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淑慶
香椿是楝科楝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喬木。香椿的食用部分為嫩芽,它味道淳香,清新可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和B2以及鈣、磷等人體所必需的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和食用價值。香椿即可炒食、涼拌、油炸,又可干制和腌食,樹皮、根皮和種子均可入藥。煙臺地區香椿露地栽培。一般在4月上旬開始上市。冬暖大棚栽培,采用了露地育苗,然后冬暖大棚矮化密植栽培的生產方法,春節前上市,一直供應到露地香椿芽上市,既可調節市場供應,又有很高的經濟效益。一般每667平方米產香椿芽2000千克左右,產值4~6萬元。
1品種選擇
適合冬暖大棚生產的常用栽培品種有紅香椿、褐香椿、紅芽綠香椿等。
2育苗
2.1育苗地的選擇:苗圃最好選在地勢平坦開闊,土質疏松肥沃、靠近水源、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上,忌低洼水澇和粘土。前茬不宜種植茄科作物,忌連作,否則易引起根腐病。
2.2整地作畦:每667平方米施優質腐熟雞糞3-5方,過磷酸鈣50-150千克,磷酸二銨20-50千克,硫酸鉀10-30千克。鋪施肥料后,深翻土壤30厘米,然后耙細、整平。每667平方米可加施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1千克防治病害。對細土撒勻或對水噴灑地面,然后深翻、耙細、整平。畦寬1米,長10-20米,或隨地塊長度而定。畦埂寬30~35厘米,一般為平畦,易澇地可采用高床育苗。播種前5-7天灌1次透水。
2.3催芽與播種:每667平方米用種量4千克左右。為了出苗整齊,需進行催芽處理。催芽方法是:用40℃的溫水,浸種5分鐘左右,不停地攪動,然后放在20~30℃的水中浸泡24小時,種子吸足水后,撈出種子,控去多余水分,放到干凈的葦席上,攤3厘米厚,再覆蓋干凈布,放在20-25℃環境下保濕催芽。催芽期間,每天翻動種子1-2次,并用25℃左右的清水淘洗2-3遍,控去多余的水分。有30%的種子萌芽時.即可播種。
2.4適時播種:煙臺地區大棚香椿播種時間一般在4月下旬。在畦內按30厘米行距開溝,溝寬5~6厘米,溝深5厘米,將催好芽的種子均勻地播下,覆蓋2厘米厚的細土,然后在床埂覆蓋一層地膜。
3苗期管理
播后7天左右出苗,未出苗前嚴格控制澆水,以防土壤板結影響出苗。當小苗出土時,及時去掉塑料膜,4~6葉時應進行間苗和定苗。定苗前先澆水,以株距20厘米定苗。株高50厘米左右時,進行苗木的矮化處理。用15%多效唑200~400倍液,每10-15天噴1次,連噴2-3次,控制徒長,促苗矮化,增加物質積累。
4起苗假植
為了香椿提早落葉進入休眠,在栽入大棚前必須用人工方法解除休眠,其方法:10月20日前后將苗木挖出后假植,假植地點選擇在日光溫室北墻外側附近,背陰土壤潮濕的地方。挖寬1-1.5米,深0.35~0.45米的溝(東西走向),溝長根據苗木多少而定。先在溝內打泥漿,然后把苗木斜植,假植完后再灌一次水,并在苗木上蓋一層單簾或玉米秸,一般經10-15天時間,葉片全部脫落,苗木休眠期完成。
5棚內定植
定植前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優質腐熟雞糞3~5方,過磷酸鈣50~100千克,磷酸二銨20-30千克,硫酸鉀10-20千克。把棚內土壤深翻,做1.2-1.5米寬的南北畦,畦埂高20厘米,寬30厘米。摟平畦面,移栽時從畦內取出20-30厘米表土,從畦的一端開始,南邊栽矮苗,北邊栽大苗。苗木要求地徑在1厘米以上,高度低于塑料膜25-30厘米,株行距5厘米x10厘米,每平方米約150-200株。栽植時根系可以交錯或分層重疊,但必須舒展,再將土回填,輕輕松動根系,使根與土壤緊密接觸,適當踩實,然后澆1次透水。
6定植后管理
6.1溫度管理:為了保證芽的順利生長,栽植后20天左右,大棚內日平均氣溫保持14-16℃,夜間8~10℃,并延續20天以上。栽植后40-50天,日平均氣溫保持16~18℃,夜間不低于12%,持續15~20天,此時芽生長極快,當芽長到15厘米以上時,進行第1次采芽。
