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文杰
【摘要】面對新聞紙價格大幅度上漲的嚴峻形勢,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從報紙提價、降低成本、實行多元化經營等方面提出了解決策略。本文認為只有加強新媒體的贏利能力建設才是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的突圍之路。
【摘要】重慶日報報業集團 新聞紙漲價 應對策略
2007年國內新聞紙價格開始大幅度上漲,合計漲價幅度超過40%,漲價幅度創5年來最高紀錄。①新聞紙是報業經營中的重要原材料,占據報紙總成本的60%-70%,其價格大幅度上漲給我國的報業市場帶來了重大影響。
一、國內報業集團采取的策略
面對新聞紙漲價,各省報業紛紛開源節流,通過強化內部管理和版面控制,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通過尋找更加科學合理的營銷策略,謀求有效發行;通過開展多元經營、非報經營,尋找和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②
1、降低成本
(1)控制版面。湖北日報報業集團對所屬《楚天都市報》和《楚天金報》實行控版控彩、減版減彩,壓縮主要報紙的運營成本。云南日報報業集團減少《春城晚報》版數,據測算,擁有30萬份發行量的《春城晚報》,減版后每月節省200多噸用紙。貴州日報報業集團采取增加從廣西購紙的應急措施,并嚴格控制集團屬下各系列報增版和發行量。
(2)增加庫存。中國電視報社建成了一個能存儲5萬噸左右新聞紙的紙庫,在2007年紙價跌至低點時購進了可用兩年的新聞紙,所以紙價上漲對他們沒有造成影響。
(3) 聯合采購。《人民日報》《環球時報》與《經濟日報》進行了新聞紙的聯合采購并影響了北京新聞紙市場的價格,使北京的新聞紙價格有所降低。
2、報紙提價
南京《揚子晚報》《現代快報》《金陵晚報》等多家報紙提高售價;上海四家主要都市報《東方早報》《新民晚報》《新聞晨報》《新聞晚報》在奧運期間“同城集體提價”。
3、調整產業結構
杭州日報報業集團采取了較為明確的應對策略:第一,對內容產業進行結構調整和升級,保持《杭州日報》和《都市快報》的領先優勢,頂住成本壓力,穩定版面數量和印刷質量;第二,加大對互聯網的投入,在統一技術平臺上,為每張報紙建立各自的品牌網站,并實現新聞滾動式播報。
二、新聞紙漲價對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的影響
新聞紙價格大幅度上漲使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1、成本上升
新聞紙占報社總成本的60%-70%,價格大幅上漲造成報業成本也大幅上漲。
2、資金短缺
報紙經營大多廉價發行,虧損由廣告經營利潤彌補。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的三家都市報每份報紙的市場零售價是五角錢,比成本價低0.79元,發行收入嚴重虧損。全球金融危機使我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明顯下降,企業減少了廣告投放,從而使得各報業集團的廣告收入下降,資金鏈緊張。
三、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采取的策略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擁有13報一刊一網站,擁有廣告公司、印刷公司、發行公司和新聞培訓中心等產業公司,是一個以報業為主的實行多元化經營的公司。面對新聞紙漲價,實行多元化經營應對策略。
1、降低成本
(1)降低印刷成本。第一,使用低價格的宜賓紙。進口的外國紙由于運輸成本、關稅等原因價格高于本土的宜賓紙。用宜賓紙能降低成本。第二,建立西南地區新聞紙采購聯盟。單個報業集團沒有實力和紙廠談判降低新聞紙的價格。可以組建購紙聯盟,壯大實力和紙廠談判來降低新聞紙的價格。第三,優化油墨的使用。購買油墨使用優化軟件加入到目前的工作流程系統中。優化軟件里的統一運算法能減少四色印刷過程中青色、洋紅色以及黃色油墨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更便宜的黑色油墨。這樣印出來的成品能保持同樣的質量卻降低了油墨的成本。第四,實行報紙改版,建立“小報”。據美國報業協會的估算,54英寸的版面寬度縮小到50英寸能為報社節省8%-10%的開支。
(2)降低發行成本。第一,建立報紙的回收機制。按照循環經營的思路,新型報紙發行將舊報回收納入發行作業流程,形成“新聞紙→印刷→讀者→回收→再利用”為特征的閉路循環式流程,不僅為報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還可以降低報紙的發行成本。第二,擴大報紙的訂閱量。第三,調整城郊發行比例,擴大主城的發行。
(3)降低管理成本。第一,精簡機構。把職能重疊或交叉的部門合并,減少服務部門的設置,對服務部門的業務實行外包制。第二,精簡人員。除采編部門的員工不精簡外,要對發行,后勤服務等部門聘任制的員工進行精簡來降低成本。第三,非贏利服務項目實行外包制。
2、報紙提價
我國是全球報紙銷售價格最低的國家之一,適當提高報紙發行價格,實現報紙價格向價值的回歸和靠攏,扭轉“價值與價格倒掛”現象不僅增加發行收入,還可促進“有效發行”。
(1)都市報漲價。重慶的報業市場上形成了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的重慶晚報、重慶晨報、重慶商報三家都市報和重慶時報均分市場的競爭格局。因為四家都市報都沒有形成各自的特有風格,具有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如果集團的三家都市報漲價而重慶時報不漲價就會造成讀者購買重慶時報而不選擇集團的三家都市報的狀況,所以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應與重慶時報建立集體漲價的機制。
(2)機關報紙漲價。重慶日報是重慶市委的機關報,機關公費訂閱占報紙發行的主要份額。因為重慶日報上缺少廣告,靠發行收入來贏利。重慶日報應根據報紙的盈虧平衡點來制定報紙的漲價策略。
(3)其他周報和區域都市報漲價。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報紙提價必須基于如下兩點:一是建立在對所處市場競爭優勢有充足把握的基礎上;二是同一區域市場中的多家報紙共同漲價。③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的周報和區域都市報在重慶報業市場上具有完全的競爭優勢,漲價不會受競爭者的影響。
