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霄 王 旭 陳 菲
1 身體形態
1.1身高
現在的游泳運動員都有高大化的趨勢,大部分的教練都視身高為現代!材中身體形態指標中最重要的指標。雖然身高是決定游速的主要指標之一,因為身高每增10厘米,水的迎面阻力就要下降5%。但是,過于強調身高,忽略運動員其它因素,也違背游泳這一水上項目特征。以現在游泳發展趨勢來說,短距離自由泳的身高要求較高,蛙泳要求最低。但也是相對,以2007年墨爾本世錦賽女子50米自由泳冠軍澳大利亞萊頓為例,其身高是167厘米,在運動員中很普通,在身材高大的西方國家也屬于身高不高的人。由于現在教練員對身高特別重視,以至于有些教練在實際!材中過于重視身高而忽略其他因素,使一些身高不突出的!手不受重視。原國家隊總教練陳運鵬強調:“在對身體形態的!材中!擇身體呈細長型(不要粗壯,發育期不要變粗變壯變胖),寬肩,窄腰,腿細。運動員發育不是關鍵,骨齡大小對運動員將來成長無絲毫關系,將來希望骨齡測試取消,因為弊大于利,會將一部分骨齡大,但有游泳天賦的運動員排出外(查骨齡目的是為年齡組比賽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但對將來運動員的成才不是決定因素)。身高方面:蛙泳、混合泳、蝶泳身材可以矮一些,自由泳身高一定要高。例:奧運會蛙泳冠軍日本北島康介,177cm,女運動員嚴崎宮子,158cm,因此日本在身高方面對我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我國在骨齡和身高這兩方面有誤區。”原我國著名蛙泳運動員陳劍虹認為:“蛙泳對身高要求不是很高,男子身高一般在180cm左右就可以。”
1.2身體形態的其他方面
在!材(身體形態)中,還包括,克托萊指數(體重/身高x1000)、指距、體形指數[(肩寬—髖寬)/髖寬×身高]、手面積指數。!材時要!有特色運動員,而不是各項形態指標平均而沒有特色運動員。因此在身體形態的!材中,在專業!材階段要根據不同項目進行!材。
2 身體素質
踝關節伸展度(踝伸度、踝屈度)、轉肩、技術協調性練習、體前屈、各種協調性練習、縱跳是大部分教練員的!用指標。對爆發力、柔韌性和協調性的重要性上,何新中認為關節柔韌性很重要,特別是踝關節;河南專業隊教練吳娜認為身體素質:爆發力、協調性很重要,但協調性相對可以改變;天津體育學院主教練李四欣認為運動員協調性最重要,柔韌性要好(男性肌肉彈性好,舒展),力量要好,但不是特別重要。除了應用上述指標,還應觀看運動員肌肉外形(如肌肉彈性)、訓練后肌肉恢復質量等進行!材。因此在專業!材中要考慮運動員個人特點和運動專項,個人比較重視的!材指標是:踝關節伸展度,其次是肩關節柔韌性,第三是技術協調。游泳不同距離項目,對運動員素質要求也不一樣,一般50、100米距離運動員對爆發力要求高;而200、400、800、1500米運動員對耐力和心肺功能要求特別高。一般來說,少年兒童的柔韌性相對容易提高,但爆發力受先天遺傳因素影響大。總的來說,!材一般應綜合評價,有所側重。
3 身體機能
在身體機能經常!用的指標:最大攝氧量、睪酮、血紅蛋白、肺活量是大部分教練的!擇,以上指標都是與游泳項目密切相關,而且遺傳度大,大部分體科所可以做以上的測試。
不過數據畢竟是死的,在!材中要保證“落!”的運動員不流失,因為有些運動員是要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的,例如,世界冠軍樂靜宜、羅)娟、齊暉、徐妍偉都曾經被一些教練員認為不符合遺傳身高、水感以及身體素質這3項中一項或者某幾項沒有前途而被多次拒之門外。樂靜宜就曾經由游泳隊轉入花樣游泳隊訓練,后又進入游泳隊訓練,最終成為奧運冠軍。
4 水感!材
水感是游泳!材的重要依據,水感的優劣是能否成為優秀游泳運動員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水感有先天的遺傳因素,也可以通過后天訓練得到提高。
原國家隊主教練陳運鵬在91年(現代世界游泳訓練理論方法等問題)一文中談到,!材最重要是水感、水性等水上指標,是運動員的生命;其次是形體、素質、機能、發育程度。水感由三部分組成:流線型阻力、迎面截面積(浮力)、手感中關于“輕、浮、漂、粘”的解釋:“輕”、“漂”很相似,指的是身具有流線型,體形瘦瘦、細細,如楊文意;“浮”是指運動員游進程中迎面截面積即浮得高不高,浮力好不好,這種人骨骼可很大,但浮得很高,如莊泳。“粘”是指在水里能否找到支撐點,這種人可能浮力不好,但劃起手來,身體馬上浮得很高,如沈堅強。水感!材的三條中有了一條,再加上有較好的形態,這樣的運動員就能去“打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