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煥文 李梅菊
1 完善綜合素質
業余訓練的中心任務,是為優秀運動隊培養具有全面身體素質、專項素質、初步掌握專項基本技術的后備人才,訓練的第一步,就是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優先發展速度、小力量、爆發力、靈巧、協調和柔韌性,著重發展快速力量、彈跳,培養正確的動機和良好的意志品質,使運動員在訓練中獲得推鉛球所要求的一切。
1.1 一般力量訓練。我們常采用的力量練習方法有:臥推杠鈴,負杠鈴深蹲、半蹲,杠鈴快挺、頸后推,肩負杠鈴屈體、轉體,提壺鈴蹲跳,各種級跳、米跳、臺階跳,盡可能少采用大力量練習,發展大肌肉群力量一般用不超過80%強度進行練習,特別強調大肌肉群與小肌肉群協調發展,主動肌和被動肌協調發展。
1.2核心力量訓練。鉛球項目對于腰部力量、穩定要求較高,在訓練中強化腰部力量的發展,訓練過程堅持不間斷的核心力量練習,從而增強其腰部的靈活性、協調性、穩定性,提高其腰部力量能力,為技術的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3專項速度訓練。速度有很大的天賦性,但后天的訓練也可以大幅度提高。業余訓練階段是發展速度的最佳時機,發展速度的專門練習應以盡可能快的動作完成,在疲勞狀態下對發展速度不利,速度訓練應安排在課的前部分或在精力充沛的狀況下完成。
鉛球項目要求的速度包括滑步蹬地啟動速度、擺動腿的擺動速度、身體重心的移動速度、最后用力的蹬、轉、送、挺、推相互超越的速度、鉛球最后出手的速度。在實踐中,我們通常采用沒有負荷的徒手模仿練習或利用較輕器械做快速練習,這樣可以在減少阻力的情況下,有利于提高超出比賽時的速度,在大腦中建立速度感,從而達到提高專項速度的目的。
2 建立正確的基本技術
2.1 重視最后用力順序。這一階段李梅菊、鞏立姣、郭甜茜出觀的相同問題是下肢和髖部尚未充分蹬轉,上體重心和上體已經過早前移,導致拋、投鉛球的錯誤動作。在訓練中我們采用大量徒手、持輕器械做最后用力順序的模仿練習,使她們牢牢感知最后用力時身體部位的時間、空間的順序、位置、變換時機。充分強調身體的超越器械,每一球、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茍地要求做到準確無誤,不能形成錯誤動力定型,給以后再提高設下障礙,影響運動成績的進一步提高。
2.2 重視左側支撐。訓練過程出現最后用力時右側向前轉動的同時左側沒有支撐,產生左倒、左髖后撤,嚴重影響鉛球的運行軌跡,這一現象在鞏立姣、郭甜茜身上表觀得比較明顯,訓練中我們著重練習、體會左臂的擺動方向、及時制動,并強調左腿積極蹬伸、左髖積極支撐,配合投擲臂完成用力。經過長期大量的模仿練習,其左側支撐得到明顯改進。
2.3 重視滑步與最后用力的銜接。在訓練初期時,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滑步后擺動腿不能積極下壓著地,延誤了進入雙腿支撐用力,使滑步速度受到損失,造成身體重心和上體過早前移;二是滑步時蹬地腿收拉無力,著地后緩沖時間過長,產生停頓觀象,節奏被破壞。訓練中我們采用大量的徒手模仿練習,特別強調動作銜接緊湊、連貫,體現從開始到最后的不斷加速過程,經過不懈努力,李梅菊、鞏立姣在滑步與最后用力結合的銜接技術上都得到長足的進步,郭甜茜的強化訓練正在繼續進行。
2.4 強化技術細節。在基礎訓練階段,要求每一技術細節的掌握要準確,不能養成錯誤動力定型,為以后訓練埋下隱患;要求技術細節的掌握不能破壞整體技術結構。
2.5 技術與運動員特點相結合。技術是死的,人是活的,對不同運動員技術要求不能千篇一律,無論采用什么技術,一定要考慮把運動員的特點發揮到淋漓盡致。以鞏立姣為例,我們訓練中始終堅持一點,無論做什么練習,都突出一個“快”,要求在整體技術不違背投擲原理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發揮其快的特點,鞏立姣入體工隊時,基礎力量較弱,但整體動作是非常快速的,而郭甜茜的訓練則與鞏立姣有所不同,從強化心理訓練入手,狠抓技術細節,提高整體技術。
3 強化與高一級銜接訓練
3.1奠定高一級訓練的素質基礎。業余訓練要與高一級訓練緊密聯系,把高一級訓練所需吃透,高一級教練的訓練理念、執教風格、對素質的特殊要求、技術訓練的重點,盡量做到胸有成竹。
3.2奠定高一級訓練的技術基礎。技術這個概念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理論,以鉛球技術為例,最后用力分為支撐投、跳投;助跑形式又分為背向滑步、旋轉;業余訓練,首先要掌握高一級訓練技術要求的重心,圍繞這個重心訓練,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業余訓練與專業訓練有機結合。專業訓練招收運動員越來越小,通過與一些教練員交流,所反饋的一個中心意思,是業余訓練與專業訓練脫節,練非所用,進入專業訓練后,往往自己從頭做起。但人們都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理念,訓練年齡越小承擔失敗的風險越大。因此業余訓練與專業訓練要緊密結合?熏業余教練與專業教練相互溝通?熏緊密結合.同時要充分發揮競賽杠桿作用,致力于訓練一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