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敏
舞者尚舞,婉麗如荷。培育新人,吐露芳華。漫舞倩容,孜孜不止。胸有天地,德馨乃大。
一
2008年10月在山西太原舉行的第六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大賽中,河北大學藝術學院的《蝶賦》榮獲銅獎。賽后,在一次師生交流會上,學生們回憶起了排練中的歡喜和辛酸,而對于他們的領隊老師張冬梅來說,情感更要深刻復雜,可她最終只是說:“我的責任很重。在父親眼里,我是女兒;在丈夫眼里,我是妻子;在女兒眼里,我是媽媽。”

人一生中要扮演很多社會角色,張冬梅也不例外。女兒、妻子、母親、老師、主任、編導等等,多重的角色讓張冬梅整日忙碌。河北大學藝術學院舞蹈排練廳門口的黑板上有一段話:“當你傷心時、難過時、疼痛時、高興時、快樂時都請看看這里,我們是一家人。”在這個大家庭里,張冬梅扮演著老師和母親的角色。
中秋節本是舉家團圓之日,可是張冬梅從來沒有忘記她的學生。當懂事的學生們還在刻苦練功時,整個排練廳因為張冬梅的突然出現變得異常熱鬧。原來擔心學生想家,張冬梅早已準備好了一大箱月餅,一起和學生過中秋。“孩子們來吃月餅,人人都有,這個中秋咱們一起過!”看著張老師溫暖的笑臉,學生們每個人眼里都閃出了淚花,都發自內心想真誠地叫她一聲媽媽……在這個團圓的日子,張冬梅和她最愛的學生們就是一個大家庭。
由于長期工作繁忙作息不規律,張冬梅的胃總是不好。2008年10月在山西比賽期間,她根本就沒吃過一頓安生飯,睡過一次安生覺。每天在榆次和太原兩地來回往返,數小時奔波。有一次竟然一整天沒吃飯,直到凌晨兩點多才吃上幾口泡面。可是張冬梅顧不上休息就趕緊給學生交代比賽事宜。每個學生都是含著淚開完了會,大家心里都在心疼她啊,這后來也成為他們默默發誓用努力和成績回報最可敬的張老師的動力。心疼張冬梅的學生們總是勸她去醫院檢查,可她嘴上答應著卻總是往后推,在山西推說回家看,回家又推說比賽完了看,比賽完又說專場匯報結束了再去。張冬梅愛學生遠遠超過自己,這是她的學生們最幸福也是最不滿的一點,因為在他們的心中,張老師就是他們的天,是他們的脊梁骨!永遠不能倒下!
二
記得第一次在寬敞明亮的舞蹈排練廳里見到張冬梅的樣子——盡管已步入不惑之年,她依然有著堅挺的身姿,每一個淡定的笑容,每一個優雅的眼神,都會讓人感受到舞蹈人的魅力。休息時,張冬梅隨意拿起放在地上的劍,對著鏡子舞了幾個動作,那個瞬間,我突然意識到,張冬梅在傳達一種信仰:她一直是一個舞者,始終如一。
在張冬梅的教學計劃里,“人格培養課”最為重要,這是一門需要人生踐行的課程。“舞蹈專業素養和技術絕不是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而做人才是最根本的一點。作為一個跳舞的孩子,如果心靈不美,永遠都不可能跳出打動人心的舞蹈”,這是張冬梅一再告誡自己學生的話。
現在相當一部分高校的老師在市場經濟的利益驅動下,不再專注于學術研究,更愿意花時間和精力選擇社會上具有高回報的經濟活動,致使校園教學已經變得不再簡單純粹。當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去”時,在沒有任何加班費和獎金的情況下,張冬梅還是與學生在一起過著簡單的生活:排練、跳舞;排練、跳舞……別人說她傻,不出去賺錢。每聽到這樣的話,張冬梅就笑,“我這方面是不聰明,你說傻就傻吧。”
舞蹈是張冬梅一生的事業。她沒日沒夜地泡在排練廳,與學生們一起練習舞蹈,哪怕只是一個眼神的眸輝。這是一種追求——孜孜不倦的努力。同時對她的學生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心中要有一個高遠的目標,舞蹈的世界永無止境。

三
2008年12月7日下午,張冬梅連同另外兩位老師孫姍姍、譚壯以及藝術學院三個年級的學生們一起進行了舞蹈專業獲獎作品與教學匯報演出。河北民間舞蹈《蝶賦》,中國古典舞《水袖?劍魂》,表現蒙、藏、傣、羌少數民族舞蹈特色的《幸福一家人》《朝圣》《魚兒》《生死震撼》等十二個原創的精選作品,讓現場觀眾們見證了他們的實力和魅力。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香。”在藝術的道路上,張冬梅還有很多夢想要去實現,相信在經過艱辛的努力和付出后,這條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責編: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