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安徽日報·農村版》多次圍繞民生展開報道,抓熱點、攻難點、重實效,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省委常委、副省長趙樹叢兩次對該報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這一做法。
一、關注農產品賣難 服務農民增收大局
去冬今春,我省農產品出現了多品種、大范圍的“賣難”問題,各地讀者紛紛向報社求助。《安徽日報·農村版》針對這一情況及時作出部署,在今年第一期頭版推出“關注農產品賣難”欄目,重點關注這一問題。從1月2日到2月27日,這一欄目陸續推出《明光種甜葉菊農民甜頭少》、《全省約450萬噸稻堆在農家》、《油菜籽“套牢”鄉村經紀人》、《本報聯手省外媒體幫解“賣難”》、《我的5萬斤黃豆賣掉了》、《眾媒體加盟幫解農產品“賣難”》等10余篇報道。這些報道產生了較大影響,引起了多方面重視,副省長趙樹叢還對其中一篇報道作了專門批示。
經過《安徽日報·農村版》牽線搭橋,國內多家媒體聯手幫解我省農產品“賣難”,有100多家企業響應了這次活動。目前,該報計劃與部分媒體聯合召開農產品對接會,幫助農民多賣農產品,賣出好價錢。
二、敢碰熱點問題促進補貼政策落實
為支持抗旱保苗,省政府投入1500萬元,用于補貼旱區購置抗旱機具,給備受旱情折磨的農民送去了“及時雨”。盡管明確規定按購機價的25%補貼,記者在采訪中卻發現,政策在一些地方落實時被打了折扣:購置點少,定點商擅自提價;捆綁銷售,增加農民抗旱成本;手續復雜,農民跑來跑去。
2月10日,該報在頭版刊發調查性報道《抗旱機具補貼“走了樣”》。在省有關領導作出批示后,省農委針對報道中反映的問題,召開會議落實整改措施,并明確提出:落實抗旱機具補貼政策“三不限”。獲悉此消息后,不少讀者打來電話,稱贊該報敢講真話,幫了農民的大忙。
三、出版民生特刊奉送讀者政策完全手冊
2月24日,《安徽日報·農村版》用整期的報紙,8個整版,推出“安徽二十八項民生工程”特刊,全面介紹了省政府決定在今年實施的28項民生工程。這項工程計劃投資220多億元,惠及全省5900萬城鄉群眾,涵蓋了農村生活保障、教育培訓、醫療衛生、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農村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內容。“特刊”列出了每一項民生工程的具體內容、實施辦法、享受對象、負責實施的政府部門等,給讀者奉上一份清楚、明白、完整的“民生清單”。一些讀者見到特刊后,非常高興,打電話稱贊報社送了一份民生工程政策的“完全手冊”。
《安徽日報·農村版》以服務“三農”為目標,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深入實際,有效保證了基層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進一步推動了民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