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偉 王玲燕 任福森
新黃甜椒是河南省新鄉市農科院培育的優質、高產彩色甜椒新品種。該品種嫩果黃白色,老熟橘紅色,果形方正、口感極佳,特別適合日光溫室等保護地栽培。因其色澤鮮亮、生食口感脆甜深受消費者喜愛,作為供應超市的優良特色彩椒,保護地種植可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1特征特性
株高60厘米,開展度50厘米,初花節位第11~13節,從開花至嫩果采收25天左右。縱徑8.5厘米,橫徑8.0厘米,燈籠形,果肉厚0.35厘米,3-4心室,品質極佳。單果重100-150克,最大單果重200克,667平方米產量4 500-5 500千克。具有抗病毒病、青枯病和疫病,連續結果能力強的特點,適合城市近郊日光溫室、塑料大棚栽培。
2栽培技術要點
2.1栽培季節:本地區早春日光溫室、塑料大棚栽培,于10月底至11月初溫室播種育苗,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定植于日光溫室,2月底至3月初定植于塑料大棚。
2.2播種育苗
2.2.1營養土準備:選用無病蟲源的園田土、腐熟農家肥、草炭、壟糠灰、復合肥等做育苗床營養土。按園田土70%,腐熟農家肥、草炭、壟糠灰29.5%,復合肥0.5%的比例配制營養土。將配好的營養土均勻鋪在苗床上,厚度10厘米,待播種。
2.2.2浸種催芽:把種子放入用10%磷酸三鈉液浸種30分鐘,或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25-30分鐘,撈出后用清水洗凈,瀝去水分置于25℃恒溫條件下催芽,待70%種子破嘴露白時即可播種。
2.2.3播種:每(畝)用種量為50-75克。播種前苗床澆足底水,水滲下后,將種子均勻地撒播床面上。播種后覆營養土1-1.5厘米。冬春播種育苗床面上覆蓋地膜,大部分幼苗出土時,揭去地膜,防止燒傷幼苗子葉。
2.3苗期管理:幼苗出土至齊苗期間,保持日溫25~30℃,夜溫18-15℃;齊苗至分苗前日溫20-25℃,夜溫15-10℃;待幼苗子葉展平后,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克,拌土覆于床面上,既可促進幼苗下胚軸的生長,又可防止苗期猝倒病。幼苗長至2葉1心時分苗營養缽中。分苗后提高溫度,保持口溫25-30℃,夜溫20-15℃,促進緩苗;緩苗后逐漸降低溫度保持日溫在20-25℃,夜溫16-12℃,最低夜溫不低于8℃;定植前一周,進行低溫煉苗,日溫保持在15-20℃,夜溫10-8℃。
2.4整地施肥與定植:甜椒屬淺根系作物,不耐重茬,其特點是喜溫不耐高溫,喜水不耐澇。因此,最好選擇3年內沒有種過茄果類蔬菜的砂壤土種植。定植前結合整地(畝)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4 000~5 000千克,加三元復合肥50千克作底肥。按每1.2米起一個高壟,覆蓋地膜提高地溫。定植時,每個壟上栽兩行,單株栽培,平均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定植后澆足緩苗水。
2.5肥水管理:一般在門果坐住前不再澆水。待門椒與對椒坐住后,隨水沖施一次三元復合肥,每667平方米用量15千克,以后每隔15天隨著澆水沖施一次復合肥,每667平方米用量10-15千克。
2.6植株調整:彩色甜椒植株生長勢旺盛,因此,在栽培過程中要進行整枝打杈,主枝以下萌發的側枝全部打掉,根據植株長勢選擇保留2-3個結果主枝,結果盛期,要對植株進行吊線或插桿固定,防止植株倒伏。
3采收
門果膨大要盡早采收,否則會影響上層果實的膨大和坐果率。該品種嫩果黃白色,老熟逐漸轉為橘紅色。可根據實際銷售需要分期進行采收。
4病蟲害防治
4.1蚜蟲和茶黃螨:甜椒栽培過程中要注重蚜蟲、茶黃螨的危害,尤其是茶黃螨危害甜椒葉片癥狀與病毒病及其相似,茶黃螨危害甜椒葉片向下卷曲,葉片背面呈黃褐色并發亮,以此可區別與病毒病癥狀。如發現茶黃螨可用75%克螨特乳劑1 500倍液,或25%滅螨猛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發現蚜蟲可用蚜虱凈1 000倍液、菊酯類農藥3000-4 000倍液及時防治,以免蚜蟲傳播病毒病。
4.2疫病:田間出現病株時可用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5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7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700倍液交替進行防治。
4.3青枯病:發病初期農用鏈霉素400倍液,或新植霉素5 000倍液進行防治。
4.4病毒病:防治病毒病可用20%病毒速殺500倍液,或20%病毒A或病毒靈5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注意藥劑要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