眾對部分黨員干部的不滿。
(三)配套改革(如住房改革、醫療改革、養老保險改革、干部配車制度改革、體制改革等)觸及到了廣大黨員干部的切身利益。這些原先工資以外的待遇和潛規則的利益逐漸被新的工資制度所包容和規范,相對彈性縮小了,灰色收入的機會也減少了。尤其是政企分開以后,在經濟普遍不景氣的今天,政府財政也相對緊張,加之津補貼的逐步規范,一些黨員干部的收益明顯減少。“守不住根本,經不起誘惑”,在“金錢”和“女色”面前當了俘虜。于是不擇手段地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大肆牟取私利。
(四)忽視和弱化思想工作,是最大的失誤。鄧小平同志曾痛心疾首地說“十年最大的失誤是對干部的教育”。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干部思想政治意識淡漠,組織紀律松懈,缺乏責任心和使命感,工作敷衍塞責,追名逐利。一味奉行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不顧黨紀國法,貪污受賄,大肆斂財揮霍,最終走向犯罪的深淵。
(五)日益嚴重的腐敗,尤其是高層腐敗致使廣大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的信任度大打折扣。鄧小平曾經說過,不懲治腐敗,特別是黨內高層的腐敗現象,我們的事業就有失敗的危險。但就是在這樣的提醒和警示下,還是有不少干部,特別是高層領導干部身陷泥潭,紛紛落馬。縱觀這些高層領導,他們的職務越來越高,涉及的部門越來越多,年齡卻越來越小,從一度猖獗的“五十九歲現象”降到了“三十九歲現象”。可見,腐敗形勢何等嚴峻,不容樂觀。
(六)社會治安形勢嚴峻,不穩定因素逐漸增多,致使人心浮動。社會治安狀況嚴峻,在群眾心里,是與政府和干部打擊和懲治社會黑惡勢力和嚴重刑事犯罪不力有直接關系的。有些地方干部還與社會黑惡流氓勢力相互勾結,危害一方。有些部門和干部還充當一些低級娛樂服務行業的保護傘,收取保護費,中飽私囊,敗壞社會風氣,致使廣大群眾對某些政府職能部門和干部失去信心,政府的形象和干部的威信在群眾心中逐漸淡漠和降低。
二、怎樣構建和諧干群關系
(一)加強對干部的經常性教育,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增強干部的法紀意識和政治覺悟。教育是提高干部道德品質和政治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忽視和放松教育,我們的事業就會受到挫折。重視和強化教育,我們的事業就能蒸蒸日上。教育必須牢牢把握“灌輸、教育、轉變”三個環節,切實做到經常化、正規化、多樣化、科學化。不能時緊時松,要常抓不懈。要逐步實現教育方式正規化,教育手段多樣化,教育內容科學化。要進行與現實的教育,進行傳統與現代的教育,進行道德與法律的教育,進行政治與業務的教育。
(二)選拔、任用、考核、提升干部必須注重革命化。干部革命化的基本要求就是: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國家,忠于社會主義。忠于黨就是要承認、擁護和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按照黨的性質和宗旨要求,遵守黨的紀律,服從黨的安排,執行黨的決定,完成黨的任務。忠于人民就是要忠實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利益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保證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忠于國家就是要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個人需要服從國家需要,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現實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忠于社會主義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致力于不斷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各項制度,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力推社會主義的“四大文明”建設,共赴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
(三)始終不渝地走群眾路線,深入基層,體察民情,密切干群關系。正確的群眾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從這個意義上講,干部就是決定因素。所以,選什么樣的人和怎樣選人成為組工干部十分重要的課題。“用好的作風選人,選作風好的人。”這是各級組織人事部門必須認真把握的一條重要原則。要把干部作風好與不好、干群關系的好與否作為考核干部的一項重要指標,以此作為對干部升降和獎懲的一個重要依據。
(四)強化制約、監督,保障公共權力健康運行。一是強化制度、機制建設。建立健全各種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形成一整套包括黨內監督、行政監督、法律監督、民主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在內的監督體系和機制,規范領導干部的言行,防止權力濫用。二是要突出監督重點。針對重要崗位的領導干部實施監督,防止權力介入分配領域,避免出現灰色收入和權力“尋租”現象。三是要嚴肅法紀。對違法違紀的干部,要堅決予以懲處,以達到懲戒和警示作用。
(五)強化民主法制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一是加快政治體制改革,逐步擴大基層民主,讓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二是健全完善基層民主議事制度,對于城市拆遷、企業改制、土地調整、低保評定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必須提交村(居)民代表會議和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三是繼續堅持做好村務公開、廠務公開、黨務公開,逐步完善信息公開制度,保障黨員和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四是堅持科學民主決策,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和事關全局的重大事項,政府要通過群眾代表咨詢會、昕證會、專家論證會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經過反
復考察論證后再組織實施。
(六)提高干部素質,不斷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是進一步密切干群關系的重要前提。干部隊伍建設是伴隨著一個政黨發展始終的問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包含思想建設、政治建設、作風建設、組織建設、廉政建設和能力建設等方面的內容。當前,從密切干群關系的角度來看,迫切需要抓好的是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
1.加強作風建設。自覺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始終牢記“兩個務必”,堅持以“人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標準,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不斷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2.強化廉政建設。腐敗問題是當前群眾反響最為強烈、對干群關系影響最大的問題之一。無論什么時候,各級領導干部都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牢記“兩個務必”,按照“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做勤政廉政的模范。要堅決貫徹從嚴治黨的方針,不斷加大懲治腐敗的力度,著力建立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體系。
(八)建立干部與群眾面對面溝通制度。通過領導干部深入基層、聯系群眾,定期接待群眾來訪和信息發布、接受垂詢等方式,在干部群眾之間建立暢通的信息渠道,讓干部能夠及時聽取群眾意見,解答群眾的疑惑,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及時向群眾宣傳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做好群眾思想政治工作,隨時隨地化解矛盾,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
(九)建立健全利益訴求和表達機制。建立健全利益表達機制,充分聽取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訴求;建立健全利益導向機制,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先富與后富的關系;建立健全利益維護機制,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建立健全社會矛盾調處機制,努力化解社會矛盾,形成民意暢達、利益關系和諧的社會格局。
(十)著重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維護好群眾的切身利益。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堅持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群眾關心的“行路難、吃水難、看病難、上學難”和就業、養老、公共衛生安全等問題,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用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進一步密切干群關系,助推和諧社會建設。
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只要我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和政府的決策就能變成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實現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雙盈”。尤其是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和全球金融危機日益蔓延的今天,只要我們黨和政府的各級干部真正堅持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正因為如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把構建和諧干群關系提高到政治的高度來清醒地加以認識,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排除干擾,減少阻力,增強助力,黨提出的奮斗目標才能夠順利實現。
責任編輯: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