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純余
在幾年的實踐中,我市成功摸索出馬鈴薯下茬復種大根蘿卜栽培技術,使傳統的一年一茬種植模式變為一年兩作兩收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并已建立了大根蘿卜繁種—生產—加工—出口創匯的產業鏈條,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
1繁種技術
“興耐”大根蘿卜品種是從日本引進原種,經過低溫處理、春化等過程而形成高產耐病品種。繁種技術要點是:在播種前半個月將種子放在0-1℃溫度下,進行春化,時間為15天,然后于3月22日~4月4日早春化凍后播種,當年就地采種。播種株行距60厘米,每(畝)1800株。播種時采用手擺種,單粒與雙粒間隔播種,(畝)施底肥(復合肥)50千克,種子與肥要有2厘米垂直間隔,播種深度為2~2.5厘米,覆土厚度2.5—3厘米,播后適時鎮壓。根據氣象條件和土壤墑情,酌情實時灌溉,苗期進行兩次鏟趟,除草徹底,定期防治病蟲害。種子成熟后進行收獲、脫粒、運輸及藏、包裝后銷售。(畝)產種子75千克。
2高產栽培技術
2.1深翻細耙、高壟栽培:選擇土質疏松、土層深厚、肥力中等以上中性或微酸性沙質壤土的地塊,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翻40厘米,并細耙2次以上使土壤細碎并撿凈殘雜物雜草。地整好后,按50厘米壟距,壟高40厘米起壟。每(畝)施腐熟細碎優質有機肥2000~2500千克,硫酸鉀15千克,硼砂1.5千克,有機肥與化肥充分拌勻后開溝后條施或穴施做底肥,施肥后將肥料與穴內土壤拌勻待播,不宜點狀施,以防損傷主根,產生畸形。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根據大根蘿卜需肥規律和土壤養分含量進行配方施肥。這項技術既節本增效、高產優質、提高肥料利用率,還能減少肥料對環境的污染。
2.2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本地區秋季播種時間為7月23日~8月6日播種,用犁劃溝,溝深10厘米,行距50厘米,株距24厘米,每(畝)用種量0.5千克,播種后蓋2.5厘米的細土。種植密度為每(畝)保苗數4400~5000株左右。
2.3科學管理、配方施肥:播種后15-20天幼苗3~4片真葉時間苗,間弱留壯。當幼苗有5-6片真葉展開時,定苗,株距24厘米,定苗時施一次提苗肥,每(畝)用尿素5千克,40%三元復合肥15千克,苗期鏟趟兩次。植株進入開盤蓮坐期,肉質根開始膨大,每(畝)施45%的三元復合肥40千克,施于離植物根部土壤5—8厘米處,施肥后及時中耕松土蓋肥除凈雜草,結合天氣狀況,灌一次水,充分滿足植株生長所需養分和水分。促進肉質根充分膨大。
2.4病蟲害防治:藥劑防治和生態控制相結合。主要害蟲有蚜蟲、菜青蟲;病害主要有黑斑病、黑心病、軟腐病。病害的藥劑有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36%甲基磷懸浮液500倍液;蟲害的藥劑有25%速滅菊酯乳油4 000~5 000倍液,50%辛硫磷乳劑2 000倍液。采用大根蘿卜病蟲安全控害技術(生態控制),即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突出生態控制,協調應用農業、生物、物理、化學的綜合治理技術,減少了農民盲目用藥,用藥不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