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榮 胡若愚
近年來,隨著唐卡被納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及藏學熱的日漸升溫,唐卡正受到越來越多收藏家的關注,唐卡繪畫這門藏族傳統技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目前唐卡市場出現了以新充舊、顏料作假、粗制濫造等現象,有關專家認為,只有盡快加以規范,才能讓唐卡藝術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唐卡收藏日漸升溫(小標題)
唐卡(藏文音譯),是一種在布、綢或紙上的刺繡或繪畫、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彩色卷軸畫,起源可以追溯到吐蕃時期。唐卡的題材包羅萬象,有宗教畫、傳記畫、歷史畫,反映生活習俗的風俗畫,也有反映天文歷算和藏醫藏藥、人體解剖圖等方面的內容。它們具有通史性、趣味性、知識性、宗教性、工藝性等特點,被譽為藏族的“百科全書”。2006年,唐卡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隨著藏學熱的不斷升溫,近年來,藏傳佛教藝術品的收藏日益成為國內外收藏家關注的熱點。其中,唐卡因色彩亮麗、圖像莊嚴,具有高度的考古價值和藝術價值,被稱為佛教藝術的一朵奇葩。唐卡歷史悠久,有著濃郁的宗教色彩,從形式到內容跟其他任何畫都不一樣,是獨樹一幟的畫種,它傳遞給人們的不僅是藝術,還有一種信仰和精神。一幅好的唐卡是畫師用心血鑄成的,是宗教熱情、毅力以及高度的工藝技巧的反映,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唐卡的收藏價值受到年代、藝術風格及流派、畫面的繁簡程度、質地用料、品相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據了解,在近年的拍賣會上,明清唐卡屢屢在拍賣市場上制造天價,成為一大焦點。而不少當代唐卡大師的作品也動輒賣出數萬元、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高價,一些大尺寸的精品唐卡價格更高。據業內人士介紹,從2000年至今,唐卡價格翻了近10倍。
收藏熱推動藏族傳統藝術發展(小標題)
唐卡收藏升溫給從事唐卡繪制的藝人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收益,對推動藏族傳統藝術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同仁在藏語中稱作“熱貢”,在這里,依托藏傳佛教寺院,形成了以制作唐卡、泥塑、堆繡等宗教藝術品聞名的熱貢藝術。其中熱貢藝人繪制的唐卡更是精美絕倫,享譽海內外。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副縣長更智才讓說,同仁縣隆務河畔的吾屯、郭麻日、年都乎等村幾乎家家有畫室,人人會作畫,唐卡繪制已成為當地農牧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產品主要銷往甘肅、四川等省及尼泊爾、日本等國。
更為重要的是,唐卡熱使這門長期深藏在寺院中的藝術在民間得到發揚傳承。據了解,過去大多數熱貢藝人自小進寺院當喇嘛,奉佛事藝,熱貢藝術長期深藏于寺院之中,僅為寺院服務。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同仁縣成立了熱貢藝術研究所。同仁縣的中小學現在都開設了熱貢藝術基礎課。熱貢藝術作為一門學科還步入了高等院校的課堂。
隨著人們對唐卡的了解和喜愛,近年來,唐卡藝術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從事唐卡繪制的藝人越來越多,對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無疑是有利的。
興盛之中有隱憂(小標題)
唐卡熱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唐卡藝術的發展,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近年來,唐卡市場以新充舊、顏料作假、粗制濫造等現象也較為普遍。由于明清時代唐卡價值較高,因此很多人對新繪唐卡使用煙熏、煙土涂抹等方法造舊,以牟取暴利。還有一些藝人則用現代廣告顏料代替礦物顏料,以次充好,少數人甚至用電腦制圖、噴繪“繪制”唐卡。這樣制作出來的“唐卡”顯然完全違背手工制作的工藝要求,屬于典型的假冒偽劣。
有關專家認為,這些粗制濫造或假冒偽劣的“唐卡”一旦充斥市場,無疑將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最終損害真正唐卡作品的聲譽。
從事多年唐卡收藏與研究的索南諾布認為,雖然目前從事唐卡繪制的藝人很多,但真正能夠靜下心來從事創作的人卻很少。絕大多數藝人只是為了賺錢,創作水平僅停留在臨摹的層次,缺少有神韻的作品。
唐卡的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繪制工藝上,一幅好的畫作通常要花費畫師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勾勒線條、上色、上金,每個步驟都很費工夫,心急不得。同時,繪制唐卡的顏料傳統上是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以及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用這些顏料繪制的唐卡經歷幾百乃至上千年,畫面仍“金碧輝煌,燦爛如新”。而現在越來越多地使用化學顏料及涂料,致使唐卡的畫面色彩和保存時間難以與過去相比。

有專家認為,唐卡價格過高,也將會對唐卡產業發展造成不良影響。黃南藏族自治州文體廣電局副局長卡則加形象地將唐卡在當地的收購價比作“批發價”,在外地則是“天價”。他認為,唐卡既是高雅藝術,也是大眾藝術,濫開“天價”,導致真正的收藏愛好者望而卻步,只會給唐卡產業造成負面影響。
唐卡收藏有訣竅(小標題)
據了解,為規范唐卡制作,2005年底,當時的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鑒定中心將唐卡和堆繡列入第一批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范圍,同仁縣2006年8月成立熱貢藝術職業技能鑒定站。
青海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也于2007年下半年發布《熱貢唐卡》地方標準。這是首個唐卡制作地方標準。《熱貢唐卡》地方標準征集了熱貢藝術大師及相關藏傳佛教學者的意見,不僅規定了熱貢唐卡制作的原材料、畫布處理、繪制工藝技法等,還說明了制作唐卡所需要的顏料及配制,唐卡的分類、分級以及內在質量要求、外觀質量要求等。
此外,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政府正聯合民間藝術協會著手設定唐卡行業標準,為這種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繪畫提供一種“網絡身份證”。黃南藏族自治州文體廣電局副局長卡則加告訴記者,自治州相關部門計劃通過同仁縣唐卡藝術協會在網上公布藝術協會對當地唐卡畫師作品作出的鑒定。這樣,外地客戶在選購唐卡時,能在網上查到同類、同級作品或同位畫師作品的藝術價值、顏料質量、定價等參考標準。
對于唐卡收藏愛好者來說,唐卡收藏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看人物的形態,就像看人一樣,各方面比例要協調。
二看畫工,唐卡的繪制時間較長,畫工精細、畫幅較大的唐卡價格也必然會較高。對于外行人來說,“畫工”與“畫幅”,是決定購買時制定心理價位的最基本因素,一定要反復權衡。
同時,一幅唐卡的主體可能是由徒弟繪制,但像眼睛、指甲、手印、人物身上的裝飾與法器等最見功力的地方大都由師傅繪制,購買時要注意細節繪制是否仔細完整。
三看色彩,色彩過度鮮艷的多為現代化學顏料,而礦物顏料相對柔和,立體感較強。同時,還要看上色的均勻度,上色好的,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色彩都是一樣的。同時要看有無溢色、落色現象。(責編: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