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瓊
關于孔子和顏淵的故事最典型且為后人津津樂道的有兩個,一個是孔子自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一個是孔子贊美弟子顏回的行為:“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顯然,“孔顏樂處”所體現的精神實質就是孔子的道德人格,其樂是將自身與他人乃至整個社會融為一體的快樂體驗。當孔子和顏回或“曲肱”、“飲水”或“簞食”、“瓢飲”,處于別人無法忍受的困境時仍自得其樂,這種快樂絕不是名利面前刻意表現出的清高,也不是在貧困窘境下消極的自我安慰,而是經歷了深層次的價值抉擇與長期的自我磨礪,超越了個人的苦樂與得失,因此,無論身處逆境或順境都同樣怡然自得?!翱最仒诽帯彼皹贰辈⒉皇且粋€關乎生活質量的問題,也不僅僅是一般的心理感受,實際上是一種內心、精神上的樂,超越世俗的樂,是一種理想道德境界。后儒將孔顏的這種生活方式或道德境界概括為四個字:安貧樂道。對于“安貧樂道”的經典解釋,以《禮記·中庸》中的幾句話最為妥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也就是說,人生境遇無論發生怎樣的變化或遭遇何種狀況,君子都能“樂道”且“自德”之。
“孔顏樂處”作為一個理學命題是由宋儒周敦頤提出的。他非常贊嘆孔子、顏回的道德修養功夫和境界,常常教導學生去體悟“孔顏樂處”所樂何事,使之成為理學家的一個重要話題?!翱最仒诽帯薄八鶚贰钡木烤故鞘裁茨?周敦頤在《通書》中作了部分的回答?!锻〞氛f:“天地間有至貴、至富、可愛、可求而異乎彼者(世俗的富貴)。見其大而忘其小焉爾。見其大則心泰,心泰則無不足,無不足則富貴貧賤處之一也,處之一則能化而齊(齊貧富貴賤),故顏子亞圣。”(《通書·顏子》)就是說人們對世俗的富貴孜孜以求,但并不一定能夠帶來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快樂就是能夠見到大道而忘記世俗的富貴,面對富貴貧賤能夠處之若一。程頤早年寫過一篇《顏子所好何學論》,文中說:“顏子所獨好者,何學也?學以至圣人之道也?!边@句話揭示出了“孔顏樂處”的精義。
孔子還對常人所說的快樂作了分類:“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樂,樂晏樂,損矣?!?《論語·季氏》)其中“樂節禮”、“樂道人之善”直接表現為善,“多賢友”是為了借助朋友增進自己的善,所以,“益者三樂”皆歸于善。而“驕樂”、“佚樂”、“晏樂”都有損于善,都是違背道義的,不是真正的快樂??梢?,孔顏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治國平天下奉獻社會為樂,以喪失道義為苦,以道德事業無成為憂。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孔子揭示了知、好、樂三個達到仁者樂境的功夫進階。“知”代表仁、愛、忠、信等個人價值觀;“好”代表對道德修養完善而產生的好學不厭的進取精神;“樂”則代表孔子在知、好的基礎上對道德修養所達到的“樂以忘憂”、“安貧樂道”的境界。
在孔子看來,仁者之樂首先是由“內省不疚”而帶來的無憂無懼;其次是由“學而時習之”所產生的喜悅感;內在喜悅經由忠恕之道而外推,便產生了樂,即“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明朝王艮作《樂學歌》:“人心本自樂,自為私欲縛。私欲凈盡時,人心還自樂。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對學所帶來的樂進行了發揮,強調“學是學此樂”,這似乎與顏回所學的就是求樂之道有一定偏離。
《孔子家語·在厄》篇中,孔子自覺于時不遇,感嘆說:“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眾矣,何獨丘哉!且芝蘭生于森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作為孔子的得意弟子顏回,對孔子表示了深刻的理解,說:“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國者之丑也?!薄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分锌鬃右舱f:“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顏淵回答說:“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夫道之不修,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夫子欣然笑日:“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睆倪@兩段話可以看出,孔顏所說的“樂”也并不完全是獨善其身的個人之樂,而是兼濟天下的人生大樂,即“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論語·為政》)
“孔顏樂處”這一儒家道德修養的理想境界,即使在現代社會仍具有一定的道德價值。不同的道德價值觀決定了人們不同的追求,形成了不同的精神境界。儒家的道德觀告訴我們,要正確對待人生中的不同際遇,既能安于貧賤,也能安于富貴,不以外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人生追求,窮亦樂,達亦樂,使苦樂超越窮達。
人生在世,有許多難以預料的艱難困苦甚至厄運,樹立崇高的道德觀,可以激勵我們奮發進取,不畏艱難險阻,形成堅強不屈、堅韌不拔的品格,即使遭遇困厄,身處逆境,也會樂觀向上,笑對人生。