3、提高集團多元化經營的贏利能力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在多元化經營方面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如房地產項目、重慶野生動物世界項目等。
(1)擴大廣告總公司的業務領域。廣告總公司作為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下屬的產業公司應充分利用公司的品牌和資金等優勢進軍戶外媒體、新媒體、移動媒體等廣告領域,擴大公司業務的領域,來增加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和提高公司的贏利水平。
(2)提高發行公司商務中心的贏利能力。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下屬的發行公司是以發行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所屬的報刊雜志為主要業務兼營多種副業的產業公司。機構改革后發行公司的多種經營業務由商務中心來負責,在實行多種經營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第一,加強與華龍網和大渝網等網站的合作,通過共同開發電子商務市場來擴展公司的業務范圍和提高公司的業務量。第二,加強三峽書報亭零售業務的贏利能力,通過多種經營和零售量的上升來加強贏利能力。第三,加大物流業務的贏利能力,在報刊訂閱發行方面公司形成了完整的主城發行網絡,可以利用網絡和發行人員開展多種物流的配送業務。
(3)提高新聞培訓中心的贏利能力。新聞培訓中心是一個集餐飲、娛樂、會議、休閑等為一體的產業公司。
第一,應通過各種活動加大中心的品牌宣傳,擴大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來吸引大量顧客來中心休閑娛樂,從而提高中心的業務量。第二,培育中心的特色產業和服務,形成中心的核心競爭力。第三,利用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的影響力與有業務往來各種公司、政府機關建立合作關系,培養中心的穩定客戶群。
(4)組建印刷集團。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擁有印務有限責任公司,商務印刷公司,重慶新華印刷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印刷第一廠等四個產業公司。四個公司經營的都是印刷業務,組建印刷集團有利于做大做強,提高競爭力。
四、加強新媒體的贏利能力建設
新聞出版總署進行的閱讀調查顯示,閱讀傳統出版物的人數正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而閱讀新媒體的人數則以30%的速度增長。④面臨新聞紙漲價的壓力,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只有采取加強新媒體的贏利能力建設戰略,順應時代發展大勢才能順利突圍。
1、加強集團網站建設,使華龍網成為集團新的經濟增長點
(1)加大華龍網獨有信息的出售能力建設。華龍網作為重慶的門戶網站,擁有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的獨特資源和重慶市政府的支持,完全用能力獲得一些獨有的重慶信息,然后向其它媒體出售。華龍網還可以通過制作增殖的信息,向企業出售信息以獲得收入。
(2)加強華龍網電子商務盈利能力建設。重慶的華龍網作為門戶網站,有擁有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的發行和編輯隊伍,可以在電子商務領域有所作為。
2、擴大手機報的發行,增加手機報的收入
《重慶手機報》由市委宣傳部主管,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和重慶移動通信公司聯合主辦,華龍網與重慶移動數據分公司承辦。匯集了重慶日報報業集團14報1刊1網的信息資源精華以及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內容,每天通過手機向訂戶發送當天的最新新聞資訊。是“一張手機上的主流報紙”,更是“手機上的重慶新聞門戶網”。自2007年6月正式上線以來,經過技術改造和升級,成功實現中國移動的“全網”接入,成為全國性傳媒平臺。訂閱用戶量呈直線上升,9月已突破10萬大關,達到100521戶;11月已高達15萬用戶,規模已經居全國省級手機報第六位,成為重慶本地最具影響力的“掌中主流媒體”。⑤
(1) 實行薄利多銷的策略,加大手機報的發行。現在《重慶手機報》的規模已經居全國省級手機報第六位,達到三十六萬的用戶。現在每份手機報每月3元,還可以降低價格,來吸引更大的消費者。
(2) 細分受眾,滿足受眾的不同需求。現在的重慶手機報實行的是綜合新聞的版式,各方面信息都有但每方面都不全面的狀況,所以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根據人們讀報的習慣,讀者往往只讀自己感興趣的版塊,手機報完全可以根據不同的受眾愛好,定制不同的內容。比如一些機關干部喜歡時政新聞,年輕人喜歡娛樂新聞等等。這樣既可滿足不同的受眾需求,也可以增加重慶手機報的收入。■
注釋
①朱偉峰,新聞紙價格上漲對我國報業經營影響分析,中國新聞出版網,2008-11-17
②汪家駟,新聞紙價格高漲:報紙“重創”抑或“重生”?中華新聞出版報,2008-09-12
③突破新聞紙漲價的困局——解析2008新聞紙漲價潮,中華新聞報,2008-09-25
④⑤趙中吉,廖承文,聶昌紅,重慶報業發展現狀與預測,重慶新聞出版業發展報告,2007.177
參考文獻
[1]程征.美國報業如何應對成本壓力.中國記者,2008(11)
[2]張繼緬.傳媒經濟概論.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10)
[3]2007年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年鑒
[4]重慶新聞出版發展報告.重慶出版社,2007(1)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研究生院08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