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衛
摘要:精神文明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要件,精神文明的內涵豐富,既包括優秀的民族道德的繼承,又包括最新的科學發展理念的開拓,而維系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紐帶,則是圖書、報刊、音像資料等的匯集站——圖書館,它是當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輻射源。從多角度來論證和推介這個輻射源,使之能更好地為當今的社會主義建設與和諧社會服務,是一項值得決策層和從業者認真關注的工作。
關鍵詞:和諧社會圖書資料與圖書館精神文明建設輻射源
當前,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構建和諧社會首先要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如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呢?必須要有先進的文化建設來為其提供堅實的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在這一方面,我們文化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圖書是精神產品的聚集地,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和輻射源,而圖書館作為文化教育的職能機構,作為最廣泛人群的終身教育的最理想場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和組成部分,這是由圖書館所具備的獨特的優勢所決定的。圖書館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精神平臺,對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促進社會、文化發展具有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圖書館也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圖書館有正確引導閱讀。提高全民素質的作用
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有人才,有文化,有經濟實力。而知識的積累、文化的形成和傳承,主要依靠閱讀。閱讀是人類最重要、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認知過程。人們通過閱讀來探索未知,豐富自我,從而獲取改革和創造的智慧力量。閱讀是一種最普遍最簡易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的一種受到人們普遍接受的行為方式。閱讀是知識的傳承與文化的延續。圖書流傳的時間性,形成了有效的人類文化的儲存功能,為人類文化的繼承和創造提供了條件,而閱讀則使文化的繼承和創造變為可能。閱讀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將使你的生活更豐富,知識更充實,從而使你在社會實踐中勝任愉快、舉重若輕。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信息化和知識化的社會,為了使人民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就必須通過全民教育、普及教育來整體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水平。圖書館有義務和責任,來指導社會大眾掌握科學技術,以科學的方法,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合讀合適的書,這是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的必須,是保障社會信息公平的必須,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須。特別是在信息時代,在圖書館的幫助下,人們可以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用任何方式通過網絡接受教育。在這個意義上,網絡時代的圖書館不再是藏書館,而是連接四面八方的學習中心、信息中心和信息資源通道,是精神文明建設的輻射源。特別是在我們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過程中,圖書館一方面可以幫助公眾獲取信息,推進學習型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終身教育來彌補學校教育在時間性、多樣性方面的缺陷。全民教育能夠發展國民潛能,提升國民素質,增強國民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
二、圖書館具有弘揚民族精神。營造和諧、安定的社會局面的作用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共同生活,共同實踐的基礎上長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民族精神屬于意識形態中的文化范疇,是一種社會意識,是一個民族對其社會存在,社會生活的獨特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也是一個民族在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民族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的富有生命力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風貌,它不可漠視,也不能復制。
我們每一位圖書館人都清楚,這種寶貴的民族精神就保留在我們圖書館中。愛國主義方面的圖書也好,團結統一思想的圖書也好,表現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勤勞勇敢品質方面著作也好,都在影響著一代代中華民族的兒女;中華民族文明成果中“和”的思想,培育中華民族成員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尋求人與人的和諧、尋求人與社會的和諧。這些成果直接或間接地傳播給讀者很大程度都是仰仗圖書和圖書館得來的。試問,在中國近、現代民族英雄中,有誰不是在圖書館這座沒有圍墻的學校中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的。總之,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繼承優良傳統。要繼承傳統,一靠實踐,二靠讀書。在讀書方面,圖書館的作用是巨大的,客觀現實給了我們這樣的認識和這樣的肯定。
三、傳播先進文化,推動先進文化的發展,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先離不開先進文化的傳播和建設,只有堅持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我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構才有強大的動力。圖書館在傳播先進文化,推動先進文化的發展方面,取得過很大的成果,而且將繼續發揮作用。
首先,圖書館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輻射源之一,它把豐富而優秀的文化成果推薦給讀者,使讀者和用戶在學習過程中接受“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自己新文化、新道德觀念,在行為上更加與時代同步。其次,圖書館作為社會信息的組織、生產,傳播者,通過自己的服務,提高用戶讀者的信息接受和整理能力,提升整個社會的知識水平和運用現代知識推動社會進步的能力。再者隨著社會發展對知識需求的增加和發展,用戶和讀者對不斷出現的新課題的需要也能得到及時地解決。從而幫助更多的人提高對時代的認識,和對時代責任的確認,為完成時代賦予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使命貢獻力量。
四、具有獨特的輻射方式和宣傳教育功能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人們具有較高的精神境界。只有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因此,必須通過廣泛的宣傳和教育,在全社會旗幟鮮明地弘揚時代的主旋律,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導一切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努力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視團結、倍加維護穩定”、“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理念,從而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發揚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社會新風尚;培養人們的法制意識、公德意識、公民意識;形成扶正祛邪、揚善懲惡,追求高尚、崇尚先進的社會風氣。圖書館作為廣受公眾歡迎的公共文化設施,具有很強的社會宣傳教育功能,在傳播有益于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弘揚優秀文化和科學文化生活,提高公眾素質,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營造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提高全民素質等方面,圖書館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圖書館的教育不受時間、空間、年齡的限制,這是任何其他教育機構所不能相比的。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一方面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服務,另一方面也應充分地獲得社會的優質的資源分配(主要指財政資金的支持)。我們不能指靠一個文獻信息匱乏的圖書館能提供優質的服務,我們不能想象和諧社會構建中圖書館的缺失,那樣的社會是不完整的,現在的城鄉二元結構中,我國著力提高農村的生活質量,填平城鄉差異的鴻溝,我們不能想象新農村建設中,沒有文化知識的積淀,沒有鄉鎮文化的建設,沒有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城鄉一體化建設、新農村的建設,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如果城鄉差異不是縮小而是擴大,農民的生活、文化修養不是提高而是下降,那么,可以斷定,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只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而已。所以,在構建和諧社會這場廣闊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圖書館事業是大有作為的。我們的決策層和從業者,都應該充公認識圖書館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巨大作用,做好支持和服務工作,把它的“光輻射和沖擊波”積極地運用到建設和諧社會這一偉大變革中來。
參考文獻:
[1],邱冠華大眾閱讀指導與和諧社會[J]圖書館建設,2006,(5):10---11
[2]部佳,論和諧圖書館在促進和諧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卟理論界,2008,(1):188-189
[3],陸正英,構建和諧社會中國書館的作用[J]文史資料,2006,(10):189-190
[4]李松楠l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卟圖書館學刊,2005(6):
責任編輯: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