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靜梅 吳鯤龍
舉重運動有著不同于其它項目的特點,也使得心理因素在舉重這項運動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首先舉重運動對力量要求較高,力量是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的基石。另一方面,相關生理生化理論表明力量與耐力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其對耐力提高有促進作用。其次,舉重運動要求速度。速度是保證試舉動作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一次成功的試舉動作的完成離不開杠鈴的較大上升速度。而將以上兩點舉重成敗有機結合,力量與速度兼顧,則衍生出了一個關鍵點——心理素質。當運動員的運動水平接近極限時,基礎力量相差無幾,心理素質就是決定冠軍歸屬的關鍵。
一名優秀的舉重運動員應該具備怎樣的心理素質?優秀的舉重運動員應該將個人奮斗與舉重事業相結合,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這是良好心理素質的前提和基礎。每一位!手都有不同的心理暗示,優秀的舉重!手都是具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正面的心理暗示。對實現目標有信心,執著追求,擁有一種激情,會點燃心中潛在的能量。
當然,沒有人生來就是優秀的運動員,我們也并不苛求完美,但身為教練員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運動員追求完美,身體力行“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
一、運動員在賽前所表現出來的不良情緒,主要有以下幾種:
1.賽前焦慮。處于這種狀態的運動員思想比較混亂,心緒繁多,憂郁寡歡,擔心比賽失利,心情難以平靜,容易失眠。
2.盲目自信。表現為對即將到來的比賽困難估計不足,自認為勝券在握,持消極備戰心態,活動不認真準備,思維遲鈍,技戰術不能正常運用。比賽發揮失常。
3.不適宜的興奮水平。興奮點過高或過低都會對比賽產生影響,情緒易失控,不能正常處理瞬息萬變的賽場局勢。從生理角度講,不適宜的興奮水平會破壞正常的肌肉感覺,造成機體功能的暫時性失調,肌肉緊張,技術動作變形走樣,影響運動員的正常發揮。
二、應該如何應對以上幾種突發心理狀態,從而取得滿意的成績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平時訓練時,幫助運動員確立良好的心態,樂觀的比賽觀,完成對自身的準確定位,不必追求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目標,循序漸進實現訓練計劃,以平和的心態面對比賽。具體的,可以多和運動員交流,做他們技術上的老師,生活上的朋友,對于運動員心理狀態多加關注。在訓練中,可以用接近比賽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實踐練習。針對比賽調整訓練時間、場地,這樣可以有效提高運動員比賽適應能力,減少賽時心理波動。
2.比賽中,運動員容易因為現場氣氛而情緒波動,過于緊張。這時,教練員應該給予運動員強烈的心理暗示,大聲告訴他:你能行!你是最棒的!借此運動員會精神振奮,有高度的積極狀態和必勝的信心,為取得優異成績打下基礎。另一方面,教練員可以將訓練要素總結成幾句短促有力的話語,讓運動員反復高聲喊出,使其精神專注,進行強烈的自我暗示,以發揮自己的技戰術特點。
3.比賽后,成績已定,運動員容易因為勝利而驕傲自滿,或是因失利而信心全失。這時教練員要幫助運動員正確對待比賽成績,可以通過開總結會的方式,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強調不足、尋找差距,謀求運動員的全面發展,及時提出新目標和更高要求。
以上就是我對舉重運動員心理因素及其對策的一點淺薄見解,熱切期望各位同行的批評指導。正如屈原所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要想實現舉重人的夢想,我們的路還艱難而遙遠,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舉重人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