6.2濕度和空氣的調節:大棚內相對濕度70%-80%為宜。冬季為了保溫,大棚密閉,濕度接近飽和,應在中午放風通氣,降低濕度,排除溫室內的有害氣體,同時補充一些二氧化碳,促進光合作用。
6.3水肥管理:大棚內苗木栽植后,通常先靠自身的營養生根,再發芽。所以施足基肥后,不進行追肥,一般在芽長4-6厘米時,噴施0.5%的尿素水溶液或磷酸二氫鉀溶液,每采一茬芽要噴1次。大棚內不必經常澆水,如果需要澆水時,應以噴水為主,噴水量以葉面滴水為止,不要噴得太勤太多,以中午噴水為好。
7采收
當芽長15厘米時,即可進行第1次采芽。采芽時于頂芽基部二片復葉、側芽基部2-3片葉處采下,用剪刀剪取,以防損傷樹體,破壞隱芽的再生能力,對留下的復葉只摘取葉片,保存完整的腋芽,使其繼續萌發新枝。一般每隔10天采收1次。另一種采收方法是:當頂芽長成后(15厘米左右),從芽基部掰下,傷口涂上豆油,刺激下面側芽萌發;頂芽采收后,頂芽周圍的叢生芽很快萌發,長成后,從基部全部掰下(一般3~6個芽),采后剪去頂部第一個側芽以上的枝條,傷口涂少許豆油,使下面2-3個側芽很快萌發,長成后采下,再剪去所采側芽的枝條部分,涂上豆油。如此可以采收5~7次,到清明節停止采芽。將收摘的香椿芽及時裝入塑料袋內,防止萎蔫,每袋250克左右,留1/3小口,放在1~5℃的濕潤陰暗處保鮮,不要堆放,以免內部受熱,造成小葉脫落,長途運輸時要用木箱或紙箱,不宜重量過大,防止發熱,同時注意防凍。
8病害防治
8.1白粉病:主要危害香椿葉片,有時也侵染枝條。被害葉片呈黃白色病斑,嚴重時卷曲枯焦,嫩枝變形,影響樹冠發育和樹木的生長。防治方法:①冬季及時掃除落葉,并燒毀,減少侵染源。②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20%粉銹寧乳油2 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2000-2500倍液,或40%福星6000倍液噴霧防治。
8.2香椿葉銹病:苗木發病較重,感病后,生長勢下降,葉部出現銹斑,葉片早落。此病還常危害香椿等樹木。防治方法:①冬季及時掃除落葉,燒毀,減少侵染源。②藥劑防治:當夏孢子初具時,用30%綠得寶懸浮劑400-500倍液,或12.5%速保利4000倍液,50%萎銹靈1 000倍液噴霧防治。
8.3干枯病:苗圃發現較多,染病率很高。輕者被害枝干干枯,重者全株枯死。防治方法:①及時清除染病枝干,并燒毀,減少侵染源。②藥劑防治:在初發病斑上打些小孔,深達木質部,然后噴涂7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等進行防治。
8.4腐爛病:香椿產區均有發生,危害甚廣,常引起林木枯死。防治方法:①剪除染病枝條,予以燒毀,并在傷口處涂以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以防感染。②刮除病斑,涂以5%甲基托布津藥劑即可防治。
8.5紫紋羽病:主要危害香椿的根和根際處,使樹干基部的樹皮腐爛,造成樹木死亡。防治方法:①進行苗木檢疫,發現病苗,刮除病部,浸于1%硫酸銅液或20%的石灰水中消毒。②發現病株,可扒開土壤,剪除病根,澆灌20%石灰水或20%硫酸亞鐵等,然后覆以無菌土壤。對死亡病株及時挖除,燒掉,并用1:8的石灰水或3%的硫酸亞鐵水消毒樹穴。
8.6樹脂病:樹干和皮層變軟下陷,流出黏液,遇空氣時逐漸干枯,變成黃白色膠狀物。被害樹的樹勢衰弱,葉發黃枯死。防治方法:刮除病部后,涂抹1%硫酸銅液或50%多菌靈1 000倍液進行消毒。
9春季苗木處理
4月上旬采最后1次香椿芽后,停止采芽,并對苗木平茬,地上僅留5~10厘米左右的莖干。然后將根茬刨起,剪去原來根系中的1/3~1/2老根,以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密度移植到棚外預留的空閑地上,栽后澆1次水,加強管理,促使隱芽萌發,選留其中1-2個壯芽,培養成翌年用苗的苗干,其余全部掰除,做好矮化處理,控制苗的高度,培育健壯苗木,以利大棚再次假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