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云
摘 要:目的:探討閉合性腹部損傷患者的臨床觀察及護理措施。方法:對30例腹部閉合性損傷患者住院期間的病情觀察及護理方法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經認真細致的觀察和精心的護理,28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因年老體弱術后并發肺部感染,經選用敏感抗生素治療后恢復,其它均無并發癥。結論:閉合性腹部損傷患者病情復雜,變化快,嚴密觀察病情和準確記錄生命體征變化,有利于早期診斷內臟損傷,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是搶救嚴重閉合性腹部損傷患者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閉合性腹部損傷;內臟損傷;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197(2009)06-0168-02
腹部閉合性損傷是外科常見的急、重癥,多數損傷因涉及內臟而傷情嚴重,而絕大部分內臟損傷需手術治療,若不能在早期確定有否內臟損傷而貽誤手術時機,則可能導致嚴重后果。我院2005年5月-2007年12月收治閉合性腹部損傷患者30例,在外科手術的基礎上,采取了具有針對性的觀察及護理,取得了較好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院2005年5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閉合性腹部損傷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齡9-73歲,平均41歲;脾破裂20例,肝破裂4例,腸穿孔3例,膀胱破裂1例,胃穿孔2例。
1.2 治療方法
本組患者全部行手術治療,分別行脾破裂、脾切除術,肝破裂、肝修補術,腸穿孔、腸修補術,膀胱破裂、膀胱修補術,胃穿孔、胃修補術。
1.3 護理
1.3.1 術前觀察及護理
①護士接診患者后迅速安置于搶救室,勿隨便搬動,以免加重病情,并詳細詢問病史,全面了解傷情;②快速建立2條以上靜脈通道,輸入生理鹽水、代血漿、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補充血容量,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③病情觀察:a.嚴密觀察全身情況。每隔15~30min測量BP、P、R 1次,注意觀察患者神志、皮膚粘膜色澤、末梢循環、體溫、尿量,做好特護記錄,及時報告;b.密切觀察腹部情況。腹部壓痛、反跳痛和腹肌緊張是腹內臟器破裂后出現的主要體征,每30min檢查1次腹部體征,注意腹膜刺激征程度和范圍的改變。腹部損傷早期癥狀、體征不明顯,很容易漏診,如不仔細觀察早期確定內臟是否受損很可能貽誤手術時機而導致嚴重后果;c.作診斷性腹腔穿刺。準備好穿刺用物,協助醫生作診斷性腹腔穿刺術,抽到液體后應觀察其性狀(血液、胃腸內容物、混濁腹水、膽汁或尿液),借以推斷為哪類臟器受損。如抽到不凝固的血液,提示系實質性器官破裂所致的內出血,因腹膜的脫纖維作用而使血液不凝;如抽出的血液迅速凝固,多系穿刺針誤刺腹壁血管或血腫所致[1];d.觀察期間為避免加重病情,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不隨便搬運,為避免掩蓋病情,不隨意給止痛劑;應禁食、禁水,以免萬一有胃腸道穿孔而加重腹腔感染,腹脹明顯時予以胃腸減壓。
1.3.2 術后護理
①患者體位。術后患者置于搶救室,做好各種應急搶救準備。患者體位由麻醉方式決定,如患者全麻清醒、硬膜外麻醉6h后,同時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可由去枕平臥位改為半臥位,使患者上身與床沿成30~40°角,膝下及足底部以軟枕墊檔,防止下滑。
鼓勵患者深呼吸、咳出氣管內分泌物,避免肺部感染;早期下床活動,盡快恢復胃腸功能,減少腸粘連;②生命體征觀察。應用心電監護儀持續心電監護,進行心率、心律、呼吸、動脈血壓、心電圖、血氧飽和度動態監測,1次/30min。術后6h如生命體征平穩改為1次/h。記錄24h出入量,測定中心靜脈壓,觀察心、肺情況,決定補液的速度和補液量;觀察患者意識、面色、尿量的變化,觀察有無腹腔內出血。如有意外及時通知醫師并協助處理;③切口觀察。注意觀察患者切口有無疼痛、紅腫、滲出,如有滲出,應特別注意觀察滲出液的顏色、性質和量,并及時更換敷料,估計滲血量并記錄。
1.3.3 做好各引流管護理
①腹腔引流管護理。腹腔內實質性臟器修補后仍有可能滲血,或空腔臟器損傷修補處周圍組織水腫,愈合不良者,都應進行腹腔引流。要注意引流液的色澤及質量,經常擠壓引流管,保持通暢。如內臟出血而置引流管者,術后48h內滲血逐漸減少則可拔管。引流管如有阻塞現象,可用少量消毒生理鹽水沖洗,必要時更換引流管,每日記錄引流量,每日更換引流袋;②胃腸減壓管護理。胃腸減壓是利用留置胃管與負壓吸引裝置,將積存于胃腸道的氣體與液體吸出,以減輕胃腸道內壓力,改善胃腸壁血液循環,恢復其功能,應注意胃管是否通暢,有無阻塞,負壓裝置是否有效,有無漏氣,記錄引流出胃液的顏色和量。
1.3.4 出院指導
①1~3個月內不應參加重體力勞動,進行力所能及的活動;②保持大便通暢,避免暴飲暴食;③肝破裂、脾破裂術后出院3~6個月后復查;④出院后如有腹脹、腹痛等不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2 結果
本組30例術后無死亡患者;有2例患者因年齡較大,體質偏差,入院時病情較重,術后并發肺部感染,按照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治療后恢復。其余均康復出院,無護理并發癥發生。
3 討論
腹部閉合性損傷患者病情變化快,有些癥狀隱匿、體征較輕,不能及時診斷,如在治療過程中不能細致觀察、及時明確診斷,將帶來嚴重后果。全面細致地觀察病情動態變化,能盡早發現內臟損傷的部位及程度,為采取有效的治療護理措施提供合理的依據,及時搶救和精心護理,有利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機體康復。
對于腹部閉合性損傷患者的護理,除了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外,還要針對患者的心理特點,對其加強心理護理。因腹部閉合性損傷使患者產生極度的痛苦與焦慮、恐懼,再加上某些插入性操作如置胃管、尿管等,致使患者即刻出現或加重惡心、嘔吐、頻頻尿意等不適,這無疑是雪上加霜。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向患者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以友善的態度、嫻熟的操作技術取得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賴和依靠,使患者獲得安全感,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搶救時機。
參考文獻:
[1] 裘法祖,孟承偉.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388.
[2] 杜競輝.外科護理學[M].江蘇:東南大學出版社,1994:189.
(責任編輯:曾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